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国企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2018-11-16李晨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8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体系国企财务管理

李晨

摘 要:在社会经济不断繁荣的大环境下,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也出现了与以往大有不同的改变。新时期国企财务管理和内控体系必须加强建设,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国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不过目前国企财务管理与内控体系有着诸多问题,对于国企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对此,有关人员就必须要对国企财务管理与内控体系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关注,这样才能让国企稳步发展。

关键词:国企;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

最近几年,我国的社会建设进入到了新的阶段,各个行业都开始进行彻底改革,而国企改革成也已经是社会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企业财务管理和内控体系的构筑可以说是极其关键,它会直接关系关乎企业的长期科学发展[1]。对此,在新时期背景下,国企有关管理者就必须面对目前财务管理和内控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并基于企自身发展状况,给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进而更好的促使国有企业的繁荣。对此,本文就当下国企财务管理与内控体系的构建展开深入的探析,以期为国企体系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一、国企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新时期的大背景下,国企所在的市场环境出现的极大的改变,而加强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能帮助促使整体质量管理层次的提升,也能巩固企业实力,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现对其给出详细分析:

首先是整体质量管理层次的提高,显而易见的,国企财务管理工作和内控体系二者间的联系是相当紧密的,不过因为体制留下的问题比较可观,导致了财务管理工作和内部控制体系间的发展并不是平衡的[2]。这样不难看出,强化国企财务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肯定能很好提高管理所带来的成效。

企业外部抗风险能力的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牵动着企业在外部抗击风险水平的强弱,特别是在财务管理方面,对于企业抗击抗风险的水平是有着根源性的影响的。目前国有企业正处在深化改革的过程当中,是非常有必要在财务管理方面着手,强化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的构筑,以此来更好的提高企业对外部风险的防范能力。

二、新时期国企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问题分析

(一)内部控制运行缺乏监督

内控分为设计和运行两阶段,设计与运行通过作用才可对企业发挥监督效果。不过当前有部分企业在内控运行方面监督力度较小,内控运行较为随意[3]。内审是内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内控管理中负责监督的部门,但有些企业并未设置内审机构,即便有也多是为满足检查要求的,也有让财务部人员进人内审的,剥夺了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很难起到监管与协调效果,这样的管理模式监管力度较低且形式化严重,无法给内控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保证,会为企业发展带来严重的经济风险问题。

(二)内部控制过于局限

目前部分国企的内控管理不够深入,控制范围也较为局限,多沿袭传统企业内控思路,将范围限定于会计、财务、日常监督,舞弊等微观的、日常营运性的控制,而未能上升到:战略控制、公司治理等宏观层面,内控管理所能起到的效果也就更加有限[4]。事实上,无论是微观控制还是宏观控制,对于促进企业稳定发展均是必要的,而科学的内控制度应是向上向下两方延伸的,向下控制到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各个重要细节,防止内部控制损害所有者权益,向上延伸到公司治理结构和战略走向,补足在经营中存在的缺漏,防止公司内控形备神离,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财务管理观念陈旧

一方面是不注重成本效益。部分国企还是采取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先生产后销售的管理方法,并没有全面的考虑没有销售的产品所占据资金的机会成本,这就会导致国企资金周转的速度减缓[5];另一方面是把企业财务管理和内控工作完全授权给财务部门负责,这样就不能调动企业各个部门和所有员工参加财务管理和内控实施中的主动性,不能保障内控实施落实,也不能搜集到精准、动态的数据,做为经营决策的依据。

三、国企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问题解决方案

(一)完善内部控制监督评价机制

健全企业内控监督评价和机制对于做好企业内控管理极为关键,两者兼备才会出现比较,内控才能充分起到作用。对企业而言,内控从设计到实施都要实施监管和评价,旨在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故现代企业要构建其权力充分、体系独立的内审机构,对企业运行进行监管。此外,考虑到企业环境的一般情况下会不断改变,故而内控评审也应严抓,督促其照章办事。此外应做好内控检查和考评估,纠察内控管理机制执行问题。

(二)授权范围内行权,重大决策严格执行集体联签制

合理行权是内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部分企业岗位人员行权失当,存在权利“向下包办、向上代表”的做法,由此产生“外行指导内行”、权利过于集中等问题。对此问题,企业应做好放权、授权和行权监督工作,防止行权溢出情况出现,同时,对于企业重大决策问题,还应实施集体联签制度,对有关重大资金投入、财务运作和会对财务等造成极大影响的经济活动,采取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中三中之二联合签署,避免企业成为“一言堂”。

(三)构筑国企资金对账机制

建议国有企业要构筑现金盘点和银行存款对账机制,在每天工作结束前由出纳和会计一起对本日的现金余额和现金日记账实施盘点和对账,并编写出现金盘点记录,保障现金与账目对应;每隔一段时间要把获得的银行存款对账单和银行存款日記账加以比对,对在途未获得的资金等没有到达账面的项编写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格,以保障企业在银行存款的收支状况能够及时和精准的在账目中加以体现,防止部分财务人员出现贪污公款案件。

(四)提升国企财务人员整体业务水平

首先要定期对国企财务人员实施专业培训。建议国企将新出台的财经法规、电算化技术以及税务缴纳等内容纳入到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当中,尤其是对于国企内控机制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加以讲解,让财务人员能够更多的了解企业财务管理机制,以实现更好的服务。

第二要完善企业内控体系。严格依据《企业内控制度规范》内容构建存冲突岗位分隔、审定、内部审查机制,籍由设定财务管理风险点重点把控机制,并对国企经济业务进行全流程监察,以防止国企职工出现财经方面的违纪情况。

第三要对会计人员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采用组织会计观看收看财经违纪典型案件的方式来警示会计人员。而且国企工会也要对会计人员的工作之外中所遭遇的困境,积极采取行动来让会计人员没有工作外的忧虑,也能防止其因为以职务之便铤而走险,进而让企业受到极大的损失。

(五)通过电子技术提升财务管理效率

第一,国有企业可以引入电算化和互联网技术,大量普及诸如“用友”之类的ERP财务管理软件,不仅能提升财务核算的工作效率、减少会计人员工作出错的可能性,而其也能方便国企对于其附属的分公司、部门的资金流向、产品的制造和售出现、储运等状况实施全面的监察,进而达到企业会计数据的讯息分享,提高国企财务管理的效率。

第二,对于规模比较大的国企,需要在集团中建立起独立的资金核算体系甚至是专门的财务公司,在下属的公司或者部门申请支出大量资金时,需要得到集团总部的批准才能支出,并要在有经济业务对应合同、发票等有效证明的条件下才能经过审核进行支付,这样就能把握住下属的各个公司以及部门的成本与费用支出请,确保企业订立的预算标准能够被完全实施。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内控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时间涉及范围广的工程,需要国企采取完善内部控制监督评价机制、授权范围内行权、构筑资金对账机制、提升国企财务人员整体业务水平、使用电子技术提升财务管理效率等措施,才能有效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与内控体系发展的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王敏,李治锋,南学龙. 国企财务管理人员能力的提升与培养策略探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02):34-35.

[2]胡浩. 国企财务管理模式现状及改进分析[J]. 技术与市场,2017,24(04):240+242.

[3]卢勇. 论国企财务管理工作中監督体制的完善策略[J]. 现代国企研究,2017,(24):56+58.

[4]张明明. 国企内部控制优化七策[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05):22+24.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体系国企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研究
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国企改革的困境及出路:基于动态关系治理的新视角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