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角度全过程构建混合式教学体系的探索

2018-11-23杨亚鸿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年19期
关键词:北京理工大学乐学课堂教学

杨亚鸿 赵 昊

1.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文社科学术出版事业部 北京 100029

2.北京理工大学秦皇岛分校 河北秦皇岛 066100

近年来,随着以慕课、翻转课堂等为代表的在线教学平台、技术和内容不断引入高等学校课程教学,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正在经历着一场数字化、共享化的历史性变革[1]。2012年,慕课因其受众面广、传播成本低、资源丰富等特点成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典范,迅速占据了在线教育的主流地位,给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了挑战。

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慕课的局限性也逐渐开始显现,引发了教育界的质疑和反思[2]。学习者参与度和完成率低、教学反馈不及时、个性化指导不足、学习效果难以评价等问题[3-5]限制了慕课的进一步推广,相关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慕课对于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为了克服慕课大规模、开放性等特征带来的不足与缺陷,越来越多的高校尝试应用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小规模私密在线课程)模式[6,7]及更多信息化手段将慕课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面向在校学生实施混合式教学,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有机结合,一方面通过慕课实现高效的知识传播,另一方面不断改进课堂面对面教学的互动模式,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拓展,有效提高师生在教学环节中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1 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的内涵宽泛,包括多种教学资源、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理论、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等[8],但通常是指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将网络在线学习与传统的师生面对面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在大规模慕课及相关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支撑下,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前学生通过网络化教学自主完成知识点学习,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效果有针对性地开展互动式研究型教学[9,10],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塑造教学目标。

混合式教学的开展,依托于教师、学生对教学认识的转变和课程资源、教学技术等重要因素的变革: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由权威的学习资料提供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学者,通过教学设计、过程引导、教学反馈等环节,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内化。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由传统的知识接收方转变为知识探究者,由课堂上的倾听者转变为课前课中课后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者,如果不能推动学生实现这样的转变,混合式教学有可能引起灾难性后果。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等课程平台为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拓展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内容局限,Moodle,Blackboard等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和以“雨课堂”为代表的教学工具[11]的广泛应用,则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必要的运行条件保障。

2 混合式教学体系的构建

如何依据现有资源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构建混合式教学体系,北京理工大学秦皇岛分校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以MOODLE的学习管理系统“乐学”组织教学和考核,借助“雨课堂”丰富完善课堂教学互动,依托“中国大学MOOC”资源强化知识运用和能力锻炼。下面以北京理工大学秦皇岛分校少数民族预科高等数学教学为例介绍如何构建混合式教学体系。

北京理工大学于2005年建设了基于开源学习管理系统Moodle的“乐学”平台,提供了强大的课程管理、学习追踪、教学交互等功能。累计承担1 075门课程的在线教学活动,服务师生6万余人;累计发布作业近4 000次,学生提交42万余次;发布测验1 500余次,完成测验46万余次;编程题目1万余道,学生累计提交代码50万余次;成为涵盖网络教学、精品课程、研究型课程教学和教学资源库的综合性数字化公共学习平台,与学校教学活动融为一体,相互辅助。基于“乐学”平台,秦皇岛分校开设了“少数民族预科高等数学”网络课堂,建设完善了线上考试试题库。以教学周为单位,同步课堂教学,设置了小测验、课后习题等教学环节,并设置了两次面对全体学生的阶段性测试,统一要求作业和练习题,利用“乐学”包含的智能化评价功能自动判定并统计学生答题情况,将多次测验成绩计入期末总评成绩,改变以往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做法,加强教学过程考核,引导学生重视过程学习,形成持续、有效的学习习惯。

为了进一步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分校以学生为中心,采用“雨课堂”轻量化教学工具,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课堂讲授PPT和学生个人微信无缝链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雨课堂”是清华大学研发的一款线上智慧教学工具,旨在将前沿的信息技术(如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数据挖掘等)融入教学场景中,致力于为所有教学过程提供数据化、智能化的信息支持。“雨课堂”提供了幻灯片同步、习题作答、课件推送、课堂讨论、数据采集和分析等功能,界面基于PPT和微信,提供计算机端和手机端服务[12],可以在课外预习与课堂教学间建立起沟通桥梁,让课堂互动一直在线,较科学地覆盖了“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在当今微信普遍使用的背景下,学生可通过手机方便地、自主地、及时地查漏补缺,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前,教师通过微信上的“雨课堂”向学生推送导学卡,不仅方便了学生预习,同时使教师能快速有效地掌握学生预习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预习过程中提出的疑问;课堂上,教师通过PPT中“雨课堂”开启扫码签到、实时答题、答疑弹幕、课上小测试等模式,掌握学生出勤情况,丰富教学模式;课后,教师对教学各环节做整体的数据分析。教师与学生反馈普遍认为“雨课堂”对于提高预习效果、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中的互动、提高学习效率效果明显。

为了拓展微积分知识应用,增强专业学习基础,面向理工科学生采用异步SPOC模式,增设了大学物理—力学基础选修课程,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微积分和矢量运算解决力学中的基本问题。课程使用了“中国大学MOOC”已开设的“大学物理”慕课课程资源,针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特点,结合高等数学课程进度,对已结课的“大学物理”源课程学期内容进行删减或补充,采取网络学习和课堂讲授交替进行的形式由原授课团队教师每隔1周进行一次现场课堂讲授,针对线上学习和练习情况进行重点讲授和答疑,强调高等数学知识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作用。课程成绩由SPOC成绩(5%)和期末卷面考试成绩(95%)组成,其中SPOC成绩包括:单元测验(30%)、作业(10%)、课程讨论(10%)和SPOC考试(50%)。

由此,由“乐学”同步课堂开设全过程网络教学、“雨课堂”营造高效互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引入慕课资源衔接基础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多角度全过程混合式教学体系得以形成(如图1所示)。

图1 混合式教学体系设计

3 教学效果分析

自2016~2017学年开始,北京理工大学秦皇岛分校逐步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体系,2017年开始在英语、语文等其他课程中部分应用“乐学”学习管理系统、“雨课堂”轻量化教学工具辅助教学实施。在生源情况基本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在教育部民族司2016~2018年连续三年组织的少数民族预科会考(质量监测)中,数学成绩优良率和及格率显著提高(如图2所示),平均分由71.37分跃升至83.51分、82.05分,其他科目成绩也有不同程度明显提高,大学物理—力学基础选修课仅4人未通过网络SPOC考试,也明显高于网络慕课平均学习通过率[13]。

图2 2016~2018年数学会考(质量监测)成绩统计

在教学评价中,混合式教学模式受学生欢迎程度更为明显。2016~2017学年教学评价统计结果显示,所有采用或部分采用混合式教学的教师(包括大学物理—力学基础选修课教师)总评分数都达到或接近9分,显著高于未采用混合式教学的教师得分(如图3所示,标记姓名者为采用混合式教学教师)。

图3 2016~2017学年教学评价统计表

4 结语

慕课的大规模推广引发了对教育技术改革创新的广泛关注和尝试,其中不乏质疑之声。北京理工大学秦皇岛分校在混合式教学体系方面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示范,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在教学体系规划和教学实践中,可以综合利用慕课、微信、学习管理系统等多种手段,在课堂教学、课前准备、课后跟踪、考核评价、拓展学习等教学全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形成教师投入教学、学生乐于接受的全程信息化教学模式,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教育教学方法更新。

猜你喜欢

北京理工大学乐学课堂教学
北京理工大学通信与网络实验室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论楚国乐律的自成体系及其乐学实践
种下求知乐学的种子
《乐学选集》阅读札记
发展高性能二次电池新体系推动新能源材料产业化发展
『淋漓尽致』乐学机器人
国家航天立法研讨会在北京理工大学举行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