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历史观的影响及对策探究

2018-11-13殷清华王萍

山东青年 2018年9期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观大学生

殷清华 王萍

摘 要:历史虚无主义近年来在我国沉渣泛起。借助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思想复杂化、大学生群体自身特殊性等多重因素,在高校中大肆渗透与传播,最终引发了大学生对历史的虚无倾向、扰乱了大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知、影响大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评价。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端正大学生的历史观,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作为:一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二是引导大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提升自身的历史知识水平;三是优化网络历史观教育的资源环境。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大学生;历史观

历史虚无主义是指在“重评历史”的幌子下,故意颠覆中国历史,抹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和革命英雄形象,并通過网络、讲座和书刊等渠道广泛散播的社会思潮。对于这一错误思潮,学界高度警惕,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产生与发展[1]、本质和表现[2]、危害与对策[3]等多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但是,大部分学者偏重于从整体视角研究历史虚无主义,关于历史虚无主义对特定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影响方面则关注较少。仅有部分学者强调通过加强历史观教育来应对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例如葛玉良认为必须“必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正确历史观教育,提高大学生严谨求实的历史素养,增强当代大学生正确辨析和自觉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4]至于具体到历史虚无主义如何影响大学生、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历史观的危害以及相应对策方面的研究则较为罕见。这是不能回避的——正确的历史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所系,当代大学生既可能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重点攻击对象,又可能成为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中坚力量。因此,研究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大学生历史观的影响以及提出相关对策至关重要。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大学生历史观的因素分析

(一)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复杂化

1.对内改革,人们价值取向多元化

随着改革的推进,中国的社会转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由于社会利益关系的多样化,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贫富差距急剧拉大,腐败现象越来越严重等多种社会问题打破了人们原来的思想模式和思维习惯,使他们对自己原先的信仰产生质疑,甚至放弃自己原来的思想信仰,进而呈现出一种信仰虚无的状态。在这种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包括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趁势而生并且愈发活跃,企图影响人们的精神信仰。这样一种社会思想状态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价值观、人生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对大学生的历史观形成产生一定影响。

2.对外开放,各色思潮鱼目混杂

随着开放的扩大,国外一些思想潮流开始席卷我国,弱化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思想范围的主导地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某些试图西化、分化中国的西方敌对分子瞄准社会主义国家。他们利用其资金和技术优势,宣扬所谓的“全世界民主化”、“社会主义失败论”和“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趁机向中国输入其价值思想和意识形态,企图对社会主义中国进行“和平演变”,其中重要伎俩就是兜售历史虚无主义,并对大学生重点展开渗透。

(二)大学生群体自身存在特殊性

1.理性思维能力相对不足

首先,大学生生活在流行“快餐文化”的互联网时代,面对庞大的信息时缺少深入阅读和思考。其次,大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亲身经历近代史中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对其感触和思考往往不够深刻,对相关历史知识持一孔之见。再次,大学生很多决定和选择是在学校和家长的参与下做出的,由于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不能全面地看待事物,对一些历史的认识就缺少理性。

2.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完善

一方面,应试教育背景下,大学生没有养成将历史知识作为一个整体和体系进行回顾、归纳、怀疑和解答的习惯,未能建立起科学的历史观。另一方面,大学生主体意识强,更加关注发自内心的兴趣点。他们只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历史内容进行学习,而忽视历史事件的体系和脉络。加上网络搜索的应用,大学生获取的历史知识更加碎片化。因此,他们掌握的知识大都是零星的、未成体系的。

3.辨别是非能力亟待加强

首先,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追求新鲜感,反对一成不变,这就导致他们流于事物表面而不探其本质,难以辨清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真假性。其次,网络时代的碎片化阅读使大学生越来越失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很少有同学能完整地读一部历史著作。再次,部分大学生追求安稳,一味求同,缺乏自主性,在信息面前容易随波逐流。最后,部分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遇事容易冲动,尚未养成冷静下来思考后再做决定的习惯。

(三)历史虚无主义渗透呈新特点

1.传播内容上注重碎片化

历史虚无主义通常把完整的故事或历史事件分解,添枝加叶地大肆渲染其中一部分内容,刻意将众人的注意力从另一部分彻底转移,并利用带有极大模糊性的标题做诱饵吸引大学生的“围观”和热议。西方敌对势力利用金钱组织网络水军、大V、公知、偶像和学者编撰成千上万的文章和段子,在中国社会广泛传播。每一段、每一篇文章看似“问题不大”,但是这些文章或声音每天充斥在大学生生活中,他们就极易被洗脑,而他们尚未定性的科学历史观就极易被颠覆。

2.传播方式上注重隐蔽性

历史虚无主义常常披着“学术创新”、“理论研究”的外衣,利用网络的匿名性、隐蔽性特点肆意传播其谬论。或采用符合大众娱乐和消费的摸式,将主要意见转化为人们心目中寻常的艺术形象或流行言语。近年来许多微信公众号、知名微博等发布的夸大社会黑暗面、戏说历史事件的文章,就使很多大学生受骗,直呼自己“被骗了很多年”。历史虚无主义者作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背后推手,常常躲在虚拟网络的背后,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无形中美化历史上的反面人物、颠覆相关历史事实。

3.传播手段上注重网络化

“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主要途径。历史虚无主义将网络作为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阵地,利用网络传递的隐蔽性和即时性,在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和社区论坛等网络媒体上不顾事实的“还原历史真相”、“翻案”,撰写微博微信朋友圈的虚假段子。其目的是利用网络信息的轰炸式传递方式以及网络传播迅速、受众广泛等特点,肆无忌惮的传播历史虚无主义。

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历史观的危害

(一)引发大学生对历史的虚无倾向

1.虚无中华文明的进步性

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中国古代文明的内生性和自发性,极力贬低中华文明,推崇西方文明。具体而言,历史虚无主义把中华五千年文明说成是“没有出路的”、“已经灭亡了的”文明,把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说成是渣滓和糟粕,宣称中华儿女是没有血性、逆来顺受的民族,甚至宣称只有西方文明才能救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这种全盘否定中华文明,践踏民族历史的行为,使部分大学生丧失民族荣辱感和历史感,产生崇洋媚外倾向。

2.虚无近代革命的必要性

历史虚无主义者認为“革命只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5],他们利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的各种问题,如腐败现象、市场经济下金钱主义和享乐主义等,大肆宣扬改良,否定革命。比如,大部分大学生认为“近代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部分大学生认为“近代革命对中国社会进步作用不大”,也有少部分人不清楚。[6]这表明,大部分学生肯定了现代中国革命的必要性,但也有一些学生发出怀疑的声音,另有一小部分学生什么也不知道。

3.虚无西方列强的侵略性

历史虚无主义不顾历史真相,以“还侵略者一个公道”、“侵略有功”为口号,粉饰和美化侵略者的罪行。在历史虚无主义看来,西方侵华战争摧毁我国小农经济的基础,加快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改变了清王朝的腐败政策,促成了我国国家制度和体制的进步。并且以此对大学生洗脑,扰乱大学生对西方列强侵略性的理性态度,淡化大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道义感以及大学生对曾在战场上拼力全为的革命先烈的深厚情感。

(二)扰乱大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知

1.历史规律与中国道路的关系问题

历史规律,是指经常出现的或存在本质共同性的历史现象及其本质联系。历史虚无主义以革命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曲折为由,大肆宣扬改良,否定人民民主革命,实质是否定中国朝向社会主义迈进的必然趋势。个别学生遭到这种思想的蛊惑,开始不认可历史规律的无法撼动性,认为眼前看到的事实如资本主义的持续繁荣胜过触及不到的未来社会。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便会摇摆不定。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中国近代“屈辱史”和“革命史”的“社会存在”,决定了中国先进人士的“社会意识”的转变。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占,清政府腐败和中国的实际,部分国人相信只有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为指导才能改变屈辱的弱势状态。历史虚无主义归根到底是唯心史观,它认为社会意识位于社会存在之上,具有第一位的作用。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把历史当作任意捏造的橡皮,认为可以背离实事求是的原则,而根据自身需要去歪曲历史定、重写历史。

3.生产力在历史中的作用问题

历史虚无主义否定生产力在历史中的作用,并用“现代化史观”否定革命,把现代化同革命对立起来。它认为革命不仅浪费国家资源,而且导致社会动荡,主张用温和的改良的办法取代革命。这种观点严重扰乱大学生对近代革命与生产力之间必然联系的认知,使部分大学生认识不到只有先有生产力的增长然后才有国家的繁荣,只有革命才能彻底摧毁封建专制制度,彻底粉碎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上层建筑,使生产力得到长足发展,完成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

4.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问题

恩格斯认为:“无论历史的结局怎样,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7]历史虚无主义通过戏说历史,颠覆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宣扬大地主、大资本家的功绩,否认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例如,历史虚无主义轻视人民群众奋力在抵抗西方侵略者中释放的巨大能量,反而赞同投降派与和谈派,认为战争既然注定打不赢,还不如节省人力和物力。

(三)影响大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评价

1.混淆历史事件的是非曲直

历史虚无主义毫无根据地篡改、批判从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到我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期间的历史运动,目的是否认中国走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在影视作品中泛滥着“徒手劈鬼子”、“八百里开枪杀敌”等雷人剧情。“历史观的颠倒,必然导致是非、荣辱等一连串标准的颠倒,所谓‘崇高、‘英雄拒绝这类误导学生的庸俗的、反历史的论调,就同历史虚无主义有着极大的关系。”[8]历史虚无主义严重影响历史事件的真实性与严肃性,扰乱大学生对历史事件真相的把握。

2.颠倒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

历史虚无主义颠覆历史人物,把中国共产党说成是“作用极小的群体”,把汉奸说成是“忍辱负重的真英雄”,严重扰乱了大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例如,它指责林则徐促成的广东禁烟运动直接带来鸦片战争的风暴,林则徐是“民族罪人”,而那些屈膝投降的官员却被推至“当时头脑最清醒的外交家”的荣誉宝座。又如,不顾事实地把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绩一概否定,甚至对其行为进行抹黑,把十年文革归结为毛泽东的个人过错。

三、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侵蚀大学生历史观的对策思考

(一)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思潮,凝聚共识

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存在各式各样的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的主导意识形态,它的出现,使我国对多元社会思潮的引领有了方向和指导。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消极的社会思潮,严重瓦解大学生的信仰,使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质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就是要消除其存在根基,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2.加强高校理论课建设,培育核心价值观认同

一方面,要凸显历史观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大学生正确历史观。高校教师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把历史知识讲清楚、讲透彻,并及时澄清各种错误思潮,不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历史。另一方面,要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历史观教育的吸引力。在教学内容上,要严格审查,剔除违背史实的内容,增强历史内容的真实性和说服力;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改变传统枯燥的教学方法,结合符合时代潮流、迎合大学生兴趣点的辅助工具进行教学,并把学生日常参与有关历史教育活动、义务服务各种纪念活动纳入综合评定中,着实提高大学生课外参与历史教育的能力。

(二)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历史知识水平

1.求真据实学习历史

历史的本质是求真,弄清历史的真相是大学生提高自身历史知识水平的第一环节。历史虚无主义以“还原历史真相”为噱头,对历史作碎片化处理,他们犯的重大错误之一就是违背“真实”。因此,在面对相关历史学说、历史著作以及历史类影视作品时,大学生要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分清哪些是从史料中得出的可靠结论,哪些是作者自己的想象,避免听信历史虚无主义的片面错误观点。

2.运用辩证思维学习历史

第一,立足整体,把握局部。要把握历史的全面性和整体性,不能顾此失彼,同时应当从纷繁复杂的表象和支流中剥离出来,找到历史的精华和主流,把握重点。第二,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切历史事物都有其产生、变化、消亡的过程,同时历史各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大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当中,要正确看待各类难题和阻碍,正确认识历史的必然性。第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把历史问题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考察,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比如,在分析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方面,要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和阶级局限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去分析。

(三)优化网络历史观教育的资源环境

1.抵制和澄清错误思潮

首先,重视各种谬论在网络上的传播。相关部门要查清谬论的传播源、主要传播阵地及接收人群。其次,争取网络话语权。以马克思为核心的社会主导思想与历史虚无主义的争论与对抗,澄清各种错误思想。再次,建立防御和抵制机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各大网络门户如搜狐、新浪的合作,督促其建立建设信息筛选机制及信息发布管理机制,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散播。

2.创新和优化传播渠道

一方面,相关部门要组织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活动,从而吸引大学生的参与,向大学生普及历史知识,加强历史教育,使大学生在切身感受中体味历史的立体性与厚重性。另一方面,理论工作者和领导干部要拓宽领域,了解互联网,不仅要充分利用各种已开发的网络新媒体及时发布相关历史知识,而且要创造性地构建自己的平台。

3.监管和治理网络环境

“网络是开放的,但它不是无序的,营造一个健康、绿色、有序的网络环境是网络发展的基本条件。”[9]首先,要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用相关法律规范网络信息的发布,在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上做到有法可依。其次,要打造高质量的网络队伍。训练一批有立场,懂网络的网络人才,时刻监督并及时删除网络谣言。再次,要鼓励创作优秀的历史作品。相关部门在查处不良网络文章、影视作品的同时,要调动学者、专家和影视创作者们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积极性,使大学生养成科学的历史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文化论坛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历史观的影响及对策探究

[参考文献]

[1]王斌,张志初.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本质、根源及应对[J].湖湘论坛,2017(02:114-118).

[2]高希中.坚决抵制与克服历史虚无义[J].红旗文稿,2017(02:21-24).

[3]蒋红.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及危害性论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7(03:51-53).

[4]秦正为.问题与对策:全面透诊历史虚无主义[J].甘肃理论学刊,2016(01:55-58).

[5]陈之骅.历史虚无义怎样掩人耳目[J].红旗文稿,2015(22:39-40).

[6]周晓东,卫静春.唯物史视阈下的历史虚无主义[J].实事求是,2013(04:7-11).

[7]李继兵,刘妍.历史虚无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1:10-11).

[8]郑嘉禹.历史虚无义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与应对策略[J].兵团党校学报,2016(04:33-34).

[9]葛玉良.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4:74).

[10]李泽厚.告别革命——回望二十世纪中国[M].香港: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1995(70).

[11]杨军.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师生的现状、原因和对策[J].思想理论导刊,2011(11:60-61).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342).

[13]梁柱.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特点及其危害[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04:10-11).

[14]劉明石.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的危害及对策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04:42).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猜你喜欢

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观大学生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大学生之歌
解构和超越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习近平的历史观
颠覆与重构——当代新历史小说的历史观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