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党员思想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2018-11-20赵巧琴于婧胡建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47期
关键词:调查分析学生党员

赵巧琴 于婧 胡建军

摘要:通过从大学生党员政治素质、理论学习、组织生活、入党动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等方面问卷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入手,分析大学生党员思想状况的主流、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党校要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认真落实好各项组织生活制度、大力推进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等三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7-0075-03

大学生党员群体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骨干力量。全面了解学校大学生党员思想现状,查找存在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和管理工作,对于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学生党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按照各学院大学生党员人数35%的比例进行抽样问卷,共发放问卷185份,回收181份,回收率97.8%,有效问卷181份,涵盖学校11个二级学院的各个年级。问卷内容涉及党的知识、政治态度、国家政策满意度、国内外时政关注度、文明素养、入党动机、理论学习、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生活、校院两级党校培训等方面。

二、结果与分析

(一)政治素质方面

1.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与认同方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上,问卷题目涵盖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道路、“四个全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统计显示,95.69%的大学生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89.93%的大学生党员同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88.51%的大学生党员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85.14%的大学生党员认同“四个全面”的内容,84.03%的大学生党员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内涵要求。可见,大学生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度较高,信念比较坚定。但是,综合以上几方面的整体数据,仍有一部分大学生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

2.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在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方面,问卷共设计了12道题目,涉及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政策的满意度评价和对国内外政治、经济等领域重大事件的关注度评价。统计显示,大学生党员对近几年党和政府在政治、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重要政策和重大举措认可度高,政治视野比较开阔,对国内外时事政治关注度普遍较高,政治参与意愿较为强烈。诸如对全民医保覆盖率、对促进教育公平及提高高校國家助学贷款资助标准、对多双边及区域开放合作、对纠“四风”等方面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比例均超过93%;对中央反腐败工作的深入推进、对国际恐怖主义等方面表示“非常关注”和“关注”的比例均超过85%。

在对当前存在的腐败问题的看法上,21%认为只是个别现象,党和政府一定有能力彻底根除;50.83%认为十分严重,根除不是一日之功;一些大学生党员表现出对党解决自身建设问题信心不足的消极态度,有4.97%的大学生党员认为当前的腐败问题很正常,不必过于认真;有11.5%的大学生党员认为这是党和政府考虑的事,与己不相干。

(二)入党动机方面

正确的入党动机是思想上入党的根本问题,是激励大学生入党的主观原因,它从根本上决定了大学生党员的素质和行为,也集中反映了大学生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卷分别从个人申请入党的主要动机、周围大学生入党的主要目的、周围大学生不入党的主要原因三方面考察大学生的入党动机。统计显示,在个人入党动机上,“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并早日成才”是大学生认同度最高的入党动机,比例达到了55.25%;以“为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的动机的比例为54.14%;50.28%大学生党员入党的主要动机是信仰共产主义;49.72%的学生党员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因为在为党工作的同时,自己也获得利益;33.15%的大学生是因为党员的模范作用感染了自己;26.52%的大学生是因为看到周围人入党,随大流。

在对周围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判断上,54.14%的大学生党员认为是“更好地为党和人民工作”;49.72%的大学生认为是“为党做工作的同时,个人也获得利益”。在周围大学生不入党的主要原因上,认为“个人条件不成熟”、“对党缺乏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的比例最高,分别达到71.82%和68.51%;认为“和个人成长没有直接关系、无所谓”的占33.15%;认为“受约束、不自由”的占31.49%;认为“少数党员形象不佳,党的威信下降”的占19.89%。

可见,当前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呈现出多种偏差性动机,存在着强烈的现实主义的倾向,一部分大学生党员对党的认识停留在表面,对党的理想、信念和信仰追求只停留在外在层次上。

(三)理论学习方面

在对大学生思政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上,85.08%的大学生党员认为思政理论课在大学学习中重要或非常重要。在理论学习的方式上,互联网、电视栏目成为大学生党员获取有关党的知识和信息的两种最主要的方式,通过书籍报刊、组织生活进行理论学习的比例分别只占到32.6%和30.39%,反映出新媒体对大学生党员的影响作用凸显。

在对党的知识尤其是党章学习方面,79.56%的大学生党员能够认真学习党章,67.4%的学生党员了解党章中规定的党员的权力和义务,67.96%的学生党员能够熟记入党誓词。

在对校院两级党校的培训学习方面,认为党校培训学习对了解党的知识、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很有帮助”或“比较有帮助”以及对培训内容和方式“满意”或“比较满意”的比例均达到90%左右。在对党校培训内容上,38.12%的大学生党员建议培训重点应放在党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上,61.33%的大学生党员建议培训重点应突出端正入党动机,56.91%的大学生党员建议应适当增加时政热点分析,61.33%的大学生党员建议应增加社会参观考察等实践教学内容。

(四)组织生活方面

在组织生活开展方面,有60.22%的大学生党员能积极参加党组织所开展的各种组织活动,33.7%的大学生党员能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党组织活动,58%的大学生党员认为党支部组织生活比较有成效。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73.48%的大学生党员认为很有必要对党员进行教育;在教育形式上,45.86%认同组织生活的教育形式,46.96%认同开展专题教育活动,45.86%认为党员大会的形式较好,33.7%认为听先进事迹报告会能有效起到教育作用,16.57%选择理论研讨会的形式,39.23%认为参观学习的效果较好,37.57%认为社会实践的效果较好。

(五)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方面

问卷从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与抵制不文明行为现象两方面设计题目,考察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在身边的大学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上,92.26%的大学生党员认为身边的学生党员起到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对于一些党员未能很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认为“党员意识差、不愿意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身能力水平差、无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主要原因,还有28.73%的大学生党员认为是“党组织要求不严格、监督不及时”。

在抵制不文明行为与现象方面,82.32%的大学生党员反对考试作弊及拼凑作业、论文等学术不端现象,77.90%的大学生党员反对沉迷网络,83.43%的大学生党员反对各种浪费食物和水电现象,93.2%的大学生党员反对在自习室、图书馆等学习场所聊天、喧哗等不文明现象。

三、对策与建议

(一)发挥党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切实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解决好思想“总开关”问题

高校党校是培训大学生党员的主渠道,是大学生党员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高校党校要以加强理论武装和党性锻炼为重点,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面向大学生的党员专题培训、预备党员培训、发展对象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等多层级的教育培训工作,帮助大学生党员拧紧思想“总开关”。党校面向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要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组织观念和组织纪律教育、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教育等四个方面为重点,分层次、分对象、划阶段,采取不同方式,使党性教育更具针对性。要改变传统集中学习、统一教育的单向说教方式,通过各种形式多校、主题鲜明的专题活动的开展,让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得到启发和教育,增强党组织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特别要大胆研究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开辟网上党校教育阵地,增强党性教育的生动性和实效性。

(二)加强组织建设,认真落实好各项组织生活制度,凝聚起“战斗堡垒”的精气神

大学生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是高校党的建设和管理的最基本单位。大学生党支部建设,要在保证“三会一课”制度落实的基础上,一是积极开展教育意义突出、形式丰富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通过理论研讨、志愿活动、参观考察、给党员过政治生日、影视教育、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丰富党内生活,增强党员党性意识,激励党员发挥作用。二要大力开展特色党支部建设。紧紧围绕学生成长成才,着力在支部活动的“主题创新、载体创新、模式创新”上下功夫,增强大学生党组织建设与人才培养、学生管理服务等方面工作的融合度。通过建设一批基层党支部的旗帜和标杆,充分发挥特色支部的导向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并促进大学生党建设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三要丰富拓展党员教育内容和方式。大学生党支部要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通讯技术,通过建立党员QQ群、党建博客、党建微信平台等,积极制作和推送适于网络、手机教育的优秀微博、微信、微视频等,不断充实完善网络教育资源,拓展党员教育方式,搭建党员沟通渠道,丰富党员教育内容。

(三)强化实践育人,大力推进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接受锻炼、在实践中奉献社会、在实践中彰显价值、在实践中成长成才的重要方式。高校可以将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作为全体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引领标杆,坚持把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与学校传统、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紧密结合,与社会观察、志愿服务、专业学习、就业创业有机结合,通过组建重点团队和实施专项计划,组织大学生党员广泛开展实践服务活动,不断完善实践育人的有效机制。針对大学生党员群体的年级、专业、生源地等差异,低年级大学生党员主要以开展志愿者服务、爱心公益活动为主,中年级主要以开展社会调研、科技实践、义务维修、帮教扶贫为主,高年级以开展项目研究、挂职锻炼、就业见习为主,既实现学业过程中实践环节的不断线,更重要的是支持引导不同阶段的大学生党员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国情民情,更加深入地认知社会,并且在实践中磨炼意志,锤炼品格,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敏.高校大学生党员思想状况调查与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2]王启云,等.90后大学生党员思想状况调查及党建工作对策研究[J].青春岁月,2015,(11).

[3]姜楠.新时期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3.

[4]马伟.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0.

猜你喜欢

调查分析学生党员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述学测评”提升学生党员党性意识
让学生乐于参与,让课堂更加精彩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华东地区高校园林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