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寸山”二则

2018-11-14海丹青

辽河 2018年1期
关键词:方寸祖师月亮

海丹青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来往非仙即道,闲来对坐讲经。”

——题记

月上行

人说,月亮上住着嫦娥,而嫦娥常常思念人间,于是就有了“明月千里寄相思”的寓意。

天地之遥,相思亦没有断绝,更何况人间千万里,咫尺之遥。人们都喜欢在阴历十五、十六去看月亮,就好像“这时候的月亮,大大缩短了传递想念的时间”,我想,是不是此时的月亮最圆、最大,最接近地平线,因此承载的思念也最多,传递的讯息也能更快到达。

那么,月亮真的能像书信的中转站那样,传递给我们心中的那个人最及时的讯息吗?答案显然不能。

然而,就是这种人们心知肚明的寄托,却被世世代代地传承下来,慰藉了一代又一代天各一方的旅人。在他们的心中,月亮早已不是那个挂在枝头的装饰品,更不是一个单单承载神话故事的载体,而是一颗具有脉搏的心脏。它用一种熟悉的频率,让人们在无需语言,不能见面的空间里、时光里,感受、怀念、抚慰心灵。

这是一种强大的磁场,足以让人们坦然地面对分离、淡然地看待创伤,依靠着强大的坚强意志力,来冷静、理智地渡过余生。其实,我们一直在找寻一种能够依靠的安全感,从而让自己面对威胁不害怕、面对痛苦不退缩,有一些人挫败了,因为他们把希望寄托于别人,而有一些人成功了,因为他们把希望寄托于自己的内心。

这力量的来源本不是月亮,而是我们的顺应自然的态度与百折不回的内心。当我们面对着一轮明月时,那种莫名的契合,来源于我们自己的内心。

庄子曰,“道法自然”。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冥冥中周而复始,自然而然。智者当如月,坦然面对周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我从不为自己做过的决定后悔,并不是因为它们全部都对。就像,我从不为得不到的东西感到伤神,并不是因为它们不好一样。

就像很小的时候,为了赛跑,不要命地快跑,结果一不小心跌倒在石头路上,磕碎了门牙却没有哭一样,我没有后悔为什么要比赛,而是在想,我为什么没有更小心。

晚上,妈妈看着我缺了门牙还在大口地吃饭,心疼地看着我,而我自己,却并没有想要造作或是表明,那种痛到底有多深。相反,我却总是用舌头去舔那个豁掉的牙龈,时不时地感受一下这种前所未有的酸痛与麻木感。因为只有那时,我才能感觉到,自己内心当中的那种对抗着“痛”的基因,正在跃跃欲试地告诉我,“害怕什么,就去面对什么”。

因为我知道,痛是暂时的,而记住这种痛的经历,却是延续性的。没有一种痛,会因为我的逃避,而变得淡了。面对它、战胜它、正确看待它,才是缩短痛感的最好方法。

也许真的无法选择。就是这样一个态度,总是没有为我找一个更好的理由去开脱,更没有找一个看似委婉的借口,去纵容自己“理所应当”地犯错。因此通常情况下,我会在做决定之前,就经过周密的筹划与试想,那么付诸行动时也不会过分地担心会有风险发生。提前做出风险防控的预案,不逃避困难的出现,而是直面它、解决它。

或许这是一种并不明显的“英雄主义”:对了就是对了,即使有不同意见,也会坚持初衷;错了就是错了,即使再苦再难,也要勇于承担。避免动辄轻易后悔,如果后悔,一定是悔恨当初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去争取,所以后悔没有努力;如果伤神,多半是因为太急于实现“得到”的结果,而苦于失败伤神。其实这些都大可不必。智者当如月,秉承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努力做到十分,却不求结果十全十美。“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人生坎坷多,不如笑过;人生春秋短,不如看开。“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再坎坷的征途,也不过“逝者如斯”罢了。

坚持过后,才会发现,自己所能承受的,远比想象中更多。

心上人

有没有一个人,能够让你想起他的时候,感到整个世界都变得惺惺相惜。或许当你闭上双眼的一刻,心中自会有答案。在与世界隔绝的短暂黑暗中,好像天无边的大,地无垠的宽,你可以寻得见他,无论在哪个角落、哪个空间,只要你想,就能做到。想起他某一刻最深情隽永的回眸,短暂而又深沉的一个微微的笑容,像是慢速回放的电影,带着他那一刻瞬间定格的怀旧气息,在你的心怀里久久不能忘记。

然而,又何止是不能忘记。

只有体会了这种深刻的记忆,才能真正体会,什么叫做“世上没有完完全全相同的两个人”,以至于,在以后对他的漫长找寻中,我们怀揣着找到“第二个他”的心意,却毫不刻意地遇到了另一个“截然不同”的“他”。于是在毫不知觉的朝晖夕阴中,慢慢地将新的人、新的片段、新的温暖与朦胧再一次地录入到心灵的摄影机中……经历新的感动、重新诠释对于人生的体悟和对生活的感慨。而那一个曾经最为美好的人,也便从此静静地拓印在记忆的深层,时间越久,就越珍贵。

然而这种珍贵,仅仅是因为它已经远离了现实、并且已经成为久远的过去。

如果再将那人、那事重新翻新再现眼前,或许,很多美好便不再美好,很多现实也更像逆流的泥沙,混沌了曾经澄清醇美的记忆的河流。以至于让人不愿再去回想,甚至甘愿将这一段记忆雕琢的美好永久删除。

这就是回忆的力量。

它能够让原本不美的记忆变美,让原本分手的情侣彼此怀念,让曾经势不两立的对手在迟暮之年相互抚慰。它在让人记住,同时又在教会人们去忘记。它在岁月的积淀中记录那些感动与迷恋,在时光的流水中冲洗那些本该褪色的不快与决绝。

每一个让你快乐的人,都在你的心中留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记忆的序号,它们时而闪光、时而暗淡。当下一个相似的人出现,这些序号就跳出来帮你找到那些新的经历应该存在的位置,帮你唤起那些相似的记忆剪影。然而却又仅仅是相似;每一个让你不快乐的人,也都在你的心中刻下了一个不可复原的小伤口,这些伤口随着时间的流逝,能够慢慢地愈合,但却永远都会留下一个小小的疤痕,即便时间久了不再痛,即便记忆久了不再痛,即便年纪大了,再也想不起来有这么一段难过的记忆,但那个伤疤还是会在。只是,经过岁月的琢蚀,它已经不再是痛苦的标志,而是成为了一种见证成长的证明,让人感到喟叹或欣慰罢了。

这也便是那些经过的人,给你心灵的记号,同时,他们都在你的心上,留下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不要说想去记住谁、忘记谁,那些都不是能够由自身决定的事情,唯一能够决定去留的,就是时间,与记忆。

儿时的一块巧克力,和递它给我的那个腼腆的小男孩儿,漫漫人生路,不知他现在身在何处;曾经那个刁蛮刻薄的初中教员,不知此时迟暮年华的她,能不能最终学会平和地看待人生……一切都在流转,包括时光与人。

记忆一直都在运转,要说不负华年,也只是坦然面对。不求时光倒转,只求无愧于心。

曾经悟空拜谒菩提祖师寻师求教时,仙人指路对他讲,祖师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那里每日“来往非仙即道”,人们“闲来对坐讲经”。于是悟空怀着无比的虔诚,在菩提祖师那里成就了自己的“七十二般变化”。实际上,世上本没有“灵台方寸山”这一处圣地,更没有“斜月三星洞”这样的仙境,它们都是人的内心的一种幻化,成就的是人们对于自身内心的锤炼。人心,“方寸”之地,却足以容纳世间万千。求生、追梦,首当修身;修身、立德,首当修心。

守得“方寸山”,当克己复礼;读懂人世情,当无愧于心。

猜你喜欢

方寸祖师月亮
达摩祖师
方寸洞
菩提祖师为何赶走孙悟空
“乱了方寸”前不可加“心里”
方寸,为大
月亮满不在乎地发胖
与月亮来个亲密接触
“在最坏时候,懂得笑,哭得出”Wywan笔下的祖师奶奶
张爱玲祖师奶奶的音乐世界
砸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