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胰腺未分化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18-11-20波,杨,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实性免疫组化胰腺

钱 波, 李 杨, 徐 敏

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上海 200080; 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

胰腺未分化癌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胰腺恶性肿瘤,约占胰腺肿瘤的2%~7%[1],另有些报道称其发生率仅为0.25%[2]。胰腺未分化癌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无敏感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影像学检查仅显示占位性病变,恶性程度比普通胰腺癌更高,治疗效果不佳,预后极差。国内外文献报道极少,对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所知甚少。近日,我院收治了1例胰腺未分化癌病例,本文就此病例及检索出近10年来国内外相应文献报道的病例,对胰腺未分化癌的诊断、治疗、预后作出分析,为胰腺未分化癌的诊疗提供参考。

病例患者,女,43岁。因“乏力伴便血4 d”入院。患者4 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乏力,排便时有少量鲜血、黏液,伴呕吐,呕吐物为咖啡色样液体。血常规示血红蛋白:50 g/L,白细胞:10.31×109L-1,中性粒细胞比率:80.7%,C反应蛋白:89.8 mg/L。生化常规示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90.2 U/L,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84.3 U/L,血清碱性磷酸酶:768 U/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6.0 U/L,白蛋白:29 g/L,肌酐:108 μmol/L。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均处于正常范围。上腹部增强CT示十二指肠降段占位,大小为6.2 cm×6.0 cm,向外生长,胰腺钩突受压,与病变分界不清(见图1)。增强MRI示十二指肠框增大,降段内侧见肿块影,大小为6.2 cm×6.0 cm,呈T1W1低信号,T2W1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边界尚清,十二指肠腔受压外移,胰头呈八字状,与病变关系密切(见图2)。胃十二指肠镜提示:十二指肠降部见一约2.0 cm×3.0 cm大小肿块,表面高低不平,触之易出血。病理诊断:(十二指肠降段)考虑为:(1)间质瘤可能;(2)副神经节瘤可能。免疫组化:MelanA(-)、H-caldes(-)、Des(-)、Vim(+)、SMA(-)、myoD1小灶(+)、HMB45(-)、CD10偶见(+)、S-100(-)、CHG(-)、CD117(-)、EMA(+)、CD34(-)、CK(-)、hepatocyte(-)、CAM5.2(-)、NSE(-)、Syn偶见(+)。

图1 上腹部增强CT(如箭头所示);图2 增强MRI(如箭头所示) Fig 1 Enhanced CT (follow the arrow); Fig 2 Enhanced MRI (follow the arrow)

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行手术探查,术中发现:十二指肠降部恶性肿瘤,约12 cm×9 cm,肿块质地中等,未侵犯胆管及周围其他组织、器官,与门静脉、肠系膜上血管、结肠中动脉间无浸润。胰头后、胰腺钩突等部位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胆总管无扩张。肝脏外观正常,未触及明显肿块,盆腔未触及明显肿块,腹腔少量腹水,遂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大体病理:胰头处见一大小约11 cm×9 cm×8cm肿块,切面灰白质嫩,边界清,侵及肠黏膜。肿块旁找到结节5枚,直径0.6~1.2 cm。镜检:瘤细胞呈多边形、短梭形,大部分胞质内可见嗜酸性颗粒,小部分胞质透亮,部分呈脂肪样,核大异型明显,核分裂像易见,并查见病理核分裂像,散在分布瘤巨细胞,部分核偏位,肿瘤组织巢片状排列,间质内血管丰富,伴灶性坏死,局灶微囊发布(见图3~4)。免疫组化:CK(-)、CA199(-)、CK20(-)、Vim(+)(见图4)、AAT(-)、CgA(-)、Syn(-)、NSE(-)、AFP(-)、HepPar-1(-)、CK8(-)、CK18(-)、CK19(-)、CD117(-)、Dog-1(-)、CD34(-)、des(-)、S-100(-)、KP-1散在(+)、MSA(-)、myoD1浆(+)、LCA(-)、CD38(-)、CD138(-)、SMA(-)、CK7(-)。本院病理诊断:(胰头部)间叶源性恶性肿瘤,倾向软组织肉瘤,送检标本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基因检测,确诊为:胰腺未分化癌。患者术后1个月起接受吉西他滨化疗,4个疗程后改用卡培他滨,用药2个疗程,后续予xelox方案化疗,即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至第5个疗程时,患者出现3级手足综合征,上述化疗方案减量,4个疗程结束后患者出现发热,体温38 ℃,遂改用伊立替康+雷替曲塞化疗3个疗程。术后16个月患者死亡。

图3 HE染色(100×);图4 Vim免疫组化(+)(100×) Fig 3 HE (100×); Fig 4 Vim immunohistochemistry (+) (100 ×)

项目国内(n=26)国外(n=25)总例数肿瘤直径 <5 cm099 5~10 cm181230 >10 cm8412诊断方法 EUS-FNA033 手术262248细胞形态 梭形细胞14923 多形巨细胞121830 破骨细胞样巨细胞8816 圆形细胞间变型123病理免疫组化 CD6813821 Vim121426 CK8513 EMA819化疗药物 GEM8715 5-FU145 S-1055 TS-1022

注:EUS-FNA: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GEM:吉西他滨;5-FU:5-氟尿嘧啶;S-1:替吉奥;TS-1:一种氟尿嘧啶衍生物口服抗癌剂,包括替加氟(FT)、吉美嘧啶(CDHP)及奥替拉西(Oxo)。

讨论胰腺未分化癌,也称间变癌,是一类罕见的胰腺非内分泌肿瘤。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检索2007年至2017年国外关于胰腺未分化癌的报道,输入关键词“pancreas”and“anaplastic carcinomas”or“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s”,经筛选后发现27篇。在万方、知网、维普数据库中检索词“胰腺未分化癌”、“胰腺间变癌”等发现近10年间有14篇相关文献。最终共41篇,其中39篇附有病例,共报道病例51例(见表1)[3-39]。男25例,女26例,在这些病例中欧洲人占25例,亚洲人26例。由此可见,胰腺未分化癌与普通的胰腺癌一样,在年龄、性别分布因素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多发生于60岁左右的老年人,男女发病概率相当,欧洲人与亚洲人发病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胰腺未分化癌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有发热、纳差、腹痛腹泻、腰酸背痛、消瘦、乏力等非特异性表现,部分有黄疸、恶心、呕吐等。左上腹一般可触及包块,伴或不伴有压痛。51例病例中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有34例(66.67%),其中15例伴纳差、体质量减轻,2例伴有黑便;4例以皮肤巩膜黄染为首发症状;较少数以乏力、便血起病。而我院收治的1例胰腺未分化癌病例,患者为中年女性,以呕吐、便血、乏力为首发症状,临床表现不典型。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就上述表现,难以与一般消化道肿瘤区别,最初误诊为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经手术病理方确诊。

资料显示,我院收治的胰腺未分化癌患者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红蛋白明显降低,白细胞增多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伴有C反应蛋白轻度升高。有回顾性研究[8,10]表明,当诊断为有囊肿样外观的胰腺肿瘤时需考虑胰腺未分化癌,尤其是有严重的贫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清CA199水平升高,有上皮样和杆状的组织学特点,CK/EMA、Vim的共表达及SMARCB1/INI1蛋白表达的缺失。该病影像学检查无明显的特异性,表现为占位性病变,边界清楚、不均质的团块,可通过CT、MRI检查与胰腺肉瘤、胰腺实性乳头状瘤等疾病鉴别,但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不高。胰腺肉瘤:CT可见胰腺部位一密度升高、均匀,边界清楚的肿块;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属胰腺上皮源性囊实性肿瘤,易并发出血及坏死,CT示实性成分表现为“浮云”征或呈附壁结节,或表现为囊实性相间分布。以实性成分为主者,囊性成分多位于包膜下。有明显完整光滑的包膜,且强化明显。而胰腺导管腺癌与未分化癌的表现类似,依据影像学结果无法区分。近年来,随着辅助超声的发展,超声内镜、EUS-FNA逐渐用于诊断胰腺未分化癌[10,16],但其敏感度和准确度仍然缺乏大规模临床数据的报道。所收集的51例病例中也仅3例采用EUS-FNA诊断(仅占5.88%),且均为国外病例。

该类肿瘤生长迅速,在发现时瘤体直径较大。51例病例中发病部位在胰头的有17例,胰体尾部34例,肿瘤直径1.7~15.0 cm,平均(7.4±4.0)cm,其中16例伴有破骨细胞样改变。迄今为止,尚未有针对胰腺未分化癌行之有效的标准治疗方案。一旦发现,多是手术切除,少数辅以化疗,极少数直接化疗,最常用的化疗方案有吉西他滨单药化疗和吉西他滨+铂类+5-FU的联合用药。在这些报道的病例中,只有1例未行手术直接化疗;51例病例中,采取化疗者共21例,国内8例,国外13例,超过半数采用吉西他滨化疗。胰腺未分化癌患者的预后很差,约2/3的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90%的患者平均存活15个月左右,而回顾性资料分析发现患者平均生存期约10个月。

胰腺未分化癌作为一种罕见的胰腺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其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血清学及影像学检查无法明确,一般发现时即处于中晚期,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手术切除,辅以化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该类肿瘤恶性程度极高,就目前的干预措施尚不能有效地改善预后,延长寿命。对于胰腺未分化癌还需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能早日诊断,有效治疗,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实性免疫组化胰腺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8F-FDG PET/CT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胰蛋白酶抑制剂ZCL-8对大鼠胰腺创伤的治疗作用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的价值
子宫瘢痕妊娠的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分析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4例临床诊治分析
胰腺损伤24例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