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课堂有效提问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018-11-14张虹

考试周刊 2018年95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教学效果有效性

摘 要: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效的课堂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时获得教学反馈,促进教学过程的调节,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本文主要是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角度出发,针对当前地理课堂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充分理解课堂提问的意义,探索如何加强对地理课堂的有效提问,让每一堂地理课都开展得更好。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性;教学效果

一、 引言

众所周知,地理课程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殊性,尤其是初中地理,学科贴近生活,在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影响。《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地理课程必须转变以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课堂的效率高低、效果好坏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而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取决于教师提问对学生思维的引导。

二、 地理课堂提问的现状

在实际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面对教师的提问常常提不起兴趣,主动参与课堂的欲望也不高,课堂存在效率低、效果差的问题。为此,笔者展开了问卷调查,调查选取了初一年级两个班级,问卷发放103份,收回10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02份。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对地理学习感兴趣学生有87.2%,但对于课堂中教师的提问,愿意接受教师发问的仅占31.3%,而“不愿意”回答教师提问的原因,按照选择人数多少进行汇总,主要是:问题太难时没有把握、思考时间不够、没有明白教师提出的问题、每堂课的问题都差不多等等。多数学生希望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在引导思考的同时有一定趣味性,不是一味地一问一答,这就反映了地理课堂中教师的问题与学生期望之间尚有一定距离。

三、 地理课堂提问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通过教研活动观察、采访教研组其他教师以及教学中的自我反思,将地理课堂提问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 随想随问,没有精心设计

很多教师都会不知不觉犯这样的错误,提出的问题很随意,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有许多口头禅如“对不对”“是不是”,用词不准确,表达不清楚,中心意思不突出,因而学生听不明白;同时,有的教师思维跳跃性大,前后问题之间缺乏层次性和连续性,学生跟不上,也就失去了听课的兴趣。

(二) 学生思考时间不足

有时,教师在提问后为了节约时间,没有停顿地直接提问,或是急于得到答案,先点名后提问,这样的方式学生将得不到充分的思考,结果往往可想而知。问而不答或者答非所问,容易造成学生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因而适得其反。

(三) 问题没有难易深浅的层次

有的教师在提问时,没有考虑问题的难度与所提问学生能力之间是否匹配,提问时又重视成绩好的学生,结果,多数学生成了陪衬,他们学习中的问题并不能得到解决,从而对教师的提问逐渐失去回答的兴趣。又或者教师要求全班齐声回答,虽然表面上看似大家都会了,但实际上没有掌握的人不少,此时教师也很难发现,教学的效果自然好不了。

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地理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决定着学生思维的方向和思维的深度,关系着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问题的有效性也直接反映了教师教学的质量,同时也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所以,改变现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点。

四、 地理课堂有效提问的意义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而所谓教学的有效提问,指的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创设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有计划、有创造性和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提问方式。曾有位教育家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因此,合理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诱发思考的动力,这不仅能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而且可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五、 加强地理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究竟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有没有衡量的标准呢?教师必须首先清楚地认识到,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接受事物和信息的能力,而且差别可能很大。笔者根据问卷调查中提出的问题,将课堂中如何加强有效提问的改进措施大致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 目的明确,针对性强

在问卷中,调查“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原因”,选择“没有明白教师提问”的人数最多,可见,教师的提问有效性还不高。对于课堂中要提出的问题,一方面,教师的语言要严谨科学、简单明确,每字每句都要事先斟酌。另一方面,教师应紧紧围绕重难点,提前做好巧妙设计。无论是常态的课堂教学还是公开课教学,我们经常能发现教师在教学中频繁地提问学生,且有的问题不需要学生思考就能回答,大量的教学时间消耗在无效的问题上,从而降低了课堂效率。俗话说:善教者必善问,好的提问是一门艺术,也只有提问得好,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才能激活。

例如,在學《气温的变化》这课内容时,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气温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从而整体把握气温日变化的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在一天中,什么时间的气温是最高的?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基于教学重点,这个问题将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时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答它们。如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重点,有针对性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尝试提出符合学生心理状态和认知规律的问题,以便他们能够真正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地理素养。

(二) 层层递进,深浅有度

问题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教师提出的问题应面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在调查中,很多学生选择了“问题太难没有把握,怕被笑话”,这样的心理可以理解,但也反映出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课堂中的问题必须具备足够的驱动力,应具有一定的难度,足以让学生进行一番苦苦的思索;它也应当有一定的成果再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品尝到解决问题的喜悦。

例如,在讲等高线地形图时,笔者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及本课重难点,这样设计问题:①地图上的等高线有什么作用?②等高线的弯曲程度说明了什么问题?③山顶、山脊、山谷等山体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有何特点?问题的深度是相对而言的,相同的问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难易程度也并不相同。因而,教师在课堂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跳一跳”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不会使大多数同学失去回答问题的兴趣。

(三) 智选时间,充分思考

许多学生认为“思考时间不够”,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往往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开始怀疑自己能力不足,也逐渐失去探究的积极性。课堂提问虽然重要,但是不能“满堂问”,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他们真正参与到问题的探究活动中来。另一方面,教师的问题需要掌握适当的时机,并在学生需要时给予引导。

例如,当我们在讲人口问题这部分时,作者首先给学生留下了问题:①如果一个国家人口增长过快,会发生什么?②如果人口停止增长或出现负增长,它又会带来什么问题?③你认为中国现阶段放开“二孩”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留足时间给学生思考,在有观点后再进行交流讨论,这样做既能有效引导学生对人口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当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时,当其“心求通而未得”时,教师的及时提问与点拨,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学而知不足”的求知欲,调动其积极思维的主观能动性。

六、 总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课堂提问的艺术修养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地设计课堂问题,能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营造出积极的课堂氛围,这些都将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与学习能力的提高。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可以很好地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徐玲.教师的语言艺术[M].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6):94.

[2]傅海洋.從“2秒思考”看“课堂提问”[N].中国教育报,2007(6):5.

[3]傅海洋.从“2秒思考”看“课堂提问”[N].中国教育报,2007(6):5.

[4]徐玲.教师的语言艺术[M].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6):97-98.

作者简介:张虹,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教学效果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