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语言内涵 优化教学评价

2018-11-14涂妙莲

考试周刊 2018年95期
关键词:教学评价学习兴趣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形成的一个因素就是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立足学习目标,运用恰当的兴趣激发策略,通过挖掘语文学习中语言艺术内涵以及优化教学评价,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夯实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语言内涵;教学评价;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程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来源于语文的学习,而兴趣是学好语文课程的先决条件,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为了让小学生更加投入到语文课学习中,那么运用教学策略努力地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不可或缺的。

一、 在挖掘语言艺术内涵过程中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因此,要引导小学生挖掘语文教材的内涵,让学生在“枯燥”的文字中领略到图画美,品到文字的香,尝到文字的味道,得到文字的感染,从而来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 在品味词句中感悟语言美

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深蒂固,博大精深,語言更是生动优美。小学语文教材以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文字语言和热情洋溢的色彩集中体现了艺术作品的美,所选的文章都是精彩绝伦的,不仅具有典范性,而且各具特色:有的讲究韵律,表现出形式美;有的朗朗上口,洋溢出韵律美;有的浓墨重彩,描绘出色彩美。如《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用简短的四句话,高度凝练概括出西湖的美,其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两句话,诗人用了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把读者带入一个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的世界,让人流连忘返。

(二) 在启发想象中感悟意境美

小学语文重视古诗词的教学,而古诗词大多都是寓抽象于形象中,表面浅显地读根本无法感悟出文章的美,更何况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逻辑思维的阶段,所以教师要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去调动小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对美感的体会,引导小学生尽最大能力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古诗词的形象给予补充,使诗词的形象在小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从而进入诗的意境。例如,唐代诗人张志和笔下的《渔歌子》中“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可以引导学生去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插上想象的翅膀,把抽象有限的文字符号变成形象具体、内容丰富的画面。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出“白鹭飞翔、水流、鳜鱼、箬笠、蓑衣、毛毛雨”等景物的画面并且在纸上勾勒出一幅画。这样一来小学生把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力相结合起来丰富诗歌的内容,这样就能轻而易举地感受到诗词所具有的意境美,感受到诗人笔下的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真正感悟到诗的意境美。

二、 在运用生动形象教学策略中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上,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点的印象,还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 在巧用多媒体中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直观形象占优势的特点,他们只能对事物的外部特征形象进行概括,而且小学生喜欢鲜艳的色彩、活动的事物以及有节奏美妙的音乐,所以动画片是最能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成为他们的吸睛点。而小学语文恰恰是由单调乏味的文字所构成,很难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习的兴趣。所以多媒体成了语文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于一身,图文并茂,可以把单调枯燥的文字变得生动形象,丰富多彩,博得学生的眼球。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情绪高涨,好奇心和求知欲溢满,使得他们的课堂表现更加积极主动,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天鹅,大虾和梭鱼》时,我利用多媒体来播放这篇课文的动画片来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用活灵活现的视频来帮助小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使死气沉沉的文字立刻变得栩栩如生,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 在借用游戏中提高学习兴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具有好动的特点。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单纯地去读课文学知识,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采用适当的游戏环节来给课堂润色,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学习可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游戏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精神支柱。比如在教学生认识生字时,教师可以采用“击鼓传花”的游戏,将生字卡片在学生之间进行传递,教师击鼓,当鼓声停止时看生字卡片在哪位学生手上,该位学生就要进行造句惩罚,这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小学生的学习疲劳。这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学习兴趣。

三、 在运用激励性教学评价中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爱屋及乌。因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上教师,从而达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 多赞扬欣赏学生

赞赏,是一种理解和沟通,也包含了信任和肯定;赞赏,也是一种激励和引导,可使人扬长避短,更健康地成长和进步,学会赞赏,是一种爱。人与人之间,在相互赞赏中,师生关系也是如此。教师的每一句赞扬,都是学生努力的动力。教师在课堂上赞扬欣赏学生,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要对他们回答过程中语言流利、声音大、勇气等给予表扬,这样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创造热情,展现了语文课堂的活力,进而让小学生保持对知识的渴求欲望和探索兴趣。

(二) 多理解宽容学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况且小学生处于身心,生理发展的阶段,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因而小学生犯错误时应该少批评训斥,多引导,不可粗鲁地训骂学生,而是要宽容地对待学生,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冷静反省,正视缺点,改正错误,而且体现了教师的人格美。可见,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对学生的兴趣培养至关重要,有时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让学生失去对一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沈敏杰.例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新课程(上),2017(2):175.

[3]田春芳.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J].学生之友,2011(4):10.

[4]歧国仪.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考试周刊,2010(11):69.

作者简介:涂妙莲,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诏安县东沈小学。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学习兴趣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