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效能感、自尊和抑郁情绪的关系研究

2018-11-15王岳飞张玉李海玲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9期
关键词:自尊自我效能感抑郁

王岳飞 张玉 李海玲

【摘要】自尊是人格发展的重要特质,其发展状况对个体整个的人格和行为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自尊水平的改变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考察自我效能感、自尊和抑郁之间关系,对于更迅速而有效地减少抑郁的消极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 自尊 抑郁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9-0001-01

根据抑郁产生的“素质—应激”理论,自尊和自我效能感被视为一种素质因素来进行研究,多项研究结果显示两者与抑郁均显著相关,但具体作用机制是否相同及作用关系如何未见详细阐述。本研究意在探讨自我效能感、自尊与抑郁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机制。

一、相关概念

(一)自尊

作为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人格特质,自尊(Self?鄄Esteem)是个体自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认知、动机、情感和行为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Jeff等(1986)提出了恐惧管理理论(Terror Management Theory, TMT),其中将自尊定义为:个人对所处生活环境的意义感以及在有意义的环境中所体会到的价值感。自尊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其自我调节机制所提供的弹性空间来缓和、减少由生活中遭遇的失败、被否定、被遗忘等具有“消亡”意味的事件所产生的焦虑[1]。

(二)我效能感

Bandura在1977年最早提出了自我效能感(self?鄄efficacy)的概念,并逐步完善了自我效能感的理论框架。他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预测和判断,是对能否有效掌控自己生活等各方面能力的知觉和信念。自我效能感主要涉及对自己能力的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一种重要体现[2] 。

(三)抑郁情绪

抑郁情绪(Depressive Mood)是一种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点的复杂情绪,主要有以下四组特征:悲观、失望、无助乃至冷漠或绝望的心境;消极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自信心下降,无价值感、无用感和自卑感,严重者有自罪甚至自殺意念;睡眠多有障碍,食欲、性欲减退,兴趣缺乏;意志活动水平下降,个体从社交、工作和生活中退缩出去,经常回避他人。多项研究显示,大学生的抑郁检出率达30%以上,抑郁情绪持续时间可超过15天,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二、三者关系研究

(一)自尊和抑郁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关于自尊的研究把重点放在了引起或伴随抑郁情绪的认知因素上。多项研究表明,个体的自尊水平与抑郁情绪关系密切。如戴琴等(2008)研究发现,较低的自尊水平与抑郁情绪存在共变关系[3]。Rice等(1998)研究结果表明:自尊水平与抑郁负相关,并且中介了抑郁与完美主义人格之间的关系[4]。此外,还有研究者将自尊看作是应激发生后导致抑郁的一种易感素质,他们发现不稳定的低自尊水平的人更容易出现应激性的抑郁反应[5]。

(二)自我效能感和自尊

自我效能感和自尊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许多研究支持了这一观点,如,戴琴等(2008)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水平显著正相关[3],王小新等(2012)研究发现,大学生自尊水平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6]。

(三)自我效能感和抑郁

葛明贵等(2006)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一般效能感水平与抑郁倾向存在相关[7],莫书亮等(2010)的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在心理控制源与抑郁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8]。

(四)三者关系

目前,关于自我效能感、自尊和抑郁情绪的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还较少,戴琴等(2008)的研究发现,自尊水平、自我效能感水平与抑郁状态相关密切, 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和自尊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个体的抑郁状态[3]。

三、三者关系探讨

通过回顾既往的理论和研究发现,关于自我效能感、自尊和抑郁之间关系的研究多集中于三个变量之间的两两相关,较少有研究将三者加以整合来探讨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将三个变量加以整合,考察三者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机制。

为此,我们提出如下理论假设:自尊可能在自我效能感和抑郁情绪之间起到不完全中介作用。首先,自尊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是对自我的情感和评价,它会显著影响个体的行为倾向和情绪状态,因而,自尊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个体抑郁情绪的产生和水平高低。其次,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更偏向于对自身能力的感知,而自尊则更侧重于个体的情感评价,所以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帮助个体建构对自身的合理认知和评价,进而有利于实现对自我的情感认同,从而塑造良好的自尊,提高个体自尊水平[9]。再次,自我效能感的水平高低也影响着个体的行为选择和行为能力,自我效能感的水平不同,个体的动机水平、思维能力、情绪状态也会不同。因此,个体自我效能感水平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抑郁情绪的水平。

综上所述,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中,要学会正确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避免不客观的自我贬低和自我夸大,积极地面对困难和挑战,以更乐观的情绪和态度去工作和生活。

参考文献:

[1]梁宝勇等著.精神压力、应对与健康:应激与应对的临床心理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张静.自尊问题研究综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2(2):82-86.

[3]戴琴,冯正直.抑郁与自尊水平、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3):283-285.

[4]Rice KG, Ashby JS, Slaney RB. Self?鄄esteem as a mediator between perfectionism and depression: A structural equations analysi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J].1998,45: 304-314.

[5]申自力,蔡太生.低自尊的心理学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J].2007(6):634-636.

[6]王小新,苗晶磊. 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学习倦怠关系研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12(1):192-196.

[7]葛明贵,余益兵,邢彩霞.大学生一般效能感、学习厌倦感与抑郁的关系.重庆师范大学学报[J].2006(1):90-92.

[8]莫书亮,李丽,苏彦捷.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抑郁倾向的关系: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 应用心理学[J].2010(1):67-72.

[9]黄飞,张建新.2247名中学生的自我效能、自尊与积极/消极情感.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149-152.

作者简介:

王岳飞(1987.10-),男,汉族,山东青岛人,青岛科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助教,中共党员,硕士,主要从事心理学和思政研究。

张玉(1982.01-),女,汉族,山东青岛人,青岛科技大学团委副书记,中共党员,硕士,主要从事心理学和思政研究。

李海玲(1986.01-),女,汉族,山东青岛人,青岛科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共党员,硕士,主要从事心理学和思政研究。

猜你喜欢

自尊自我效能感抑郁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