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rmington产品需求理论编制增加值REER

2018-11-22吴辰星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31期
关键词:消费国增加值品类

吴辰星

(盐城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引言

美国东部时间2018年7月6日凌晨0:01分,美国正式开始对34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25%的关税,这是迄今为止经济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打响,与国际贸易紧密相关的汇率问题也随之进入大众和学术界的视野。实际有效汇率指数(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简称REER,是一国货币对一篮子他国货币剔除通货膨胀后的加权平均汇率。REER作为一国货币综合购买力及对外价值的主要衡量标准,其编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在全球化贸易和垂直化生产的大背景下,REER比双边汇率更能体现出汇率变动对一国整体产出和宏观经济的影响,因此科学编制的REER能够作为贸易政策制定的依据[1]。

关于REER的编制,国际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等)通行的做法是直接沿用McGuirk(1987)在Armington(1969)产品需求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双重贸易权重”[2~3]。以人民币REER中的美元权重来举例:第一部分权重衡量的是中国从美国进口时中、美两国产品在中国市场形成的竞争大小;第二部分权重衡量的是中国对美国出口时中、美两国产品在美国市场形成的竞争大小以及中、美两国产品出口向第三方市场的竞争大小[4]。

然而,“双重贸易权重”提出时期,还未形成全球化的垂直分工。因此,Armington和McGuirk假设国家之间并不涉及同一产品不同生产阶段的分工,且进出口贸易也仅仅限于最终产品贸易。在当今全球价值链革命造成中间品贸易迅猛增长的背景下,国际分工格局已经从产品细化到生产环节。在这一背景下,国家之间的贸易利益与单纯的贸易总额发生了严重的脱节。以中国为例,中国在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装配环节表现出较大的出口贸易额,但只提供了较少的增加值,获取了较少的贸易利益。显然,以贸易额加权的“双重贸易权重”REER编制方法已经不符合当前的经济实际。

本文将基于Armington产品需求理论构,结合当前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和增加值贸易的经济实际,在全球投入产出分解的基础上构建增加值REER。

一、理论综述

(一)Armington(1969)产品需求理论

Armington 首次明确界定了“品类”(good)和“产品”(product)这两个概念。所谓的“品类”,指的是某一类的产品或者某个行业提供的商品;考虑到这些商品的生产国不同,又可以将同一“品类”的商品划分为不同的“产品”。

对于某个消费国(如美国)而言,产品之间是存在竞争性的,这种竞争性主要体现在价格竞争上。为了测定由产品相对价格变化引起的产品替代效应的大小,Armington利用消费者均衡理论、生产者均衡理论以及市场出清条件,运用常数替代弹性生产函数进行了详细地推导,并得出了一个较为简化的模型,见公式(1):

在公式(1)中,t为全球消费品的品类,t=1,2,3,…,n;i为产品出口国或生产国,i=1,2,3,…,m。为某一消费国从i国进口的t品类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为该消费国从i国进口的t品类产品的数量。M表示该消费国的预算约束;σ为同一品类产品之间的替代弹性为该消费国从k国进口的t品类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为该消费国消费的k国生产的t品类产品总价值占其消费的所有t品类产品总价值的市场份额。公式(1)说明某一消费国对从i国进口的t品类产品的需求价值量的变化率与两个项目有关:第一,该消费国总体预算约束的变化率;第二,该消费国从i国进口的t品类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的变化率相对于其消费的所有t品类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变化率的差值以及不同国家生产的t品类产品之间的替代弹性。

(二)McGuirk(1987)双重贸易权重

REER本质上是进出口竞争力指数。构建REER需求解决的问题是:各国出口的各品类产品相对价格变化率已知,求解全球对某一出口国生产的所有产品的总需求量的变化率。为了解决该问题,McGuirk对log变形后的公式(1)进行了关于消费国和品类的加权运算,建立了双重贸易权重模型,见公式(2):

在公式(2)中,Δln(Di)为全球对i国生产的所有产品的总需求价值量。Pk为k国生产的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水平,Pi为i国生产的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水平;j为消费国或进口国,j=1,2,3,…,m;TWi,k为 k 国在 j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重要性权重,它由两部分贸易权重相乘得到,因此称为“双重贸易权重”。表示的是i国出口至j国的t品类产品的总价值为i国出口至j国所有产品的总价值。T1为i国出口至j国所有产品的总价值占i国总出口价值的权重,这衡量的是j国这一消费市场对于出口国i国的重要程度,此为第一重贸易权重。表示的是k国出口至j国的t品类产品的总价值为j国消费的t产品的总价值。T2这一权重反映了k国和i国所有产品在j市场出口竞争对于i国而言的的重要程度,此为第二重贸易权重。因此,双重贸易权重TWi,k综合反映了k国产品与i国产品相对价格变动对i国总产出的影响程度,又被称为竞争力权重(Competitiveness weights)。

(三)竞争力权重的缺陷

McGuirk提出的竞争力权重模型,在国际贸易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但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它已经很难准确地衡量出各国的相对竞争力。该模型的主要缺陷就是未考虑垂直分工。

全球垂直分工,又称为“全球价值链生产方式”[5],指的是同一产品的生产被化割为多个生产环节,每个环节由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单个或多个企业分别完成。因此,若一个产业是高度垂直分工化的,那么该产业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价值应当被划割为多个部分并分别归属于其生产环节所在国。例如,若由中国出口的手机中只有1/3的增加值是由中国提供的,则这1/3的价值才是该国真正参与全球竞争的部分,因此,竞争力权重应当为非产业链生产模式下权重的1/3。综上所述,McGuirk的竞争力权重模型在垂直分工不断深化的当今社会可能会产生较大的测量谬误。

二、增加值REER编制

(一)增加值REER编制原理

构建增加值REER,首先需要厘清全球价值链。在全球价值链生产方式下,一个产品由一国出口,却有可能由多国共同生产。换句话说,任何一个最终被消费的产品的价值量,都可以被分解为一个或者多个国家提供的增加值。按照Hummels等人[6]提出的方法,利用利昂惕夫逆矩阵可以将全球投入产出表(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转化为全球价值链增加值表。在此基础上,结合Armington的产品需求理论和McGuirk双重贸易权重推导的基本思路,可以推导出垂直分工体系下的各国货币的增加值REER。

(二)增加值REER编制过程

1.REER的基本计算公式。REER反映的是某国货币相对于一篮子货币的加权平均实际汇率指数,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ΔREERj反映的是j国货币相对于一篮子货币的加权平均实际汇率指数变动幅度。为实际汇率变动向量,向量中各元素均为各国货币汇率变动幅度,只有实际汇率变动作为变量进入函数gj(.)。

2.增加值REER推导过程。假设全球有n种消费品品类,有m个国家消费这n种品类的产品,且所有国家都既是生产国,又是需求国。若将不同国家出口的同一品类消费品视为不同“产品”,则全球的产品总数为m×n。全球每个国家对m×n种产品的最终需求就会形成m2×n种需求。根据Armington的产品需求理论,我们有:

在公式(4)中,t为全球消费品的品类,t=1,2,3,…,n;i为产品出口国或生产国,j为消费国,i,j=1,2,3,…,m。为 j国从i国进口的t品类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为 j国对从 i国进口的t品类产品的数量。Mj表示j国的预算约束;σ为同一品类产品之间的替代弹性为j国消费的t品类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

考虑到产业链和增加值,有:

其中,Vti,j为最终需求国j国最终消费的i国出口的t品类产品的总需求量,即由最终需求国j最终出口国i和t行业三个维度定位的某一条产业链的总值,等于各环节提供的增加值之和。

由于考察期为短期,可用ln形式将公式(4)变形如下:

公式(6)中,ptk,j为j国从k国进口的t品类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为j国对从k国进口的t品类产品的数量。xtj为j国消费的t品类产品的数量。公式(6)可用于计算双边实际汇率发生变动引起的产业链相对价格水平变动导致的最终需求国j对产业链增加值合计需求的变动率。进一步地,根据汇率加权体系基本原理及全球产业链增加值分解表可以求得双边实际汇率变动时,全球对各产业链上的生产环节w国s行业提供的总增加值的需求变动率则,见公式(7):

dln(vw,s)表示全球对生产国w国s行业提供的总增加值需求量的变化率。根据公式(7),可以方便的计算出行业层面的增加值REER的权重。定位一条产业链需要i、j、t三个维度,i为最终产品的提供国,j为最终消费国,t为产品品类。而定位一条产业链的某个增加值提供环节则需要五个维度,分别为 i、j、t、w 和 s。其中,i、j、t定位产业链,w、s分别表示该产业链某一生产环节增加值提供国和行业。因此,vw,s,ti,j为 i国消费的j国的t品类产品的增加值中由生产国w国s行业提供的增加值总量。

若考虑国家整体层面的增加值REER,则需要将w国的各行业增加值变动率合并,如下式:

其中,dln(vw)表示全球对生产国w国提供的总增加值需求量的变化率。

公式(8)说明w国提供的增加值变动率与四个因素有关:第一,最终消费国预算约束变动率。第二,最终消费品相对价格变动带来的产业链增加值总量变动。当与该产业链有竞争关系的其他国家的竞争性商品相对价格上升时,该产业链末端出口国i同品类产品出口竞争力上升。第三,该产业链出口总额占该产品在该国总进口额的比重。第四,某一国在生产环节提供的增加值占产业链总增加值的比重。

最后,采用传统的REER权重测定方法计算增加值REER,具体操作如下:在其他国货币汇率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分别设定某一货币k名义汇率升值1个单位,求出dln(vw),再以该值作为w国货币增加值REER中货币k的权重设定基础值[7]。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权重均为标准化的权重,即各国货币权重之和为1。最后,将各国货币相对于w国货币的双边汇率变化率加权平均后求得w国货币的增加值REER。

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全球价值链生产方式逐步形成,同一产品的生产包含多个生产环节,每个环节由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单个或多个企业分别完成。国家之间的贸易利益和单纯的贸易总额发生了严重的脱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根据双重贸易权重编制的传统REER并不能反映一国货币的真实购买力变化趋势,已经不符合当前的经济实际。本文结合Armington产品需求理论,在全球产业链分解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推导将未考虑垂直分工和增加值贸易的双重贸易权重REER,推广到真实反映双边汇率变动对一国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影响的增加值REER。在未来可能持续的贸易战中,增加值REER能够成为贸易政策制定的依据和风向标。

猜你喜欢

消费国增加值品类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以美元连接的全球贸易体系运行机制分析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
参展推荐品类索引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0%
2015年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
2013年三季度全国玩具品类进出口统计
2013年二季度全国玩具品类进出口统计
2013年一季度全国玩具品类进出口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