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不同给药方式对上午行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效果的临床观察及分析

2018-11-20宋丽君杨晓琳石保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聚乙二醇结肠镜电解质

杨 娅,常 江,宋丽君,庄 琳,杨晓琳,石保平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云南 昆明 650101

近年来,随着结直肠癌发病率的逐年升高,高质量的结肠镜检查已成为结直肠疾病筛查、诊断、治疗及监测的最主要手段,而充分的肠道准备是决定结肠镜检查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不充分的肠道准备可导致病变检出率下降,增加不必要的检查时间,造成患者不适感及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聚乙二醇作为口服肠道清洁剂,因其安全性、有效性,国内外普遍用于结肠镜前肠道准备[2-3],在其传统的服用方法的基础上,为改进单次大剂量服用聚乙二醇所致的不良反应,提高肠道准备质量,国内外医护人员进行了大量探索,发现采用聚乙二醇分次给药较单次大剂量给药或可获得更理想的肠道准备效果,同时可减少因短时间内大量服药所致的腹胀、恶心等不适反应的发生,同时,还能提高无蒂锯齿状息肉的检出率[4-7]。

但是,随着目前结肠镜检查需求的增多,研究者发现,由于受结肠镜检查时间的限制,同一种肠道准备方式并不能为不同时段进行的结肠镜检查提供理想的肠道准备质量,如VARUGHESE等[8]的研究显示,拟于下午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分次给药较结肠镜检查当日给药相比,于结肠镜检查当日服用聚乙二醇进行肠道准备可获得更好的肠道准备质量,患者耐受性更高,而对于上午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CHAN等[9]发现,分次给药较检查当日早晨一次性给药相比,患者耐受性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国内郭海燕等[10]的研究也显示了同样的结果,并发现分次给药较检查当日早晨给药可取得更高的肠道准备质量。关于聚乙二醇不同给药方式与不同时段进行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质量的关系,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较少,尚无明确界定。本文将通过观察分析拟于上午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分别于结肠镜检查前一晚、结肠镜检查当日一次性给予聚乙二醇,及于结肠镜检查前一晚和结肠镜检查当日分次给予聚乙二醇进行肠道准备的肠道准备质量、回盲部插镜率、病变检出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实施地点为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及内镜室,研究对象为2017年8月至2017年10月消化内科收住需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共144例,其中A组51例,男26例(51.0%),女25例(49.0%),年龄(58.59±17.28)岁(29~77岁);B组46例,男33例(71.7%),女13例(28.3%),年龄(59.91±11.03)岁(34~68岁);C组47例,男28例(59.6%),女19例(40.4%),年龄(57.17±10.71)岁(28~76岁),三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年龄18岁以上,适合行结肠镜检查且患者自愿接受检查,能配合完成检查者。排除标准:(1)结肠镜检查已知禁忌;(2)结直肠手术;(3)胃肠道动力存在动力障碍性疾病;(4)妊娠或泌乳期妇女;(5)不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入组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本次研究的目的并取得知情同意。所有患者均使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Ⅱ)(和爽,137.15 g/袋)进行肠道准备。所有结肠镜检查均由内镜室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完成,且检查者对患者分组及肠道准备方式不知情,每名结肠镜检查医师均独立进行肠道准备质量评估。

1.2实验方法

1.2.1 饮食准备:所有患者结肠镜检查前1 d均进食低渣食物,避免进食粗纤维食物,结肠镜检查前1 d 20∶00以后禁食,检查当日6∶00以后禁水。

1.2.2 肠道准备方法:每例患者均使用1袋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Ⅱ)(和爽,137.15 g/袋)进行肠道准备,每袋溶于2 L温水中配制成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A组患者于结肠镜检查前1 d晚上20∶00~22∶00服药,一次性给予2 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嘱患者2 h内服用完;B组患者于结肠镜检查当日早上4∶00~6∶00服药,一次性给予2 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嘱患者2 h内服用完;C组患者分别于结肠镜检查前一晚20∶00~21∶00及结肠镜检查当日早上5∶00~6∶00分别给予1 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均嘱患者1 h内服用完。服药速度均为250 ml/min。所有患者结肠镜检查均在上午10∶00~12∶00完成。

1.3评价指标

1.3.1 肠道准备质量评价:肠道准备质量评价由1名结肠镜检查医师独立完成,将肠道清洁度分为4级:Ⅰ级(肠道准备良好),全结肠无粪渣或潴留较少量清澈液体,视野清晰,不影响进镜及观察;Ⅱ级(准备较好),可有少量粪渣或潴留较多清澈液体,视野尚清,不影响进镜及观察;Ⅲ级(准备欠佳),有较多粪便黏附于肠壁或潴留有较多混浊粪便液体,视野模糊,影响进镜与肠壁的观察,有经验操作医师可勉强进镜至回盲部;Ⅳ级(准备差),肠壁积满糊状便或粪水,很难进镜及观察(见图1)。评价标准:Ⅰ级、Ⅱ级为准备有效,Ⅲ级、Ⅳ级为准备无效[11-13]。

1.3.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患者从开始口服肠道清洁剂至结肠镜检查前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的发生例数。

1.3.3 睡眠干扰率及重复检查意愿:通过采用调查表的形式记录肠道准备对患者的睡眠干扰情况及重复检查意愿,将整个肠道准备过程对患者造成的睡眠干扰分为5个等级:非常明显、很明显、明显、不明显、完全无干扰,其中将对患者的睡眠干扰表现为非常明显、很明显和明显视为对睡眠有影响,表现为不明显或完全无干扰视为对睡眠无影响[14],同时统计记录患者的重复检查意愿。

1.3.4 回盲部插镜率:回盲部插镜率是反映结肠镜检查完成率的重要指标,肠道准备质量与回盲部插镜率的高低息息相关。统计记录所有顺利进镜至回盲部例数,不能顺利进镜至回盲部例数及原因。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A:Ⅰ级; B: Ⅱ级; C: Ⅲ级; D: Ⅳ级。

2 结果

2.1三组肠道准备效果比较A、B、C三组患者均全部完成肠道准备,肠道准备有效率分别为84.3%、80.4%、8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肠道清洁I级率(19.6%vs21.7%vs46.8%),C组明显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肠道清洁效果比较Tab 1 Comparison of the degree of the effect of bowel cleaning among three groups 比例/%

2.2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66.7%、65.2%、36.2%,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Tab 2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mong three groups 比例/%

2.3三组患者睡眠干扰情况及重复检查意愿C组患者睡眠干扰率明显低于另外两组,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睡眠干扰率低于B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患者重复检查意愿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回盲部插镜率三组患者结肠镜检查回盲部插镜率均为100%(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睡眠干扰、重复检查意愿、回盲部插镜率比较Tab 3 Comparison of sleep disturbances, willingness of reexamination and cecal insertion rate among three groups 比例/%

3 讨论

目前,结肠镜仍是结直肠疾病筛查、诊断及治疗的主要手段,而高质量的肠道准备能为结肠镜检查的操作提供更清晰的视野及更高的准确性。聚乙二醇作为一种容积性泻药,其安全性及可靠性已得到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广泛的一类肠道清洁剂。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在选择聚乙二醇作为结肠镜前肠道清洁剂时,采用分次小剂量给药的方式可明显减少因单次大剂量给药所致的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胃肠道反应的发生,同时,或可实现更高效的肠道准备质量[15]。但是,对于一天当中不同时段进行的结肠镜检查,同一种肠道准备方式并不能达到相同的肠道准备质量[7-8]。

本项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方法,观察拟于上午10∶00~12∶00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聚乙二醇不同给药方式进行肠道准备质量的肠道清洁效果及患者耐受性分析,结果发现,对于上午10∶00~12∶00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聚乙二醇分次小剂量给药法较结肠镜检查前一晚单次大剂量给药及结肠镜检查当日早晨单次大剂量给药,肠道清洁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但肠道清洁Ⅰ级率更高,且患者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特别是由短时间大量服用泻药所致的腹胀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主观认为对睡眠干扰更小,重复检查意愿更高,本次研究结果也与国外MARTEL等[16]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分次给药组及结肠镜检查当日早晨单次给药组中不愿再次采用同种方式进行肠道准备的患者,其中大多数是已接受过多次的结肠镜检查,且既往接受的是结肠镜检查前一晚便开始进行肠道准备的服药方式,导致对本次研究中服药方式的主观判断可能也造成了一定干扰。

综上所述,对于拟于上午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采用3种不同的方式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都可达到一定的肠道清洁有效率,但较单次大剂量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而言,采用分次小剂量给药获得更高质量的肠道准备效果,且可明显降低患者恶心、呕吐、腹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减少对睡眠的影响,患者耐受性高,重复检查意愿高。本项研究结果与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结果有一致性,但对于临床实践而言,分次小剂量口服较单次大剂量服药而言,服药时间及服药方法相对复杂,部分患者依从性欠佳,也会对肠道准备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对于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小剂量分次口服是否为结肠镜前肠道准备的较佳方案仍需更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聚乙二醇结肠镜电解质
固态锂离子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Sn掺杂石榴石型Li7La3Zr2O12固态电解质的制备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电解质溶液高考热点直击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萃取猪胰蛋白酶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甘露醇在结肠镜检查准备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普拉洛芬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