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师范大学基于图书馆参观的早期阅读推广研究*

2018-11-28宋丽华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师范大学馆员陕西

宋丽华,董 涛

(1.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陕西 西安 710062;2.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陕西 西安 710062)

“阅读”是文字信息传递过程中接受端的思维活动,日本学者斋藤孝在《阅读的力量》一书中指出,阅读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信息,它锻炼人的思考能力,同时也铸造人格,它是一种非常严肃而认真的行为[1]。早期阅读是指幼儿通过对各种书面符号如文字、图画的阅读,从口头语言的学习向书面语言的学习过渡,培养幼儿语言、想象、思维、个性和习惯等方面的活动[2]。哈佛大学的一项关于3—18岁儿童语言和阅读能力追踪研究的结果表明,儿童早期语言和阅读的条件、环境、能力与他们的未来阅读能力以及所有学业成就存在密切关系[3]。幼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爱阅读的孩子比较安静,专注、细心,思维比较活跃,想象力丰富,讲道理,有爱心,懂礼貌,较少有粗言暴语[4]。由此看来,早期阅读不仅是儿童成为成功阅读者的基础和终身学习的开端,它对于幼儿非智力发展的意义同样重要。

1 工作背景介绍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是一所大学自办幼儿园,创建于1950年,是西安市一级幼儿园、陕西省示范幼儿园。根据教育部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通知要求,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很早就已经开始关注幼儿早期阅读的相关工作,并将早期阅读融入幼儿教育实践。具体体现在:首先,重视园内图书室建设。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非常重视园内图书室建设,从图书室的环境设计到图书资源建设上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其次,设计独具特色的阅读活动。在幼儿的日常教学中,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的教师们精心设计了独具特色的阅读活动,不定期地在幼儿中开展“故事大王”“图书漂流”等活动。这些与阅读相关的特色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还能够根据幼儿的心智发展程度,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进行思维锻炼、交际能力锻炼及幼儿语言发展能力锻炼。同时,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还非常重视早期阅读的理论研究工作,从理论上深入探究早期阅读的推广方法、意义及效果。为了让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推广工作开展得更加深入,从2015年起,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在每年的4月举办读书节活动,而组织参观大学部图书馆就成为读书节的一项固定活动。

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了紧密联系早期阅读推广工作,实现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功能,让校外人员对该馆的人文情怀有更深刻的理解,该馆工作人员开始认真思考如何使校外学龄前儿童的参观活动更具特色这一问题。该馆希望借助设计相关参与式活动,使服务更加特色化,同时也能为学校相关专业的发展提供实践应用案例。

2 陕西师范大学基于图书馆参观的早期阅读推广经验分析

2.1 精准分析参观活动的设计难点

培养幼儿阅读兴趣是参观活动的最终目标,由于活动参与者年龄偏小,主要以6岁以下幼儿为主。因此,如何配合该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征,激发其阅读兴趣是活动设计的难点。丹麦欧登塞中心图书馆馆长莱姆女士曾指出:应该“先吸引孩子到书海中来,再教他们怎么游泳。”[5]对此,一方面,图书馆在设计的参观流程中要融入一些游戏元素,这样才能让小小的参观者在玩耍中接触到关于书籍的知识,从而对阅读产生亲近感。游戏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但是从大学部图书馆的角度出发,游戏阅读活动的物理环境并不是最合适的,在设计游戏时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地将图书馆的各种特色元素融入游戏中,这是参观活动的难点之一。另一方面,在促进儿童进行与语文有关的游戏中,各种材料加上成人的参与对于幼儿的发展应产生积极的影响。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他们给成人提供了帮助幼儿完成那些幼儿自身无法完成的读写活动的机会。这种帮助对于幼儿而言是一种“鹰架”(维果茨基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指为儿童提供教学,并逐步转化为提供外部支持的过程),这种“鹰架”支撑反过来能够促进儿童的读写能力和技能发展到更高水平[6]。“鹰架”作用对于专业的幼儿教师来讲是不存在任何困难的,但是高校图书馆馆员缺乏专业的幼儿专业知识,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鹰架”作用,将高校图书馆的特色元素以最简单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对方,以此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这也是参观活动的一个难点。

2.2 精心设计参观活动的特色内容

图书馆负责引导幼儿参观的馆员将活动设计成一场情景剧——“图书馆大探险”,参观的幼儿是这场情景剧中的主角,也就是探险的主人公,幼儿在馆员的指引下体验图书馆设计的“冒险活动”。冒险活动与图书的借阅流程相契合,让幼儿们体会图书借阅的简单流程和图书管理方法,如图1所示。

幼儿们在参观图书馆的过程中,馆员也随时与其互动,让幼儿发散思维,开动脑筋,加深对其在参观中获取到的信息感触。每一个参观情节中都会设计一个小小的游戏,例如,在“寻找迷失的宝藏”环节中,为了让幼儿对图书分类排架规则有更加直观的了解,馆员还特意设计了“找书任务”游戏。具体的做法是:将部分图书下架后,给每一个幼儿一个任务——“带迷路的图书宝宝回家”。幼儿们在馆员的指引下根据图书的分类号,把图书带回正确的位置上。

2.3 精细安排参观活动的保障工作

首先,控制参观人数及参观人员的年龄。为了保证参观活动的有序进行,使参观活动达到满意的效果,严格控制参观人数及参观人员的年龄就显得尤为重要。参观人数每次最好控制在20人左右;在参观人员的年龄上,图书馆将中班和大班的幼儿列为参观对象。其次,要事先预测幼儿在参观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图书馆要保障幼儿在参观过程中的有序性、安全性。例如幼儿参观密集书库环节,其最初的设计是馆员带领幼儿进行实地参观,并亲自体验密集书库的管理方式,但由于密集书库藏书量大,容易引发安全隐患。所以,图书馆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将实地参观改为观看视频。视频制作方面,为了让视频内容更加有趣、更加吸引幼儿,负责制作视频的图书馆员采用幼儿喜爱的语言方式,搭配生动欢快的背景音乐,录制成时长在1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主要介绍图书馆密集书库的管理方法和手柄式摇动书架的作用。事实证明,观看微视频的方式受到幼儿们的喜爱,达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最后,参观过程的互动环节是加深参观印象的重要方法。因此,图书馆员在这一环节所提出的问题应多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使其对理解问题的同时也拥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3 展望

高校图书馆以参观活动为契机参与幼儿阅读推广只是权宜之计,因此,笔者对高校图书馆参与幼儿早期阅读推广活动进行了展望。

3.1 图书馆可主动参与幼儿图书馆建设管理

首先,在资源方面。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获取渠道,为学校附属幼儿园图书室争取到更多高质量、多样化的资源。其次,在管理方面。学校附属幼儿园可以依靠大学图书馆成熟的管理经验,整合自身资源,加大资源开放力度,通过正规化的借阅程序,让更多的幼儿可以自由获取有针对性、高质量的读物,共同推进幼儿早期阅读工作。

3.2 基于专业的图书馆“特色+学科”服务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与特色学科服务工作的深入展开,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图书馆需要从学科服务的角度出发,主动和学校相关专业研究人员联系,借助图书馆空间改造的机会,合力打造图书馆特色空间服务。通过专业与学科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将高校图书馆幼儿早期阅读推广活动与图书馆业务相联系,还能为学校的专业学科提供实践基地和事实数据,从而营造图书馆与学校专业学科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3.3 基于日常化参观活动的图书馆书香文化建设

目前,参观大学部图书馆虽然是附属幼儿园读书节的常规项目,但由于时间、地点、人员等客观因素,参观活动很难常规化,因此,影响力十分有限。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应从文化建设角度出发,将类似的参观活动作为图书馆文化宣传的窗口,借此来体现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精神主旨。高校图书馆在已有的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应及时总结经验与不足,不断完善参观模式、手段和方法,丰富活动内容,将图书馆文化元素融入活动的每个环节,助力幼儿早期教育工作,这也是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一种有效尝试。

4 结语

国际图联在《婴幼儿图书馆服务指南》中提出:“图书馆馆员要通过提供范围广泛的资料和活动,为儿童提供体验阅读快乐的机会,使他们受到知识和思想作品的鼓舞。”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参与幼儿早期阅读推广工作,一方面从图书馆学科服务的角度出发,以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为契机,将学校的专业发展与学科服务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发展;另一方面,参与幼儿早期阅读推广工作看似与高校图书馆的日常业务相去甚远,但是依然可以通过馆员精心设计的参观活动,将二者互相关联,这不但是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有益尝试,而且也是高校图书馆对自身服务本质的追求和天然的责任使然。

猜你喜欢

师范大学馆员陕西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华南师范大学作品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华南师范大学作品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彩版作品(1)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关于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思考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