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路径研究

2018-11-27李柏红

消费导刊 2018年18期
关键词:基层治理民生法治

李柏红

摘要: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已建立了系统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与化解体系,因地制宜推进治理实践,治理整体效能得到提升。但仍存在民生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较为突出、基层法治化治理水平有待提高、基层应对信息化能力略显不足等问题,应当坚持民生导向、深化法治理念、贯彻互联思维,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基层治理 多元合作 民生 法治

从“社会管理”迈向“社会治理”,意味着“国家——社会”关系的转型与重构.集中地体现为从传统的单向度行政管理转向充分肯定基层民众主体性基础上的多元合作共治。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错综复杂,对于社会和谐稳定至关重要。因此,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是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营造和维护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为基层发展提供安定的社会环境,以此夯实国家和谐稳定的根基。

一、基层社会治理现状分析

近年来.基层社会治理注重民众权利维护.建立了与基层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与化解机制,整体效能得到明显提高,基层社会秩序得到明显改善,民众满意度和反响相对较高。

(一)建立了系统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与化解体系

自2D09年以来,河北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构建和推进“三位一体”大调解体系。形成了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诉讼调解在内的多元衔接协调运行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体系.一些地方也开展了行业调解的试点,旨在激活与现代社会治理理念相契合的多元资源。保定市结合本地实际,司法机关与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行政机关等协同,不断深化“三位一体”大调解体系.无论是硬件设施、文化氛围还是实际运行等.均取得了较大进展。随着多元化纠纷解决理念在全社会范围的普遍确立,全国各地纷纷探索构建独具特色的基层治理机制.诸如“廊坊经验”“莆田经验”等,成为继“枫桥经验”之后的现代基层社会矛盾化解与治理的典型。以基层司法治理为例.从立案审查制改革为立案登记制以来,基层法院及派出法庭在依法审查立案的前提下.仍充分发挥多元机制的化解纠纷功能,在诉讼服务中心对当事人进行诉讼风险告知和诉讼引导.优先引导当事人进行调解.包括由派驻法院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人员进行调解;立案后,在庭审前、庭审过程中以及庭审结束后,仍抓住有利时机由法官主持调解或者委托或邀请有关机构、人员进行调解,将被誉为“东方经验”的调解机制激活、用好,以此为纽带,形成了包括当事人和解、民间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等在内的多元化社会矛盾纠纷预防与化解体系。

(二)注重因地制宜以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针对性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发展不平衡且地域特色显著。这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尤为突出。因此,在坚持国家法律适用统一性的前提下,需要因地制宜,挖掘有利于促进基层社会发展的地方资源。基于此,民间风俗習惯在维系基层日常运行以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的作用被重新认识。注重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被民众所认可的善良风俗和民间习惯作为基层民众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并在纠纷解决中予以合理运用。此外,因基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客观差异,各地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社会矛盾纠纷预防与化解的重心和侧重点也大相径庭。对此,各地坚持“问题意识”,注重探索适用于本地治理需要的各类机制。以保定市为例,已经形成产业化经营的乡镇,产业发展(比如箱包、鞋业、塑料管等)所面临的产品质量、清洁生产以及各类合同纠纷等,成为当地容易发生矛盾纠纷的重点。对此进行治理作为当地的重点环节;而诸如环白洋淀水域的旅游区,则重点在于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提升接纳和服务游客的能力。总体而言,基层社会的现实样态多彩纷呈,社会治理亦需做到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工作。

(三)基层治理整体效能明显提升

在现代治理理念的指导下,基层党政部门完善和深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注重调动一切可调动的资源,充分尊重公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性,发挥他们在治理中的作用,干群关系得到明显好转,各类社会矛盾纠纷总体减少.上访、群体性事件等重大事件得到遏制.基层治理整体效能明显提升,社会治安趋向好转。特别是近年来,持续开展“打黑除恶”、解决民事案件“执行难”等专项行动.基层社会生态得到根本扭转,在法院民事执行行动中,出台了多项具有“杀伤力”的治理“老赖”的措施.极大地压缩“老赖”的生存空间.由此形成的“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协同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社会诚信建设。

二、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

随着城镇化加快、人口流动加速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解构和重构着现代基层社会,在此转型期,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多发.基层治理仍面临着诸如民生发展与保障、法治化治理以及应对网络时代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

(一)民生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较为突出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某种意义上讲,民生问题是制约基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关键。“多年来。城镇化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收入、住房、子女教育、社会保障、城市融入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这些问题将需要从制度层面探索符合“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解决方案。另外因地域因素等原因。基层各地的发展机会不均衡,导致一些村(居)民农闲时或城市打工旺季时外出打工。农忙或城市打工淡季则返乡,由此又引发孤寡老人、妇女、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或日常照顾等方面的困难。进而引发社会问题甚至出现社会矛盾纠纷。

(二)基层法治化治理水平有待提高

就治理方式而言。随着民众权利意识的普遍增强以及“送法下乡”“迎法下乡”等基层普法宣传教育的深入推进。基层法治化治理水平有所提高,“依法治理”逐渐成为基层治理实践的常态。但立足于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与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相比,基层法治化治理还任重道远。“依法进行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标志”。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基层社会面临的各类问题是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基本体现。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一些地方仍存在着法治观念淡薄的问题。一些民众习惯于按照传统习惯行事,个别干部仍存在着“权大于法”的不正确观念,甚至个别地方存在黑恶势力或滋事扰民现象。出现矛盾纠纷时。没有法律意识或不擅长运用法治手段和平地解决,而是采取粗暴手段,导致事态扩大等等。此类现象表明,作为社会治理的最优方式。法治在基层社会的运行还需大力推进。

(三)基层应对信息化的能力略显不足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人类引向“信息时代”,特别是自媒体的迅速崛起,形成了通过微博、QQ、微信以及更多现代化网络平台发布动态、共享信息、交流讨论为主题的网络“虚拟社区”。由于网络“虚拟社区”具有身份隐匿、传播快、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一方面,极大地便利了民众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拓展了资讯的传播渠道;另一方面。也出现了网络治理的难题。诸如网络信息的真实性难辨.容易因虚假信息引起网络舆情甚至社会恐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从事不法活动,企图逃避网络监管,甚至传统的不法活动转移到网络上,导致惩治难度加大等等。由于基层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信息意识淡薄等原因。应对此类问题的能力尚显不足。

三、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路径

针对上述问题。基层社会治理应当始终坚持民生导向,牢固树立法治思维,不断提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开拓思路,创新机制,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

(一)坚持民生导向,主动回应民众合理诉求

“民生是发展的核心”,基层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与民生发展不足有关,以及由此产生的民众合理诉求未能得到及时回应和满足。“随着国家与个人之间的纵向结构趋于松散,并转向民主、平等基础上的扁平化结构”,现代社会治理需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民众需求为导向,真正地解决民众日常生活和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方面,在精准扶贫的宏大工程中,基层领导干部应当有所担当,多动脑筋,结合实际,探索适合当地的产业化发展新路子,为民众挖掘更多的就近就业和发展的机会,建立以产业化经营为纽带的、具有辐射效应的助力基层发展的新模式。让民众不远离家乡就能通过辛勤劳动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另一方面,面对民众的诉求,需要俯下身子认真聆听,对于合理诉求应通过合理方式予以解决。对于不合理诉求应当耐心做好思想疏导,避免衍化成现实矛盾纠纷。

(二)深化法治理念。推进基层法治化治理水平

现代法治理念具有深刻的意蕴。包括规则至上、公平正义、正当程序、权力限制和权利保障等。基层治理应贯彻法治理念,首先是坚持规则思维.即一切按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办事,对于任何问题,先想到规则、先寻求规则、先制定规则,对事不对人,凡是符合规则的,严格执行,唯此,才能建立以规则为中心的基层治理模式,不断深化民众的规则意识。就“良法善治”的现代法治化治理目标而言.以规则为中心的基層法治化治理本身就涵盖了现代法治理念的其他方面,包括遵循的规则应当充分体现公平正义价值,为社会公众所普遍接受;应当具有程序意识。一切按照规则所确定的程序运行;以民众权利保障为核心。严格限制行政权力的不当干预或非法行使等等。因此,提升基层法治化治理水平应当以“规则”为切入点。从规则的制定到实施。基层各级干部或执法者应当率先遵守规则,然后向民众辐射,形成全民遵守规则、按规则办事的基层法治文化。

(三)贯彻互联思维,提升信息化治理能力

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智能设备和各种互动平台以及大数据的手段,探索各种有效方式,俨然已经成为当下促进社会治理信息化、智能化的必然选择。”对此,应当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敢于面对新技术,勇于接纳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基层社会的信息化运行,提高应对信息化和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基层治理的能力。一方面。可针对基层社会信息化面临的突出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重解决不利于基层社会稳健发展的网络行为,比如个别人员利用网络从事一些不法行为甚至形成团伙,应当及时排查、密切关注,掌握证据后予以坚决打击;另一方面,基层信息化治理的重心应当逐渐转移到服务民众、改善民生上来。比如通过建立区域化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推动产业化产品的互联互通,建立在线营销机制.同时努力构筑现代化办公服务平台。打造信息化现代基层社区。

猜你喜欢

基层治理民生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民间组织发展对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影响
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责任的问题与对策
党组织怎样下好“基层治理”这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