APP下载

变“如同鸡肋”为“津津有味”:谈说明文的教学

2018-11-29马志伦

文学教育 2018年28期
关键词:事理书目荔枝

马志伦

当下说明文教学“如同鸡肋”,原因一是高考作文几乎没有适合说明文写作的题目,由于说明文的写作仅靠一个命题或者是一段材料是很难写出来的,它需要写作者的仔细观察,需要掌握翔实的资料,随后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才能写好。原因二是高中课本中的说明文选文日趋减少,比如上海现行的高中语文课本,算得上是“纯粹”说明文的只有《南州六月荔枝丹》(作者:贾祖璋)和《走向21世纪的机器人》(作者:王磊)两篇,占整个高中教材139篇中的1.4%。也许是认为说明文,特别是科技类说明文的内容一直在更新,用不了多久就会“过时”。说明文的边缘化使得它在教学中的地位变得不太重要,一般教法也只是了解内容,理清层次,讲解说明方法,并没有把它当作是一种夯实阅读与作文功底的文字来予以重视,这实在是一种教学资源的浪费。

其实,说明文教学完全可以做到“津津有味”,这是因为说明文尤其可以作为建立作文基础的有效抓手。

首先是说明材料的运用(说明文的材料选用既要丰富又要有效)。

丰富便是有些材料可以是借用别人的,更可以是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得到的。比如法国科普作家法布尔的《蝉》(出自《昆虫记》),写蝉的成长过程(蝉的地穴和蝉的卵),就是通过自己的观察,掌握了第一手材料,才细致地说明了蝉的生长规律:“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有效便是在运用某些材料时要加以求证。有的要经过追根溯源,比如《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作者:陈宏天)在说明书目的来历和作用时讲道:“书目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远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正式的完整的书目。自汉代以后,历代官修史书,都要撰写书目,反映藏书的情况。清代编著出规模宏大的书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宋元以后版刻书籍盛行,私人藏书家也多起来了,许多藏书家把自己的藏书编成书目,流行于世。这种私人藏书书目数量很多,是对官修书目史志目录的补充。”看似短短的一段话,却是在有充分依据基础上的概括(西汉时期的刘向、刘歆父子编写的《别录》和《七略》是记载汉代藏书的总目录,开我国目录学之先河;其后有唐代元行冲等编撰的《群书四部录》;宋代王尧臣等编成的《崇文总目》等)。还有的要通过新发现对原来的说法作补充或修正,比如贾祖璋在《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中,纠正了唐代白居易对于荔枝说法的不准确以及错误(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壳如红缯”的说法不确切,因为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裂片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的不同而各异。“膜如紫绡”则是误将壳内壁的花纹当作膜的花纹了。“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的说法是可取的。

说明文的材料运用有很高的要求,这是由说明文的内容需要科学性这一特点决定的,而且还需经过仔细的推敲与筛选。说明文中的材料选用的方法值得注意,就是收集与整理,分析与归纳,最后形成恰当的有说服力的证据(这与议论文的写作异曲同工,都需要用辩证的思维考虑问题,并用辩证的方法解决问题)。

其次是说明过程中的逻辑性(一般认为说明文要有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

说明文注重写作层次,所谓层次并非只是顺序的安排(例如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等),还有是须按照人的认知规律来进行引导。《南州六月荔枝丹》从荔枝的外表写起,进而深入至内部,先从简单入手,再表现复杂的一面,体现出人们认识事物过程的合理性。说明文中还不乏思辨性。如在《建筑——凝固的音乐》(安怀起),就有这样一段充满哲理的文字:“不管是哪一种艺术作品,如果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零乱;而如果只有重复没有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无味。”变与不变既对立又统一,使得一篇说明文字同时具有深刻的思想,让人回味不尽。

近年上海语文高考中的社科类现代文阅读选文,不少就是说明文。高考说明文,大多选择的是事理(事物道理)的说明文(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称作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说明对象大多是抽象的文化或科技现象(社会发展变化中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新发展等)。大多按照事理逻辑来阐释、解说对象的特征。在做说明文的题目时,一要抓住文章的标题明确说明点(说明文的标题往往揭示了说明的中心)。二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归纳说明点(一般说明文往往都会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内容进行说明,而有的说明文则需要我们把小说明点归纳起来,构成全文的说明点)。三要抓住说明的顺序弄清说明点(事物、事理的本身是有其顺序的,人们认识事物、事理也有一定的顺序,因此理清了文章的顺序,也就有助于弄清说明的中心)。涉及的考点包括说明文的写作结构、写作手法、写作意图等。

考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教学的检验,既然说明文已经列为高考的一个选项,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就必须予以重视。

首先是在选材中应该留有说明文的相当位置,阅读篇目不仅要有自然学科的,还需有人文学科的。人文学科的说明文,经典的要数吕叔湘的《语言的演变》,在结构(由总到分)和手法(分析综合)上堪称是说明文的写作典范,更可贵的是字里行间显露出来的思想光芒,在我们了解了语言的相关知识的同时,还懂得了研究事物所需的方法,便是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对比那些相对恒定的人文学科的知识介绍,自然科学领域的相关知识的介绍,随着新的发现需要及时更新,但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历史,对它的介绍并非毫无意义,更何况渗透于其中的科学思想,永远不会过时,好似我们今天来说哥白尼的“日心说”,单从“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论,“日心说”是错误的,但谁也不能否定,正是因为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有力地打破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尽管“地心说”相比“占星术”有了巨大的进步),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哥白尼的历史功绩在当时来说,是确认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行星之一,从而掀起了一场天文学上根本性的革命,是人类探求客观真理道路上的里程碑。其深远影响则是哥白尼的学说是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革命,它使人们的整个世界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其次在教学中可以将说明文作为写作的基础训练,因为说明文更注重条理性,在阐述一个事物时,往往是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或是空间的方位布局,而无论是时间的发展顺序或是空间的方位布局,本身蕴涵着逻辑性,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思维(即不仅仅停留在“写出文字”这一层次,而是要往“认识事理”这一层次发展)是很有益的。如果在写作中,能体会进而运用说明文写作的条理性,那么,作文时就会按部就班,写出条理清楚的文章,更不必说,说明文的立意(科学性)以及文字(准确性)都是写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阅读与写作具有相关性,阅读能力的提升,势必会带动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样,写作能力的提升也会推动阅读能力的提高。说明文教学可以成为获此结果的一条途径。

猜你喜欢

事理书目荔枝
岭南荔枝红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语 丝
ЛИЧИ: ЭКЗОТИЧЕСКИЙ ТРОПИЧЕСКИЙ ФРУКТ
千里采荔枝的鹤
阅读教学中的人文事理解读
荔枝
一语中的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
赠书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