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媒体的中学语文交互性课堂教学初探

2018-11-14王鹏

考试周刊 2018年95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新媒体

摘 要: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的产生与应用加快了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发展,并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新动力,增添了新活动。基于此,本文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在实践教学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就新媒体在中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为基于新媒体下中学语文交互性课堂的构建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提升中学语文交互性课堂的高效性,为学生语文学习与个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新媒体;中学语文;交互性课堂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与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與途径。与此同时,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决定了语文学科在初中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提高语文课程教学质量,促进语文课程教学价值与作用的充分发挥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关于与研究的重点内容。由《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可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注重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与开放性,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有效应用,培养具有现代社会需求语文素养人才的培养。因此,应注重新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科学应用,基于新媒体实现课堂交互性的有效提升。

一、 新媒体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新媒体(New Media)是数字化新媒体的简称,是一种新的媒体语境,是依托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通信技术等,通过网络渠道(包括互联网、局域网、通信网络等)与计算机终端设备、收集移动终端设备等,向用户提供信息与相应服务的数字化媒体传播形式。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大众媒体而言,具有网络性、交互性、信息共享性、及时性、资源丰富性等特征,实现了图片、文本、影像、声音等多种媒介的相融合。因此,将新媒体作为现代化教育教学工具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促进语文学科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首先,新媒体环境下,集图片、文字、影像、声音等为一体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为学生语文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使语文教学过程更为丰富、教学过程更为生动,有助于提升学生语文课堂学习注意力,调动学生语文知识内在学习动机,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在交互式教学下感知文学美、体验文学美。例如,在《琵琶行》古诗教学中,借助新媒体技术让学生聆听琵琶乐曲,使学生通过视觉感官体验,从音乐中体会古诗所蕴含的情感,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在《三峡》教学中,利用相关图片、视频向学生展现三峡美丽景观,通过直观体验,加深对文章的记忆与理解。

其次,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新媒体的有效应用对改变学生思维,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深度与宽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例如,教师依托于网络,将文学作品故事情节碎片化处理,并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探究、分析、实践进行故事情节整合,使学生明确感受到自我价值主导下文本故事发展概况,从而实现学生思维的拓展,对问题具有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如,在学习《鸿门宴》时,为加深学生对《鸿门宴》中“项羽”“刘邦”人物形象的了解,对故事发展具有更为清晰的认识,为学生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借助网络查寻与项目有关的资料或故事,使学生对人物形象具有初步了解,并在人物形象分析后,借助《四面楚歌》电影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人物及其人物身上存在的悲剧性具有充分认知与了解。

与此同时,基于新媒体的初中语文教学,具有较强的探究性与实践应用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与应用知识。例如,将新媒体所具有的艺术表达特征渗透到语文文本教学实践中,可将文本教学活动具有艺术思辨性,并将文本以更为贴近实践的形式进行展现,从而使知识教学转化为人文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在学习《哈姆雷特》(节选)时,利用计算机为学生打造虚拟戏剧场景,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虚拟戏剧场景中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自主地推动剧情发展,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创造”与“亲身体验”中,对戏剧角色、戏剧内在情感、戏剧逻辑等具有深刻的认知与体会,让学生在语文知识中感知快乐,在快乐体验中获取知识与发展。

此外,基于新媒体的语文教学,促进了语文教学个性化、家庭化、社会化的发展,将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拓展与延伸。例如,基于新媒体环境下,微课、慕课、远程教育等的应用,使语文课堂教学得到时间与空间上的解放,促进了语文课内教学的有效融合。如,在学习《苏州园林》时,教师根据《苏州园林》文本内容,利用微课件将苏州园林布局及其特点进行重点展示,并通过解说使学生对文章脉络具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对说明文作为特征具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与此同时,学生通过课件资源下载,进行课后复习。又如,利用教师可利用微媒介将相关教学资源与学生分享,促进师生互动的同时,实现课内外教学的有效连接。

二、 构建基于新媒体的中学语文交互性课堂教学所需注意事项

由上述分析可知,新媒体在中学语文交互性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对提升中学语文交互性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优化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作用,是现代语文课程教学创新与改革的重要手段与工具。因此,怎样应用新媒体,实现基于新媒体的中学语文交互性课程教学的有效构建,值得教师以及相关工作人员深入研究。在实践教学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针对构建基于新媒体的中学语文交互性课堂教学,建议从基于新媒体的中学语文交互性课堂教学构成要素出发,实现各要素作用的充分发挥。在基于新媒体的中学语文交互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以及课堂是构成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以及引导者,在保证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科学性与可行性的同时,需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自主参与性的有效调动。对此,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认知新媒体教学的灵活性、开放性,从而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进行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与改革,实现新媒体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有机结合,同时对教学内容、情节与进度进行有效把控,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探究性。例如,在中学语文课堂内教学中,可科学利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影像放映等,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在中学语文课堂外教学中,利用在线测试、预习与复习、专题讲解等方法,实现学生与教师课外的有效沟通与交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多元化平台。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教师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赋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引导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威尼斯商人》时,采用“小组合作+表演+竞赛”的方式,让学生根据《威尼斯商人》文本内容进行情景剧编创与角色扮演,在此过程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相关资料收集,对夏洛克、安东尼奥、鲍西亚等角色形象具有充分的了解,从而在表演过程中将来自文本资料上的感知进行具体展现,并在体验中深化课文内容的理解。并通过点评、互评、自评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评价中总结优点,认知不足,进行反思。

中学语文教学的宗旨与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实现语文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有效连接,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感受生活中艺术美、道德美、人性美,实现现代化社会人才的有效培养。对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新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注重新媒体教学方法应用的适度性与科学性,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真实性。

三、 结论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借助新媒体构建交互性课堂,对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具有积极影响作用。可有效实现传统单项教学向双向教学的有效转变,赋予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新的活动,并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感知、在感知中强化理解,在理解中促进行为,最终强化学生知识记忆与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春晖.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在中学课堂实践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8(37):1-3.

[2]赵昌永.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构建语文生命课堂[J].中学语文,2018(9):145-146.

[3]农育蓉.利用微课程开展初中语文交互性教学的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7(30):11-12.

[4]乔婧.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2):51.

作者简介:王鹏,讲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新疆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分院。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新媒体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