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联合依巴斯丁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

2018-11-28康乐霞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9期
关键词:慢性湿疹中药

康乐霞

【摘 要】目的:观察依巴斯汀片联合中药养血活血止痒方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予口服依巴斯汀10 mg,1 次/d,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养血活血止痒方汤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6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依巴斯汀片联合中药养血活血止痒方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明显,安全方便。

【关键词】湿疹;慢性;依巴斯汀片;养血活血止痒方;中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7.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9--01

湿疹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其皮疹呈多形性,急性期表现为红斑、丘疹、丘疱疹。慢性湿疹多由急性或亚急性湿疹发展而来,也有少数从发病初即呈慢性病程,皮肤呈苔藓样变,伴有剧烈瘙痒,多见于中老年患者。有报道该病患者占皮肤科门诊量约20%[1]。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130 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的130例患者均为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1月门诊患者,皮疹均有瘙痒,皮损干燥、粗糙、肥厚、苔藓样变,伴抓痕、脱屑,偶发红丘疹。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70例,男37例,女33例;年龄25~61岁;对照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26~59岁。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1.2.1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考赵辨主编的《中国临床皮肤病学》[2],辨病属于慢性湿疹;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外科学》[3],辨证属于血虚风燥证。

1.2.2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辨证标准和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65岁;③同意参加临床试验观察并能配合按期随访者。

1.3 排除标准 ①年龄在18岁以下,65岁以上者;②妊娠、准备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④对本药成分过敏者;⑤近2周内服用或外用类固醇激素或近1周内使用过抗组胺类药物。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依巴斯汀(杭州澳医保灵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040503)10mg,1次/d;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香港澳美制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C20100009,20g/支),2次/d。治疗组:在对照治疗组的基础上口服中药,自拟养血活血止痒方(当归、丹参、鸡血藤、生地、白藓皮各15 g,陈皮、荆芥、防风、蝉衣各10g,全虫8 g),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两组均以1周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判效。

1.5 观察指标及方法

1.5.1 EASI 评分法[4] 根据不同部位皮损症状严重程度,所占面积大小的综合积分。①皮损范围:将全身分为4个部位,即:头/颈(H),上肢(UL),躯干(T),下肢(LL)。上肢包括腋外侧和手,躯干包括腋中部和腹股沟部,下肢包括臀和足部。皮损面积大小计算用患者手掌为1%估算,计分时换算成所占该部位的比例积分。皮损面积占各部位面积的比例分值为0~6。即:0分为无皮损,1分为<10%,2分为10%~19%,3分为20%~49%,4分为50%~69%,5分为70%~89%,分为90%~100%。②皮损严重程度评分:采用0~3四级评分法。红斑:0分为不红;1分为暗红;2分为淡红;3分为鲜红。丘疹:0分为无丘疹;1分为散在丘疹;2分为丘疹较多,但未布满皮损部位;3分为布满皮损部位。表皮剥脱:0分为无剥脱;1分为散在剥脱;2分为少量剥脱;3分为皮损部位大量表皮剥脱。苔藓化:0分为平复;1分为稍厚;2分为厚;3分为肥厚、呈苔藓状。

1.5.2 瘙痒评分 0分为无任何瘙痒;1分为偶尔瘙痒。不需用药,不影响学习生活;2分为阵发性瘙痒,时轻时重,影响睡眠学习生活,需用药;3分为剧烈瘙痒,严重影响工作学习生活。

1.5.3 疗效判定标准[5] 疗效率=(疗前总积分-疗后总积分)/疗前总积分×100%。 痊愈:皮损全部消退,瘙痒症状消失,疗效率达100%。显效:皮损明显消退或大部分消退,瘙痒明显减轻,疗效率达 70%以上。好转:皮损部分消退,瘙痒症状有所改善,疗效率达30%以上。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瘙痒未见减轻或临床症状恶化,疗效率未达30%。有效率=(痊愈例数 +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平均数 ± 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检验。采用 SPSS1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 6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

2.2 两组治疗前后 EASI评分比较 见表2。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 EASI 评分均显著下降(P均<0.01),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说明治疗组改善EASI评分优于对照组。

2.3 两组治疗前后瘙痒评分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后瘙痒症状均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以治疗组改善作用更显著。

2.4 不良反应 少数病例出现轻度嗜睡、口干、头晕,不影响继续用药。

3 讨论

慢性湿疹病程长,治疗困难,容易反复发作。该病是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日光、寒冷、炎热等刺激及动物皮毛、人造纤维、某些食物、化妆品等均可诱发。内在因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胃肠道功能障碍、精神紧张等可产生或加重湿疹[2]。慢性湿疹隶属中医学“湿疮”范畴,多由禀赋不耐,饮食不节,或过食辛辣刺激动风之品,脾胃受损,使其健运湿热内生,又兼外受风邪,内外两邪相搏,风湿热邪浸淫肌肤所致,日久耗血伤阴,瘀血内生,血虚风燥,肌肤失养而成。治疗上以活血养血,润燥袪风止痒为治则,自拟活血养血止痒方,方中全蝎活血祛风,善除经络之风,功专搜剃积久之疾,当归补血活血、养血润燥,两药活血养血共为君药,以达“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效;白藓皮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荆芥温润平和,祛风解表,防风为“风药中之润剂”,祛风胜湿二者合用以达止痒之效;蝉衣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治疗湿疹取蝉衣以皮达皮之用,从而增强止痒之功;鸡血藤行血补血,常用来治疗血虚风燥引起的皮肤瘙痒,丹参活血祛瘀与养血活血药同用,增强活血祛瘀之功;陈皮行气健脾,取其行气以助袪风、散湿与活血之效。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之效。

依巴斯汀抗 H1受体特异性高,抗5-羟色胺(5-HT)作用非常弱,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因而不易出现困倦、嗜睡等,具有抑制某些变态反应递质释放等抗变态反应作用。该药在体内的消除半衰期长,每天只需服药1次。依巴斯汀10 mg/d 口服配合相应的外用药物治疗慢性皮炎湿疹110 例,并与左西替利嗪 5 mg/d 共3周进行比较,发现依巴斯汀抑制瘙痒作用强,皮损好转快。

复方氟米松软膏是由 0.02% 氟米松及3%水杨酸组成的外用糖皮质激素复方制剂。氟米松作为一种中等强度的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促血管收缩和抗组织增生等作用。而3% 的水杨酸具有轻度的抗细菌、抗真菌作用,还具有角質层分离及脱屑作用,同时还有助于稳定皮肤中的保护性酸性皮层,可促进糖皮质激素穿透到角质层的深层部位,加快并增强了糖皮质激素的药效。本研究提示中西医结合、内外合治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显著,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李邻峰.接触性皮炎与皮肤变态反应[M].2版.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7.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726-727.

陈红风.中医外科学[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197.

赵辨.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评分法[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 2) :31-3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76.

猜你喜欢

慢性湿疹中药
探析中医护理干预在小儿湿疹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应用分析
治疥疮
呼吸机辅助呼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治疗效果分析
中医治疗妇科慢性宫颈炎阴道炎临床疗效研究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运动养生的现况分析
湿疹护理YES OR NO
给中药配上图,萌翻了
中药夹心面条
冬季宝宝湿疹,家长如何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