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化进程下铜仁龙舟运动的文化重构

2018-11-25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铜仁龙舟重构

李 颖

铜仁位于武陵山区腹地,是连接中东部地区与西南地区的要塞,享有“黔东门户”之称。铜仁自古就有“黔中之美,独美铜仁”之美誉,铜仁美,美在它的山和水和山水养育的勤劳的铜仁人民。有世界著名的梵净山在其境内,九龙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及美丽的自然景观十晋江画廊独特的风景。在锦江居住着土家和苗,侗,仡佬,汉族,郁郁葱葱的海岸数百英里,从而创造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丰富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和独特的民族特色。如龙舟竞渡、肉莲花、金钱竿、摆手舞、花灯表演、傩戏等。铜仁赛龙舟始于元朝初期,并延续至今一直深受铜仁人民的喜爱,形成了独特的铜仁龙舟文化,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铜仁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也是铜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最耀眼的奇葩。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更迭,铜仁龙舟运动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团结、力量、拼搏的竞技精神独树一帜,蓬勃发展,形成独特的龙舟文化。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成为可能,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民族与世界的交融,势必引发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一系列的变迁。铜仁龙舟运动和其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一样,在现代化的进程下,其生存和发展面临着现代体育文化尤其是西方竞技体育的强势冲击,因此,重构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保持自己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因子的基础上,吸收现代体育先进的文化因子和要素,这是调适其外在生存环境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选择发展路径的需要。因此,在现代化的大背景下,铜仁传统龙舟只有在保持传统龙舟文化因子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积极地借鉴和融合国际龙舟竞赛等先进的体育文化因子,进而构建出符合时代转变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龙舟文化,使其与现代化的发展潮流相顺应,才能在各种异质文化的冲击下迎难而上,经受住冲击和挑战,从而实现长远的发展。

1 铜仁龙舟运动概况

1.1 龙舟运动的起源和现状

铜仁地处黔湘渝的交界处,自古以来就受到中原楚文化的影响,因此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赛龙舟等活动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这就是铜仁龙舟的起源。铜仁龙舟运动始于明朝初期,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而且形成了集祭龙、点睛、游江、传统竞赛、抓鸭子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龙舟传统文化。发展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2009年1月获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授予“中国传统龙舟”、“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2010年9月,在铜仁三江公园,建成了龙舟文化墙,图像显示的所有铜仁龙舟文化的独特的地方特色;2011是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这一系列的成就和殊荣对丰富铜仁龙舟运动的文化内涵和底蕴是功不可没的。

1.2 龙舟运动的活动形式和特色

端午节是铜仁最为热闹的民族传统节日,赛龙舟是铜仁人民最喜闻乐见的活动。在端午节这一天同人城里万人空巷,十万余人齐聚锦江两岸观看龙舟比赛,其场面之壮观,令来自四方的宾客都为之震撼。比赛开始后,更是呐喊声呼声一片为比赛的船只和队伍加油助威,场面惊心动魄,参与感极强。比赛也不会天气原因中断,几个小时的比赛,你看到的只是队员们在江面上奋勇争先,你追我赶,蛟龙如飞。比赛头一天是开幕式,为观众呈现一场气势宏伟,精彩绝伦的体育文化盛宴。同时举行放荷灯、抢鸭子、祭龙点睛等一系列的传统活动。祭龙点睛仪式一般由当地道行高的法师主持,供奉牲畜,诵读祭文,目的是为铜仁人民安康祈福,祈求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龙仪式过后,会请当地得高望众的长者或者地方官员,为参赛龙舟进行点睛仪式。点睛仪式后还要举行隆重的游江活动,总指挥会乘着快艇艇开道,各船上会插着象征着丰收、吉祥、拼搏等一面面旌旗,一只接一只,沿江上下划行。

比赛开始后,伴随着锣鼓喧天,原本平静的江面瞬间波浪起伏,一条条龙舟飞速前进,真是百舸争流。队员们争先恐后,你追我赶,奋勇前进,场面极为壮观。最有特色还数女子龙舟,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女子们的气势一点也不输给男子,这也是铜仁龙舟的一大看点。最有特色的是“抢鸭子”,也叫“蛟龙抢红”。据说就是在龙舟比赛后,人们会把猪膀胱染成红色,塞进油纸包裹的一块银圆并吹胀,直径大概有20—30公分;同时在水鸭子脖子划上一刀,抹上食盐,然后一起丢入水中,让各船队的队员们游泳去抢。受伤的鸭子因伤口的疼痛而比平日里游得更快;抢到手的猪膀胱也因沾水会变得很滑,抢到手的鸭子会因为手滑而又被别人抢到,场面可谓热闹非凡。这时比的是队员的技术、耐力及技巧。数百只船队在水里相互追逐,其场面富含着民族特色,也为龙舟赛增添了许多趣味性和娱乐性,以致“抢鸭子”的民族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还有一大特色是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初,领先的船要从落后船只的船头绕过去,才算真的胜出,俗称“团锅盖”。获胜的队要举起奖杯,一边挥舞着奖旗,一边放鞭炮,沿江上下游行,并且在船头上还要有一人表演倒立,极具艺术观赏性。

2 现代化进程下铜仁龙舟运动文化重构的必然性

文化重构,顾名思义就是文化的重新构建,指对已有文化现象的再加工、再创造,也是人们对已有文化现象的再认知。[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重构,是指在与其它民族文化的交流互动中,把其它民族优秀的体育文化因子通过加工、融合、创造变为成为本民族体育文化的一部分,从而建构出具有新的文化因子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过程[1]。

现代化无处不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已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铜仁龙舟也不可避免的卷入现代化的浪潮中。在这个过程面临着被现代尤其是西方竞技体育等主流文化同化的危险,致使我们各民族创造的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结晶由于受严重的影响,正在逐走向边缘化,甚至走向消亡,这对于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损失。因此,保护铜仁传统龙舟文化,其文化重构成为必然趋势。在这个优胜劣汰的时代,任何一种东西想要持续的生存发展下去,获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只有使自己符合发展的需要,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文化也不例外。铜仁龙舟就是要抓住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在努力保持本民族传统龙舟文化的精髓下,自身创新中寻找一种国际性的“审美共识”。将本民族传统的优秀体育文化扩展到世界舞台,放眼未来,才能在现代化背景保持生命力与活力,不被现代化的浪潮颠覆。在现代化进程下,全球化和现代化冲击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阻力和挑战,我们要做的是迎难而上,而不是任由其发展,或者自生自灭,文化重构成为一种必然。

3 现代化进程下铜仁龙舟运动文化重构模式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文化重构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适应,是指与外来文化不断接触交流时,原有的体育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的因子来促进本民族文化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过程。[1]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化是传统向现代的迈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是民族向世界的拓展,这个过程中文化会呈现冲突-适应-再冲突-再适应这样一个循环反复的形式。这其中又包括文华主体的主动适应和牵着鼻子走的被动适应,主动地文化适应即是费孝通先生说的文化自觉。它是来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部,也是文化重构的重构的主要动力和决定因素,并决定其文化重构的结果。[1]

龙舟文化重构的过程是长期的,所以当地的文化主体一定要摆正自己的态度和重构的方向,要做到不卑不亢。即不能自我中心,一味排斥,也不能没有底线的简单趋同,丧失自己的本真。如中国近代史上争得热火朝天的“土、洋体育”之争就是最好的反照。铜仁龙舟如果在重构过程中与自卑相结合,面对现代竞技龙舟的强势冲击,面对自我体育文化的丧失,如果不及时审时度势,将处于被动甚至被淘汰的局面,这将彻底将断送龙舟运动的未来。但是重构也不是简单的模仿,即全盘接受,这是一种不加创新的死的文化重构模式。如果在现代化过程中,铜仁龙舟运动找到了自己作为传统体育文化的自豪感,就可以促使其尽可能地展示自身的龙舟文化。这种源于集体自豪的文化是一种活态的重构模式,也必将会让铜仁龙舟文化得到重生而更好的生存和延续下去。也就是来说铜仁龙舟要实现文化重构,首要的就是要实现创新,由文化主体的文化自觉来主导的文化因子的重新构建、整合。创新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灵魂,也是文化重构重构的内驱动力和决定因素,对龙舟文化进行文化重构的目的是增强其原生文化的活力,促进其更好的生存和持续的发展。创新型的文化能够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和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它能适应外来体育文化的冲击,并能从中获得新的体育文化因子,促进自身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前进,而不是在时代前进的步伐中被淘汰或者走向衰亡。

4 现代化进程下铜仁龙舟运动的文化重构

4.1 认清现实,完善自身

在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原有的生存土壤发生了变迁因而导致文化本体和主体的思想也产生了变迁,体育文化面临着新一轮的整合-创新-重构,实现体育文化的现代化。[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能很好的促进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反展。[1]既不能抗拒以西方竞技体育为主流的现代体育,又不能完全放弃本民族的传统

体育,最好的途径就是在吸收自身精华和借鉴现代体育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创新,使之在不失民族本真和特色的基础上又能得到不断地更新与发展。这样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文化才能自觉地融入到现代化发展的浪潮中去以谋求更好的发展。铜仁龙舟运动从传统龙舟向竞技龙舟发展正是其文化创新的结果。在今后的发展中更应该以开放发展的姿态,在传承自己优秀的文化内涵的同时,宏扬优秀的精华,摈弃落后的部分,吸收现代体育文化的精髓来补其虚缺,使其加工、整合成自己的有特色的富有生命力与活力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这样既发展了自己的本土文化,又学习借鉴了现代体育文化,顺应了文化全球化的趋势,这已将会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应该走的一条路。

4.2 从传统向现代迈进,从民族向世界拓展

在世界范围内,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纵向发展,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横向传播,这是体育文化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两者结合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进步。[3]新的时代和背景,新的文化氛围和思维方法要求铜仁龙舟文化要实现现代性的重构,必须树立现代意识,以文化自觉的姿态面向世界,把握好前进的方向,着眼于未来。在保持传统龙舟文化因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借鉴和融合现代龙舟的竞技因子;要勇于打破本民族习惯了的文化认同和单一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尽可能减轻传统龙舟现代化的发展的阻碍和束缚;要拓展交流平台以及与外面世界先进文化的接轨,使之更好地融入到现代体育文化的发展潮流中去。现代化的发展趋向,需要铜仁的龙舟文化扬弃“传统”从而走向“现代”,打破“民族”界限,从而走向“世界”舞台

5 文化重构的基础和发展的选择

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且对其文化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且必须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主体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下对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挖掘、改造和重构,以促进其现代化。[4]由此可以看出,“文化自觉”是铜仁龙舟文化重构的基础,即当本民族的人充分认识本民族龙舟文化的发展时,才能醒悟、反思和创造本民族龙舟文化,才能对本民族的文化进行反省整顿,才能取长补短、优胜劣汰促进龙舟文化的发展。因此,铜仁龙舟运动的发展,必须是本民族文化主体在“文化自觉”的前提下,对龙舟文化进行发掘、改造和重构,以促进其现代化和重生。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没有任何一种民族能够存在于与外界的隔绝中,终将要面临文化的选择,即重构。也没有任何一种体育文化是本民族纯粹的文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它或多或少的融入了现代体育文化的因子。龙舟文化重构既要接受现代龙舟的竞技因子,也应该保持其铜仁传统龙舟文化的独特性和民族性。要从铜仁传统龙舟文化中吸取建构新的龙舟文化所需要的文化因素,又要吸收能体现龙舟文化精神的现代体育文化因子,给龙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

6 结语

现代化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竞技体育强势冲击之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重构是最好的选择和路径,其过程也是长期的。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铜仁龙舟文化要持久的生存发展下去。在文化的重构过程中,最容易变的是文化表层也就是文化的物质和制度层面,不变的是精神层面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灵魂和根,体育精神是区别一个民族体育文化的核心部分,两者相互作用,物质层面的变化会促使制度层面的变化,制度层面的变化会带来物质层面的根本转变。铜仁龙舟只有在保持传统龙舟象征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以及集祭祀性、娱乐性、竞技性和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的基础上,积极吸收现代龙舟竞赛的优秀因子,如高效的组织管理制度、严密的裁判、比赛规则等,并充分挖掘它的健身娱乐、教育和经济等功能价值,经过不断重组、整合和融合,发展成为具有强烈时代精神、较高观赏价值和具有广阔前景的体育文化项目。要把“龙舟文化”同经贸、旅游、文化、娱乐、国际交流等融为一体,倾力打造“中国龙舟之乡”这张城市名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使“龙舟文化”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带动铜仁经济文化发展发展,成为宣传铜仁、展示铜仁的载体的同时,也提高铜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铜仁龙舟运动的持续长久发展,进而走出铜仁,走上国际舞台奠定了经济基础和文化沉淀。

[1] 刘坚,徐长红.现代化语境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重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12).

[2] 田祖国,白晋湘,钟海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变迁与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3(4).

[3] 易剑东,《体育文化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9).

[4] 费孝通.全球化与文化自觉-费孝通晚年文选[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12).

[5] 陈华文.文化学概论新编[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2).

[6] 吴慧倩.铜仁龙舟文化之探析[J].民间文化,2012(12).

[7] 邓有民,锦江文化杂谈[J].知行铜仁,2015(5).

[8] 戴福祥,现代龙舟运动发展的文化审视—从《边城》中真实的赛龙舟出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11).

猜你喜欢

铜仁龙舟重构
“双减”能否重构教育生态?
长城叙事的重构
基于干扰重构和盲源分离的混合极化抗SMSP干扰
铜仁:山与水的交响
诗书画苑
龙舟
The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Learning strategy
铜仁学院艺术学院学生作品
观云
用四维的理念重构当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