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实训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018-11-23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年19期
关键词:考核内容空调实训

丁 艳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江苏徐州 221116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下,实训在各类应用型高校中广泛开展,实训教学比重不断增加,传统的实训考核多采用“平时成绩+实训报告或实验成绩”的考核方式,学生在完成报告过程中存在抄袭现象,即便增加答辩环节,也不能充分体现个人真实水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考核主体单一,实训考核内容多偏重于对理论知识的检验,而对于真正体现能力的项目所占比重过小,与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脱节,实训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迫在眉睫。笔者以制冷与空调实训教学为例,探索一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训考核评价体系。

1 实训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1.1 以专业综合能力为基础

考核评价体系要能够充分体现和考查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即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通过前期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基础知识和理论[2],但缺乏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需要通过专门环节将所学知识融合起来并解决实际问题,实训课是实现这一目的最有效环节。因此,实训考核应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情况,激发学生实训环节的学习热情,以切实保障实训教学质量。

1.2 以企业用人要求为依据

目前,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方面的矛盾日益严重[3],频频出现“学生就业难,企业招人难”的现象,究其根源是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标准脱节,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和技能不能有效地运用到岗位实践中,同时缺乏创新能力。实训教学是模拟实际岗位工作的有效环节[4],在拟定实训内容和项目时必须在深入考查相关企业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工作岗位的知识技能需求进行全方位的模拟与训练,确定考核方式时应转变以往以知识考查为主的思路,注重专业及岗位技能的考查。建立以训练和考核岗位技能为目的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够快速提升学生的岗位适用能力,大大缩短岗位试用期。

1.3 与教学方法相匹配

相同的实训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法会呈现不同的组织形式,若要实现各个教学环节的高质量开展,需要切实可行的过程考核和评价作保障,选择与教学法相适应的考核方式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制冷与空调实训中,笔者引入“项目驱动式分组竞赛”教学法,将实训过程以项目形式分阶段展开,考核评价需要配合该教学法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跟踪考核,考核评价的具体方法和措施要能够充分体现每个阶段的训练目标,并且与教学法相辅相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 制冷与空调实训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1 明确考核目标

实施制冷与空调实训考核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的重要途径,以空调产品的开发流程和故障诊断为基础,以培养高等制冷空调行业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重点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协作能力。

2.2 精心设计考核内容

实训考核内容要紧紧围绕制冷与空调行业对技术人员的岗位技能要求,高度贴合教学目标,有效配合教学法对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体现实际岗位能力的锻炼。制冷与空调实训教学中采用了任务驱动式分组竞赛教学法,将实训过程以一个空调产品的开发流程为项目主线分4个阶段展开,将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经济性、系统设计、调试与维修等融合到实训过程中。结合制冷与空调行业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确定该实训4个阶段的考核内容,包括:(1)对空调产品的市场调研与分析;(2)对给定参数的家用空调设计与选型;(3)对室内室外机的拆装和汇报;(4)对空调系统进行调试。

2.3 采用多维度、多元化实训考核方法

2.3.1 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传统实训考核多采用结果考核方式,即按照教学大纲制定相关训练模块,然后一一训练,最后统一集中考核[5]。过程考核是将每个子项目与考核组成一个子单元,并设置每个子单元的考核标准和评分比例,各个子单元连成一体则构成整个实训的训练和考核。制冷与空调实训教学中将训练和考核内容分成前4个阶段,对应4个子单元,各个单元的考核评价标准见表1。

表1 考核评价标准

采用过程评价累计得分作为考核结果,最后的个人得分取小组得分和个人表现得分的总和。在个人表现评定过程中,采取“量化+模糊”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即出勤率可以采取量化评价;项目参与度、对小组突出贡献可根据教师、组长和组员综合评价进行模糊评价。该考核评价方式有效地促进了项目驱动式分组竞赛教学法的应用,充分体现了实训教学的意义。

2.3.2 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兼顾

传统实训考核主要注重知识的检验,能力考核项目的比重较小,达不到实训的预期效果。在实训考核中应坚持以知识检验为基础、能力考核为核心的原则,兼顾知识和能力考核,这就需要精心选择和设计考核内容,合理制定评分标准。在制冷与空调实训考核中设置考核内容时,根据企业实际岗位需求,选择既能覆盖知识检验又能充分体现能力考查的项目,具体可见表2。

表2 考核内容及知识与能力检验

2.3.3 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是评价体系的核心要素,是评价质量的保证。大多数高校在实训成绩评定时多由教师根据实训报告和出勤率自行给出最终评价成绩,考核主体单一,且未体现教与学的互动。学生作为实训对象和主体,若让学生参与过程评价,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学习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可以有效提高实训效果。制冷与空调实训教学中,笔者采用组内、组间、教师“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依照项目完成情况、汇报情况、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实际操作环节的正确性与灵活性进行综合评定。组内评价利于促进组员间的交流与学习,便于学习者取长补短,提升个人能力;组间评价利于增加小组竞争的积极性,组间激烈的抨击和辩论,利于锻炼创新思维,增强团队凝聚力;教师评价能够保证考评的公平性、客观性和深入性,利于加深学生对项目的理解。在评价过程中要涉及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团队合作性、实践创新能力等多个维度,评价主体根据前述4个子项目的完成情况分别进行评价,具体见表3。

表3 评价方法

3 实施效果

笔者在我院制冷与空调专业2013级和2014级制冷与空调实训教学中采用上述考核评价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2013级为例进行说明。

(1)学生实训成绩大大提高,37名学生参加实训考核,考核通过率100%,平均成绩在85分以上,明显高于改革前的成绩。

(2)学生的认可度大幅度提高,学生对实训教师的评分均在90分以上。

(3)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大大提升,通过对本届大四学生的调研,发现80%以上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文献检索能力、计算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较往届同学有较大幅度提升。

(4)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明显增强,通过交流得知学生在实训和考核过程中训练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在跟随导师做项目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5)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增强,根据就业学生的信息反馈,95%的学生认为这种考核体系对适应岗位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岗位适应期大大缩短,尤其是团队合作意识明显增强。

4 结论

制冷与空调实训教学的实践表明,以岗位技能需求为依据,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兼顾、教师与学生共作评价主体的多维度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能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锻炼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岗位技能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该评价体系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应用型本科实训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考核内容空调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空调病是怎么回事
事业单位竞聘上岗制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变革初探
奔驰E260车空调不正常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改革趋势分析
迈腾车空调不制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