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师培训现状调查研究

2018-11-14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培训高职专业

李 英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遂宁 629000)

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我国根据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特制定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建设的重点任务中提出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具体包括:建立职业院校教师轮训制度,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建立一批职业教育教师实践企业基地,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专业实践的时间累计不少于两个月。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加入行业协会组织。

为了解高职院校教师的培训现状,笔者通过网络发放自制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来自四川的四所高职院校的教师进行了调查。接受问卷调查的老师包含不同教龄、不同学历、不同职称的教师。共收回问卷213份,有效问卷100%。同时还对10位高职院校的专业教研室主任进行了访谈。

一、高职教师培训现状

(一)培训时间不足,频率不高

在问及“是否经常参与各种非学历短期培训”中,经常参与培训的仅有26.67%,而73.33%的老师表示只偶尔参加,这充分显示了教师参与培训的频率不高,难以保证教师的专业知识得到及时地更新,尤其是行业所涉及到的新方法、新技术。

图1 参与培训频率分布图

(二)培训内容多样化

从调查中了解到,高职教师参与的培训所涉及的内容丰富,主要包含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其中教学能力提高高达74.67%,专业知识更新为69.33%,这说明各培训机构和高职院校都特别重视教师的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图2 培训内容

(三)学校领导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对“学校领导对培训的态度如何”的回答中,回答如下图所示,从中明显看出,表示很支持的领导所占比例极少,甚至还有领导不支持或者是因人而异,一方面显示领导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培训机会的不公平性。

图3 学校领导对培训的态度

(四)培训主体多元化,但企业培训严重不足

通过对各高职院校的专业教研室主任的访谈,我们了解到,教师参与的培训有校本培训,各高校承办的国家或省级培训,也有社会机构举办的培训。但通过问卷问及“您是否经常在企业参加实践锻炼”这一问题时,有44%的老师表示从来没有,这说明在培训中,企业的参与度太低。与国家提出的专业教师每两年专业实践的时间累计不少于两个月这一要求相差甚远。

图4 参与企业培训分布图

(五)培训效果不明显

众所周知,无论是校本培训还是学校派遣老师参加各种校外培训,都期望老师经过培训以后能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让教师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能力等有所提升,但是在调查中了解到的却不尽如人意。有一半以上的老师认为培训对自己的帮助一般,仅有6.67%的老师认为培训对自己有很大帮助,很明显,这不是教师和学校期望的结果。

图5 培训效果

(六)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突出

在对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时,有89.33%的老师选择了“培训时间短,任务重,不能保证质量”这一选项,同时有72%的老师选择了“重理论培训,轻操作训练”,有50.67%的老师选择了“培训内容与教学实践不符”,有45.33%的老师选择了“培训费用高”,总体看来,教师对培训的满意度并不高。

图6 培训存在的问题

二、影响高职教师培训的因素分析

(一)高职学校

学校作为为教师提供发展平台的组织,对教师的培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的培训制度是否健全,领导的重视程度,公平性是否得到体现,经费是否充足等都将极大程度地影响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及最终的效果。

(二)社会培训机构

在培训时,除了学校自己组织的校本培训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委托高校开展的培训之外,很多学校老师都积极参与了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在组织培训的过程中,培训机构是否专业,态度是否端正,目标是否清晰、明确,内容是否充实,形式是否多样,培训时间是否合理、充足等都将直接影响培训的结果。在调查中,就有老师反映到培训中出现所邀请的专家不专业、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时间不足、培训名称有变动而内容不变等现象,这些都在极大程度上挫伤高职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三)企业

不同于普通高校的教师,高职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除了教学能力以外,还包含实践操作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与就业指导能力。我国的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来自于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而实践操作能力明显不足。高职教师想拥有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参与企业锻炼必不可少。因此,企业对于教师的成长,是否积极参与教师的培训将很大程度影响教师的成长速度。

(四)高职教师个人

在影响高职教师的培训效果中,无论是学校、企业还是培训机构,都只是外因,而真正决定培训效果的是内因—教师。教师对于参与培训的态度、投入程度都将影响最后的培训成果。因为无论培训机构组织所开展的培训内容多么完整,形式如何多样,但老师从心理上不接受,不能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不能积极投入到培训中去,那么培训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而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的老师自认为具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不愿意接受新的挑战,不愿意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还有的老师认为培训会耽误教学时间,影响教学进程。

三、解决培训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强化学校对教师培训的责任与管理

1.注意教师专业自豪感和责任感的培养,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

通过调查发现,22-30岁老师的职业认同感最强,而处于中坚力量的31-39岁的教师具有强烈的专业自豪感和责任感的只有48.2%,未达到一半,正是因为对于职业的认同感较低,导致部分老师对培训没有热情,能不参加则不参加。

图7 教师年龄与职业态度的关系

学校应注意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培养,加大教师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只有当老师对职业教育有了强烈的认同感,能有发自内心、油然而生的责任感,才能激发起教师参与培训的高度热情,最后通过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2.加强对培训的重视力度,体现公平原则,同时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

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培训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通过会议、广播、网络等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制定培训管理制度,把参与培训作为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的基本条件,同时给老师提供充足的时间,让老师能够从繁重的工作任务中解脱出来,保证教师能全身心地投入培训中,而不是仅仅为了完成培训任务。在具体分配培训任务时,要体现公平原则,让所有老师都有参与权,不能只关注部分老师的专业发展,因为学校要获得发展,仅依靠一部分教师是不能实现的。学校在制定培训计划时,也应考虑不同年龄、教龄、学历、职称的教师的不同需求,使培训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对于教师的培训实行监督机制,比如可通过实时传递培训现场信息、培训结束后进行现场汇报或开展讲座等形式来检验培训效果。

(二)政府主导,调动企业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在对于高职教师的培训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参与企业培训的人数极少,通过走访发现主要是企业对教师参与企业锻炼,接受企业培训的认识不足,往往认为这是给企业增添负担,多出于私人情感接受极少数的教师参与锻炼。而要真正让企业能积极地参与教师的培训,给教师提供锻炼的机会,必须由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一方面保证企业的利益,另一方面把与学校的合作,参与教师的培训作为考核的一个指标。这样才能真正保障所有专业教师都能去企业锻炼,实现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

(三)社会培训机构在举办培训前做广泛的调研,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在培训中,社会培训机构的力量不可轻视。但从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老师对于培训机构的培训活动并不十分满意。现在有的培训机构仅从经济利益出发,在培训过程中有意缩短培训时间,重理论、轻实践培训的问题突出,也有变化一些培训名称而培训内容重复的现象,而且培训费用较高。这都影响老师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因此社会培训机构应通过电话、网络问卷、实地调查等方式充分了解各高职院校的培训需求,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保证培训内容与实践的一致性,培训形式的多元化,调整目前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保证培训时间充足,避免培训内容的重复性。尤其是对于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更应加强,可采用分期培训的方式进行,比如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的形式。

(四)教师应树立危机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比如“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的老师“得过且过”的心理显然与时代发展是不相符的。因此,每位教师都应树立“危机意识”,勇于面对挑战,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类培训,把外在要求的“要我学”变为内心需求的“我要学”。只有这样,所有外在赋予的培训才能取得实际的效果。

总之,高职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要提高培训质量,学校、企业、培训机构、个人必须各司其职并紧密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进而提高高职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

猜你喜欢

培训高职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