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组合拼接式车站设计教学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课程教学设计

2018-11-23李红莲刘莉娜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年19期
关键词:客流客运轨道交通

李红莲 刘莉娜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北京 100096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车站客流组织的基本方法(限流、疏散、清客等),还应该能根据不同车站的特点(车站结构、换乘方式、设备设施布置、客流特点等)分析、优化车站的客运组织方案(包括日常客流组织方案和特殊客流组织方案),要求学生对客运组织有系统性的认知[1]。该课程需要有效地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方式以理论讲授、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平面演示为主,缺乏立体感和趣味性,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检验以理论考试为主,考核方式单一,不能很好地检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针对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院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课程教学小组秉承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式教学、团队学习”等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设计研发了一种组合拼接式车站设计教学模型,并结合企业对车站值班员客运组织能力要求对课程内容、考核方式及课程实施进行了重新设计。

1 组合拼接式车站设计教学模型

组合拼接式车站设计教学模型参照《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按比例微缩了车站主体建筑(地面、立柱、楼梯、通道、车站控制室、售票厅等)及主要设备设施(垂直电梯、电扶梯、自动售检票设备、限流栏杆、导向标识等),各单体模型都具有吸附功能,可吸附于绘有定位网格线的模型底板上[2]。

该教学模型在本课程中可实现的功能有以下几方面。

(1)了解地铁车站设计规范基本要求,完成车站立体模型的搭建。学生可根据地铁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自行设计,计算车站设备配置数量,绘制车站站厅、站台平面布局图,灵活选用单体模型和主体建筑模型设备组合拼接成为立体车站,使学生设计的成果系统化和直观化地表现出来。

(2)在车站立体模型上设计客运设备布局及客流组织路线。学生可在已搭建好的模型上设计客运设备(票务设备、限流栏杆等)布局及客流路线组织(进站客流、出站客流、换乘客流),也可在该模型上设计车站平峰、高峰及突发事件等各种情况下的客运组织方案。

(3)学生可以选择任意实体车站,利用模型再现该车站的结构、设备配置与布局,在立体模型的基础上对车站现有客流组织路线和设备配置进行分析和优化。

2 课程项目化改造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客运组织工作主要是根据列车行车计划合理地配置人员,有效地运用客运设备以保证车站客运工作有序进行。客运组织的主要内容包括:车站售检票位置的设置,车站引导标识的设置,车站自动扶梯、隔离栏杆、车站广播导向等设备设施的设置,各种设备数量及工作人员的配备,应急措施的制定与实施等[3]。在“项目为主线,教师做引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依据车站值班员典型工作任务,将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课程体系重点内容重组进行项目化改造,并在每个项目下设置若干任务(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项目化改造过程

本课程共设置3个项目,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调研及搭建、日常客流组织调研与优化、车站突发事件客流组织设计及演示。下设任务分为3种类型:实地调研、客流组织设计、实际操作演示。

通过实地调研,结合《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加深学生对车站设计原则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客流组织设计,学生计算车站容纳能力和大客流的触发点,提高高职学生对客流的预测、统计和分析能力。

结合前两类任务的基础数据,利用组合拼接式车站设计教学模型,学生亲自动手实现课程中的轨道交通车站设计、轨道交通车站设备配置与布局、客流路线演示及优化设计。实际操作演示既让学生达到在任务训练中将理论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也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了很好的检验手段。

各项下设任务、成果展示要求及成绩比例见表1。

表1 课程各项目任务内容及成绩比例

表1 (续)

3 课程实施设计

3.1 立体车站调研及搭建项目实施

布置任务,学生分组选定车站进行实地调研,测量车站站厅、站台、通道、出入口实际面积,根据国家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服务标准计算站厅站台等客流容纳能力,获得设备种类、设备数量等基本数据。利用组合拼接式车站设计教学模型根据不同的需求完成车站的立体搭建。

3.2 日常客流组织演示项目实施

布置任务,学生分组在上一项目中选定的车站进行实地调研,分别获取车站在平峰、高峰时的进、出站客流量和换乘客流量,工作人员数量及岗位分布、设备使用数量。利用上述轨道交通车站设计教学模型在立体车站搭建项目的基础上分别展示车站平峰、高峰时的设备使用状况和人员布置情况以及客流流线图。学生观察并讨论客运组织是否合理,若有改进的地方则提出优化建议,将客运组织方案进行优化。

3.3 车站突发事件客流组织设计及演示项目实施

布置任务,学生根据车站突发事件客流组织的应急措施和程序完成站台能力、乘客排队能力、设施设备通过能力、最低岗位人员配置、计算,调整客运设施运行状态,最终设计客流组织方案并在已搭建的立体车站上将突发事件客流组织方案立体地展示出来。

4 考核方式设计

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评价和知识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相结合的项目评价模式,改变传统的理论考试的单一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具体考核方式比例分配见表2。

表2 课程评价内容及所占比例

5 结语

基于组合拼接式车站设计教学模型,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这门课在教学内容上进行项目化改造。课程设计的3个项目,从对站场结构的掌握到日常客流的调研优化、突发事件客流组织的设计及演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教学任务从实地调研到客流组织再到最终的客流组织设计,任务环节紧紧相扣,任务设置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职业成长“从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4]的能力发展过程。

在课程实施上,学生完成任务需要分小组协作,通过实地调研、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和计算最终利用组合拼接式车站设计教学模型完成相关任务。该过程让学生了解设计规范的意义,突出客流组织的计算和分析能力,深化高职层次的理论知识,同时提升学生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考核方式上,增设了项目考核,加强了过程考核。

基于组合拼接式车站设计教学模型完成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的课程项目化改造,希望探索出更符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式,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客流客运轨道交通
客流增多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百花齐放的“定制客运”,能否拯救道路客运市场?
提高客运驾驶人安全意识
台湾客运业:高铁躲过破产危机?
基于自学习补偿的室内定位及在客流分析中的应用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