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结合超微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6例临床观察*

2018-11-20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针刀骨性关节炎

曹 莉 金 瑛

1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2 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 浙江 衢州 32400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以关节疼痛、僵硬、肿胀、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多采用消炎镇痛药物口服、关节腔药物注射、手术治疗、针刺、艾灸、推拿等各种方法,其疗效不一。笔者采用温针灸结合超微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纳入患者92例,均源于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衢州市中医医院针推科、骨科门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中男20例,女26例;平均年龄60.52±9.27岁;平均病程6.23±3.35年。对照组中男22例,女24例;平均年龄60.50±9.18岁;平均病程6.15±3.16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膝关节骨性关节的诊断标准[1]:①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②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骨赘形成;③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l;④中老年患者(≥40岁);⑤晨僵≤30min;⑥活动时有骨摩音(感),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片,符合①+②条或①+③+⑤+⑥条或①+④+⑤+⑥条即可诊断。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结合超微针刀治疗。操作方法:温针灸取穴参考《针灸大成·胜玉歌》“两膝无端肿如斗,膝眼三里艾当施”选取:内外膝眼、足三里、梁丘、血海、阳陵泉。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患侧膝关节,医者洗净双手,选用0.25mm×40.00mm的华佗牌一次性毫针,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腧穴部位,快速进针,行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选2cm长的艾柱置于针柄上,点燃施灸,避免烫伤皮肤,待其自然燃尽,除去灰烬后施灸第2壮,2壮灸毕后拔针,再行超微针刀治疗。超微针刀选点[2]:将髌骨四周看做一块钟表。上楼疼痛松解1、2、10、11点位的筋膜,下楼疼痛松解4、5、7、8点位的筋膜,内侧痛松解2、3、4点位的筋膜,外侧痛松解8、9、10点位的筋膜。局部皮肤常规消毒,找出痛性条索筋结点后按压固定,医者持华友牌超微针刀(0.4mm×30.0mm),刀口线平行于髌骨骨缘进刀轻轻刺入,进刀深度3~5mm,每个点刺3次,呈扇形分布,出刀后用干棉球按压针孔1~2min即可。温针灸每周5次,超微针刀每周2次,共治疗6周。

2.2 对照组: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商品名:伊索佳,批准文号:H20041316,规格:0.25g/粒,24粒/盒),每次2粒,1天3次,连续服用6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采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自评量表(WOMAC)[3]进行关节功能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进行膝关节疼痛评价。

3.2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拟订。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70%~95%;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症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症候积分减少<30%。

3.3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和处理,定量资料用算术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分述如下。

3.4.1 两组WOMAC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WOMAC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WOMAC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段比较,□P<0.01,◇P<0.05。

8.36± 6.41△38.24±13.16△2.62± 2.34☆疼痛功能障碍僵硬46 46 46 14.21±9.94 60.52±14.67 4.12±4.75 5.42± 4.32△◇24.73±11.48△□1.52± 2.24△◇4.13± 3.52△□23.11±11.23△□1.16± 1.37△□14.36±9.52 60.27±15.08 4.23±4.91 7.63± 5.64☆36.49±13.24△2.51± 2.42☆

3.4.2 两组VAS疼痛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同时间段比较,□P<0.01。

2.43±1.36△□3.94±1.68△治疗组对照组46 46 5.76±1.86 5.63±1.92 2.29±1.36△□3.22±1.71△

3.4.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4 体会

KOA在中医学上归属于“痹证、骨痹”范畴,其发生主要是由于风寒湿热之邪,侵袭肢体经络,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痹阻所致,以“祛邪活络,缓急止痛”为主要治法。

笔者选取《针灸大成·胜玉歌》中记载的“两膝无端肿如斗,膝眼三里艾当施”处方加减行温针灸治疗。温针灸集合针刺和艾灸,通过针体传导艾火的温热,可驱散外邪、活血通络,起消炎镇痛作用。内、外膝眼位于膝关节髌骨下方,为沟通关节腔的桥梁,温灸可“直达病所”,把温热透入关节腔;足三里为补虚要穴,灸之可补虚培元,扶正以祛邪;血海为治血之要穴,功专养血活血,正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梁丘为胃经郄穴,阳经郄穴善治痛症,故其活血止痛之效甚佳,且其位居髌骨上方,亦可取其近治作用;《神灸经纶》曰“冷痹:阳陵泉”,阳陵泉可祛邪活络,通利关节,且筋会阳陵泉,与筋有关的疾病均可选取。实验证实,艾灸能有效抑制关节炎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炎症介质对关节软骨破坏,并促进镇痛物质释放,改善疼痛。

现代医学认为,KOA的发病是多种致病因素包括机械性和生物性因素相互作用所致。过度劳损导致膝关节退行性变,其生物力学平衡失调,关节应力改变,关节周围软组织损坏,发生粘连、挛缩,并出现软骨破坏、骨赘形成、滑膜炎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超微针刀由小针刀疗法衍生而来,应用杠杆、拉杆、链条和弓弦等理论,通过对人体浅表部位的筋膜、滑膜、鞘膜等进行切割、分离,使关节周围的粘连组织松解,改善力学平衡失调,同时加快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局部渗出消除及其周围组织水肿、炎症消散,减轻炎性物质刺激反应。

温针灸结合超微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既可祛邪活络,消炎镇痛,又可松解粘连,恢复膝关节周围力学的平衡,从而延缓甚至逆转膝关节炎的病理进程,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针刀骨性关节炎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针刀疗法治疗屈拇指肌腱鞘炎验案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肩盂骨性Bankart损伤骨缺损测量研究进展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中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
针刀针刺治疗中并发急性咽部出血死亡1例
克氏针张力牵引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