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城化背景下成德产业协作研究

2018-11-14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区位商德阳市德阳

王 杰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四川 德阳 618500)

2016年,成都市提出了建设“成都大都市区”的发展定位,即成都市域及周边紧密联系的城市共同构成的同城化地区,范围包括成都市域1.2万平方公里及成都周边的德阳、资阳、眉山市域全部区县,以及雅安的雨城区和名山区。这让地处成都平原经济区核心地带、距离成都最近的德阳市迎来了发展的最大机遇,而在2016年中共德阳市第八次代表大会上,也提出了要坚定不移实施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倾力打造成都国际化大都市北部新城,实施全面创新改革和成德同城化两个“一号工程”。这些都对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实现更高水平的集聚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支撑成都建设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建立合适的产业合作协调机制加快成德同城化。

一、成德产业结构现状

(一)成德产业结构演变

2015年,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0亿元,达到10801.16亿元,同比增长8%。从成都市近十年的各产业构成情况(图1)和各产业所占比例(图2)来看,成都市2015年的第三产业产值与2006年的产值相比较,增加了四倍,并且成都市2015年第三产业产值占2015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3%,这些都说明了成都的第三产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此外,通过比较成都市2006年至2015年各产业比重,可以发现,成都市近十年以来,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在50%左右,而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近十年以来都较小,不足10%。

图1 2006年-2015年成都市各产业产值图

图2 2006年-2015年成都市各产业比重图

2015年,德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05.06亿元,同比增长6%。从德阳市近十年的各产业构成情况(图3)和各产业所占比例(图4)来看,德阳市2015第二产业的产值与2006年相比较,增加了四倍,并且德阳市2015年第二产业产值占2015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3%,这些都说明了德阳市的第二产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此外,通过比较德阳市2006年至2015年各产业比重,可以发现,德阳市近十年以来,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在25%左右。另外,也可以发现德阳市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其他产业比重相比,比较小,但是德阳市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了成都市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这说明德阳市的第一产业与成都比较,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图3 2006年-2015年德阳市各产业产值图

图4 2006年-2015年德阳市各产业产值比重图

(二)产业结构对比

前面已经分析了成都和德阳的产业结构演变过程,通过分析可以知道成都在第三产业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德阳在第二产业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正是由于两地具有各自的优势产业,才能进一步推进成德同城化进程。下面将对成都和德阳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

根据图5成德两地各产业结构比重图,可以发现目前成都市各产业结构中,产业结构比重最大的是第三产业,其次是第二产业,最后是第一产业;德阳市各产业结构比重中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最后是第一产业。从两市的三次产业结构比重来看,成都市的第一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超过5%,可以得出成都市的工业化水平处于一个较高的阶段,而德阳市第一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说明德阳市仍在工业化进程中。此外,从两市第二产业所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来看,成德两市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不同阶段,而正是由于成都和德阳两地产业结构上的成德两市这种产业结构的差异与发展阶段的不同才为成德同城化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图5 2015年成德和德阳各产业结构比重图

二、成德地区优势产业互补性分析

(一)区位商

区位商是哈盖特提出的,用来衡量某一产业的某一方面,在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是产业的效率与效益分析的定量工具,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集群识别方法。此外,在产业结构研究中,运用区位商可以分析区域优势产业的状况。

区位商计算公式为:

其中Qij为地区i部门j的区位商,eij表示i地区j部门的增加值或产值,ei表示该地区的总产值,Ej表示作为比较的地区或全国j部门的增加值,E表示作为比较的地区或全国的总产值。当Qij>1,说明j部门是i地区的专业化部门,具有比较优势,可以对外输出,值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当Qij=1,说明部门是地区的自给性部门;当Qij<1,说明i地区j部门处于比较弱势,需要对外引进。

(二)成德地区优势产业分析

为了方便计算,本文区位商选取的方法是一个地区某一部门产值在本地区的比重与全国同一部门在全国的比重之比。

由表1、表2、表3可以得出图6和图7的结果。从图6的结果可以看出,德阳第二产业区位商是1.44,比成都高0.43;成都的第三产业区位商为0.99,比德阳高0.35,说明成都和德阳两地产业分别集中在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

从图7的结果可以看出,成都区位商最高前三位为: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工业;德阳区位商前三位为:住宿和餐饮业、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并且通过这些结果可以得知两地的工业都占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在第三产业中成都的金融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与德阳相比较为发达,同时德阳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比成都具有优势,而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则在经济中的优势地位基本一致。

表1 2015年全国生产总值及构成

表2 2015年成都市区位商

表3 2015年德阳市区位商

图6 成德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区位商对比

(一)成德同城化过程中存在问题

通过上述成都和德阳两地的优势产业分析可以看出,成都和德阳两地在各自的产业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另外一方面,我们通过对两地的优势产业分析,也可以发现成德同城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下面就成德同城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三个问题进行阐述。

1.区域产业关联度不强,缺乏合作

目前,德阳已形成了以农业、服装、医药、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并且清洁技术、新能源、航空与燃机等新兴产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在分析上述德阳具备的产业结构时,可以发现目前德阳的产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此外目前德阳也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但是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例与成都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德阳在地理位置上,属于成都平原腹地,距省会成都仅有50公里,而成都作为四川省会,无论是在区位还是在政策、产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是成都和德阳在产业合作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独立性,特别是两地在金融、高新技术产业合作方面缺乏一定的联系,德阳未利用好成都这一区域金融中心优势促进成德同城化进程。

图7 成德各产业区位商对比

2.区域基础设施对接不足

目前,成都和德阳两地之间已建立了成绵乐城际铁路、德阳旌江快速干线及天星干线等基础设施,这些都说明了成都和德阳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好的成绩。但是成都和德阳两地之间的交通体系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通行能力方面。据了解,成绵高速公路每日最多能容纳5.5万辆车通行,但是目前每日约有7万辆车通行,并且仍在增长,严重影响了通行效率。此外,两地之间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两地之间的信息资源还未达到共享。

3.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未建立协调机制

生态环境一直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而在成德进行产业同城化时更需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但是目前成都和德阳两地的生态环境却不容乐观。众所周知,德阳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城市,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四川省第二大工业城市,拥有中国二重、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等一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重装制造企业,并且德阳的清洁技术产业规模也在扩大,这些都说明了德阳市的装备制造业正在转型,但是无论怎样转型,装备制造业依然是德阳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如果德阳市不注重对装备制造业的管理,那么德阳市的生态环境将会成为制约德阳市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并且目前德阳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协调机制还不够完善,所以若不及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成都和德阳将难以实现产业合作,并且也会影响成德同城化的进程。

三、建立成德同城化产业协作的政策建议

前面已经通过产业经济学中的区位商方法对成都和德阳的优势产业进行了分析,并且通过分析得出了成德同城化进程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区域产业关联度不强,缺乏合作;二是区域基础设施对接不足;三是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未建立协调机制,那么下面将根据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加强产业合作与融合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成都在金融产业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并且德阳未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所以应该充分发挥成都这一区域金融中心的作用,加强成都和德阳在金融领域的同城化,借助银行性金融机构向两地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提供资金,从而加强两地优势产业上的互补,促进两地实体经济的发展。

此外,德阳应该充分借助成都服务业的优势,积极推进德阳市服务业的发展,通过借助成都双流机场、成都北站、成都东站及在建的成都天府机场等基础设施,积极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同时可以借助成都另一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物流业,进一步促进德阳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可以借鉴2015第21届中国西部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充分利用“会展+”模式,深化产能合作。

另外,成都是天府文化的发源地,德阳是三星堆文化的发源地,两地具有较多的旅游资源,因此应该加强两地之间的旅游资源合作,建立旅游资源共享平台,进一步打造文化产业基地和成德旅游品牌。

(二)加快成德交通体系的一体化进程

前面已经分析了成都和德阳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还有待完善。虽然目前德阳六县(市、区)都和成都形成了一小时交通网络,但是在两地的通行能力上还有待加强,特别是成绵高速公路,每日的通行流量已经超过规定的流量,为此必须对成绵高速公里进行改造,从而进一步完善成都和德阳的交通体系。良好的交通网络体系可以加强两地之间信息的流动,提高群众出行的速度,从而进一步促进成德同城化的进程。

此外,应完善两地之间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协调好两地的通信、供水、供电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充分实现两地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加快两地的同城化进程。

(三)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合理配置资源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知道目前成德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并未健全,而生态环境又是产业合作的基础,所以必须完善成德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同时应该建立一条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系列产业园区,从而实现资源的可配置。

此外,还应该加强成德两地的技术合作,积极搭建技术创新平台,营造企业创新环境,同时在德阳市内开拓创新资源,将德阳打造成绿色、环保、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并存,具有特色的魅力城市。

猜你喜欢

区位商德阳市德阳
多彩活动 浸润成长——四川省德阳市青衣江路小学校
德阳市金兴农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三线建设时期的中国城市化——以四川德阳为中心
基于区位商的合肥市产业结构分析及主导产业选择
德阳市金阳农机物资有限责任公司 德阳市金兴农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德阳市地下综合管廊及配套工程(一期)建设项目PPP模式应用
文化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
基于区位商法的新疆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车祸
区位商视角下丽水市优势产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