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的力量

2018-11-13谭圆圆

山东青年 2018年9期
关键词:求知欲知行合一志向

谭圆圆

摘 要: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本文从五个方面出发浅谈青年学生如何塑造高尚的灵魂。

关键词:爱国;责任感;志向;求知欲;知行合一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传道授业,“传道”先于“授业”。大学,不应该是一个职业培训所。她的目的,在于塑造灵魂,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的自我性、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使他们能在目前还无法预料的未来局势中作出有意义的选择,而非仅仅传授技能。

对于正在大学里学习的青年学生来说,应该注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力量”。

一、对祖国和民族的的热爱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要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新时代新青年的基本要求。在校的青年学生们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阶段,外部社会环境复杂多变,特别是网络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而青年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容易被一些意味不明的思想所左右,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面临更多严峻考验。因此培养和提高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觉悟,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整体规划,贯穿始终,创造一种浓郁的爱国主义文化氛围,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的感染、熏陶。首先,课堂教学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途径,向同学们宣讲历史和传统,介绍爱国英雄等,讲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播爱国主义理论、远大理想和奋斗精神,等等。其次,要在校内外的各项活动中始终坚持爱国主义教育不放松,形成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要举行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结合班会进行国情教育;充分利用廣播、微信等,介绍祖国的辉煌历史和伟大建设成就;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历史,切身感受爱国之情。

二、对社会的责任感

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十三五”规划纲要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均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国民教育的首项重点任务来抓。高等学校作为国民教育的最后出口,担负着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使命。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步入成年的初始时期,是知识、才干、心理、品德不断增长、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在市场经济多元化的冲击下很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明显弱化,大学生只有明确了自己肩负的责任,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如何引导青年学生们认识自身担负的使命,明确身上的责任,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任务。由于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思维能力,在培养他们社会责任感的过程中,理性引导就显得非常必要。高校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的作用,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使命意识、忧患意识、担当意识、奉献意识为前提,逐渐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还要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才能让大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特别是一些“三下乡”、“义务劳动”“支教”等活动有利于学生感受贡献的重要性,促进培养社会责任感。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要注重对网络环境进行规范,让网络成为提高社会责任感的工具。这不仅仅是高校的责任,也是社会各界要努力合作的,合力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拒绝不良信息的传播,传递正能量,引导青年学生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三、对鸿鹄志的追求

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王守仁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可见,立志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对青年学生来说,大部分人处于对未来的迷茫期,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为理想人生引航。习近平书记也说:“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那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树立鸿鹄之志呢?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理想不是一蹴而就的,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的奋斗。通往理想的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脚下,在一切平凡的岗位上,在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工作中。因此,广大青年要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其次可以结合社团培养学生的的各项能力。高校的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可以把大学生的立志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立志教育不仅应帮助大学生立志,树立大学期间的奋斗目标,更应该着眼今后的职业发展,让他们保持自我激励的长效性和连续性。

四、对真理的求知欲

求知欲是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是人的一种内在的精神需要——认识世界的需要。人的求知欲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探求知识的需要。但是人的求知欲有强弱之分,学生的求知欲水平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的。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求知欲关乎学习的质量。求知欲水平高的人,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自主性更强。

无论是教育者还是教育管理者,都应充分认识到提高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性,这才是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方。爱因斯坦有句名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教授也指出:“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这就是说提高学生的求知欲首先在于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对于艺术院校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兴趣作为艺术创作的动机之一,我们更应该注重培养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创作更多更好正能量的艺术作品。其次,要保持质疑的态度,能对所学习和研究的事物提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任何书本上的知识都不能说是绝对准确的,不要迷信任何权威,应大胆地怀疑。还要有永不自满的精神,我们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道路上,不能停留在某一种成功的思想上,我们要大胆追求、不断产生新思想、新创作。

五、对知行合一的理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道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是永恒的道理。做人做事,最怕的就是只说不做,眼高手低。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实践出真知;都要严谨务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苦干实干。

青年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理应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自觉担当起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坚持走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正确成长成才道路。将自身的创新思维、理念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是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青年学生们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同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青年学生应该加强这五个方面的力量,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孙慧: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其培养对策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

[2] 李名海:谈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着力点[J], 《陕西教育(教学)》,2015(1).

[3]李春华: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有何期许[J],《人论坛》,2017-8.

(作者单位: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猜你喜欢

求知欲知行合一志向
有志向就一定就能成功吗
脑洞超市 志向高远的猕猴桃归来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刍议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