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部分脾栓塞术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初步研究

2018-11-20李丛勇刘江涛郭亮亮赵义名孙旭阳王淑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导丝门静脉栓塞

李丛勇, 刘江涛, 郭亮亮, 李 超, 赵义名, 孙旭阳, 王淑芳, 孙 刚,

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北京 100853;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消化科;3.海军总医院干部病房消化内科

慢性肝病临床发病率高,晚期可进展为肝硬化。目前我国慢性肝病患者约4亿[1],肝硬化患者已占慢性肝病患者的16%[2],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中,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 EGVB)是消化系疾病最常见、最凶险的急症之一[3],病死率高。因此,有效地预防和控制EGVB是提高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关键。2016年我国推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3],推荐控制EGVB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asystemic stent shunt,TIPS)、外科手术等方法,目前国内外多采用药物辅助内镜治疗的方式作为急性EGVB救治的一线方案,但内镜治疗对医师经验、医院救治条件要求高,很多基层医院无法开展;EGVB病情凶险,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活动性出血遮挡视线影响内镜治疗操作,治疗难度大,这使很多患者失去了救治机会。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可通过栓塞脾动脉外周分支、减少脾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控制EGVB出血[4],创伤小、操作难度小,已有文献[5-7]报道,内镜治疗联合PSE可控制EGVB出血,但多于EGVB非急性出血期采用。本中心应用PSE术救治急性EGVB的患者,回顾分析其止血效果、再出血率,探讨PSE在急性EGVB患者救治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急诊就诊的肝硬化急性EGVB患者。本研究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性别不限,年龄18~85周岁,意识清醒,临床或病理诊断为肝硬化;获得受试者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未完全满足纳入标准;存在腹部巨大肿瘤、肝癌、肝静脉血栓、布加综合征者;妊娠中或正在哺乳者;存在门静脉系统血栓或海绵样变性者;曾经接受过TIPS或外科治疗者;肝功能Child-Pugh≥13分[8]。

1.3材料与试剂血管鞘(TERUMO);加长硬泥鳅导丝(TERUMO);普通泥鳅导丝(TERUMO);Simmons导管(TERUMO);双腔取血栓导管(Edwards Lifescience®);血液动力学系统(GE MacLab);造影导管(Codis);栓塞微粒球(Biophere Scientific S. A. 100~300 μm);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 ml:8万单位);碘克沙醇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100 ml:32 g I)。

1.4治疗流程所有介入操作均按照HVPG测定、PSE、HVPG复测的顺序进行。

1.4.1 HVPG测定:选择右侧颈内静脉或股静脉入路,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颈内静脉或股静脉,成功后置入6 F血管鞘。经血管鞘引入加长硬泥鳅导丝、5 F Simmons导管,调整导丝、导管至肝右静脉,固定导丝,撤出Simmons导管,经导丝引入5.5 F双腔取血栓导管,调整至合适位置,将导管尾端经压力传感器及附件连接至血液动力学系统,测得肝静脉游离压(free hepatic venous pressure, FHVP)。后将球囊扩张至合适大小,经端孔注入造影剂,确认肝右静脉血流闭塞完全且无肝内侧支交通后,测得肝静脉楔压(wedged hepatic venous pressure,WHVP),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如任意两次测量压力数值上下差距超过1 mmHg,则反复测量直至差值<1 mmHg。纪录HVPG = WHVP-FHVP。

1.4.2 PSE:选右侧股动脉为穿刺点,2%利多卡因局麻,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成功后置入5 F血管鞘,沿鞘管送入普通泥鳅导丝及5 F造影导管,将导管送入脾动脉主干近脾门处,造影明确脾脏大小及血供情况,经导管缓慢注入将栓塞剂(1支栓塞微粒球与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4 ml充分浸泡,再与碘克沙醇注射液以1∶1混匀)总量1/3,造影示脾脏呈花斑样或雾松样改变,保留脾动脉造影导管。

1.4.3 HVPG复测:PSE 操作完毕后5 min,按照前述方法重复测定FHVP及WHVP,获得HVPG,测量3次取平均值。根据复测的HVPG值,决定是否追加栓塞,直至HVPG值降至预期值(较前基线水平下降20%以上或降至12 mmHg以下),结束手术,拔除血管鞘,局部压迫止血,无菌纱布加压包扎。若PSE栓塞脾脏体积为40%~60%后,HVPG值仍无法达到预期值,结束手术改内镜治疗。

1.5术后观察及处理术后将患者收入住院,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穿刺处加压包扎止血6 h,术侧肢体制动12 h,禁食水48 h,给予预防感染(二代头孢+奥硝唑)、生长抑素降低门静脉压力、质子泵抑制剂抑酸及营养支持治疗。记录患者1周内再出血率、血常规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包括发热、腹痛、胸腔积液、肺炎、腹膜炎、顽固性呃逆、脾脓肿等)等情况。若1周内有明确的活动性出血[3],如出现呕吐新鲜血液超过100 ml、发生失血性休克、未输血情况下在任意24 h内血红蛋白下降30 g/L或红细胞压积降低9%等,则考虑急诊PSE止血失败,立即安排内镜或TIPS止血治疗。无再出血者于急诊PSE术后1周完善胃镜检查,由高年资内镜医师参考《The Role of Endoscopy in the Management of Variceal Hemorrhage》[9],根据静脉曲张的情况给予完成内镜下序贯治疗后安排患者出院。

2 结果

2.1一般情况9例患者均符合入组标准,男7例(77.78%),女2例(22.22%),年龄(53.78±13.01)岁(35~85岁)。经临床、实验室及相关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肝硬化,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硬化5例、丙型肝炎病毒性肝硬化1例、酒精性肝硬化3例。就诊前出血量100~2 000 ml,血红蛋白水平63~131 g/L(见表1)。

2.2HVPG的变化9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EGVB患者在成功完成PSE术后,HVPG由术前(14.82±3.93)mmHg下降到(12.11±3.69)mmHg,平均下降1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3,P=0.007)。

2.3急诊PSE术后1周再出血率9例患者术后1周均未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0。且9例患者出院后6个月电话随访,无再发出血情况。

2.4不良反应8例出现不同程度发热,持续时间未超过72 h;9例均出现腹痛,为轻-中度疼痛,持续时间3~10 d;5例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禁食水48 h后基本缓解并恢复硬化口腔半流饮食。PSE术后1周未出现,如脾脓肿、脾破裂、肝昏迷、胰腺炎、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表1 急诊PSE救治EGVB观察指标Tab 1 Observation indexes of emergency PSE in the treatment of EGVB

注:*:常见并发症:①发热;②腹痛;③胃肠道不适。

3 讨论

EGVB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0],死亡率达40%、再出血率为30%~50%,EGVB占上消化道出血的10%~30%[11],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防治EGVB是降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死亡率的重要措施,而降低门静脉压力是预防EGVB再出血的有效手段[12]。指南指出,HVPG是进行门静脉高压分层及风险评估最可靠的指标,HVPG较其基线水平下降10%~20%可以作为治疗应答有效的标准[12-13]。目前急诊内镜治疗广泛应用于全国多数消化中心,用来处置急诊EGVB[14];然而,急诊内镜治疗时患者的胃内容物多,不利于观察出血情况,医师检查压力大、风险高,需要有经验的高年资医师进行操作,导致部分患者丧失了接受救治的机会;此外,内镜治疗并不能降低门静脉压力,1周再出血率仍较高(HVPG>20 mmHg者83%、HVPG≤20 mmHg者29%)[15],因此尚需药物或其他治疗配合才能有效降低EGVB再出血率。目前指南上提出的降低门静脉压力的方式包括血管活性药物、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TIPS等[16],但药物降低门静脉压力控制EGVB多需联合内镜下治疗,TIPS技术相对难度高不易操作,所以控制急诊EGVB需要一种能够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且简便易行的方法。

PSE术操作简单、具有较好的降低门静脉压力的作用[17],是治疗肝硬化EGVB的方法之一。本研究通过观察9例PSE术救治急诊肝硬化门静脉高压EGVB的患者,结果发现,在监测HVPG的基础上行急诊PSE术,可以有效控制消化道出血;急诊PSE术后门静脉压力明显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达到了降低门静脉压力的目的,HVPG较基线水平降低了18.62%,所观察的患者术后1周均无再出血发生,证实了PSE能够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救治肝硬化EGVB,降低EGVB的再出血率,为后续的胃镜下治疗创造机会。

PSE术以HVPG下降的程度作为指导评价,将脾栓塞面积控制在30%~60%,不再盲目增加脾栓面积,能够更好地减少大面积脾栓的并发症;PSE术中选择的是直径为100~300 μm的栓塞微球,为不可吸收的亲水性栓塞材料,微球形态均一、表面光滑,容易到达栓塞目标的终末部位(脾皮质区),PSE术后炎症反应相对轻。本研究的9例患者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PSE术后常见并发症[18],如脾区疼痛、发热、胃肠道症状等,通过严格的无菌操作、术后禁食水2 d、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处理,相关症状基本在1周内明显减轻或消失,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

急诊PSE能够通过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救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急性EGVB,其临床效果满意,此外,急诊PSE术后1周行食管胃曲张静脉的内镜治疗,使内镜治疗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为EGVB的抢救模式提出一种新探讨,本研究团队在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暨2017中国消化病学大会上对该治疗模式进行了专题发言,得到广泛讨论。然而,目前该研究为单臂研究,样本量小,考虑下一步可扩大样本量进行随机对照队列的前瞻性研究,可以更好地评判急诊PSE在救治EGVB中的价值。

猜你喜欢

导丝门静脉栓塞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超声引导动静脉内瘘经皮血管成形术(二)
——导丝概述及导丝通过病变技巧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基于W-Net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全自动分割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导丝定位在乳腺隐匿性病灶切除中的应用
肝脏门静脉积气1例
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DSA 表现及介入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