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订单班”式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018-11-13余东

新一代 2018年13期
关键词: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高职

余东

摘 要:本文以高职汽车类专业为例,结合我院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与吉利控股集团合作的“吉利订单班”,分析校企合作“订单班”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环节,同时也探讨汽车行业新形势下职业技能人才在校“订单班”式的理论学习课程开发与设置,實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措施,师资队伍的建立及学生的精准就业岗位,对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职;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迈向全球制造业强国步伐的加快,对高素质高学历的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也大幅攀升,对于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传统上是以教材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的学习理论知识,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企业环境。校企合作“订单班”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和企业之间选拔学生成班,以学校课程为载体,企业需要为导向,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发展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培养规格定位等方面实现校企之间的无缝对接,使得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内涵,毕业即就业,解决校企之间育人与用人的矛盾。

一、校企合作现状及意义

在全球工业制造技术不断改进、提升及改革的大潮中,为满足社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国外发达国家大多数采用了“双元制”、“工读交替”、“企业教育模式”和“阶梯教育”等,这些人才培养模式有着非常相似的共同之处在于将传统学校为主导的理论教学模式转换为以实践为主,将学校课堂理论教学转移到企业,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从而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国在面向企业和社会对人才需求条件变动的环境下,采用的校企合作主流模式有“项目模块式”、“订单班”式、“导师制”和“双证书”等人才培养模式,相较与传统的知识技能培养上,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紧密围绕企业实际需要,在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实践教学和生产实习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有益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出实用型复合人才。

二、订单班式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学院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与企业的合作,开展“订单班”人才培养,采用了“2+1”培养模式,学生通过在学校进行2年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企业1年的岗位实操实习从而兼备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一方面学校培养出能够精准就业的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满足企业能够胜任新技术、新工艺岗位的用人需求。

(一)“订单班”合作企业的调研。组织学院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骨干教师前往企业进行调研,走访企业的人事主管部门了解各岗位用人需求;参观车间了解各岗位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采用的技术设备情况;与企业领导座谈交流增强校企感情,了解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意向。

(二)确立并签订与企业的订单。“订单班”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岗位所使用的设备仪器都是与订单企业紧密相关,这对学校的学生管理、设备条件和师资队伍素质都有严格的要求,须与企业进行沟通确定得到企业的支持。利用校企双方优势资源,建立校企共享旨于成功培养“订单班”学生的专用设备使用场所和雄厚的师资队伍。在满足校企双方要求上与企业签订订单协议,明确双方共同培养的订单人数、培养目标和担负的职责,实习期间对于学生的岗位安排、培训项目及生活补助。

(三)组织选拔“订单班”学生。学校组织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了解企业状况并由企业工作人员进行专题宣讲的形式使学生近距离接触企业,充分了解企业,从而积极报名加入到订单班的队伍中。企业根据需求人数择优选拔学生,“订单班”成班后对所选学生名单张榜公布,在今后的培养过程中可由校企双方老师和企业人员相互监督学生培养情况,成班后的“订单班”将在校企合作中产生丰硕成果,其开班仪式须由校企双方领导共同出席。

(四)制定和实施“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根据人才培养规格制定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等在校培养目标,使学生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企业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到制定“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学生掌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领域从事一线生产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汽车装配与调整技术的操作技能,熟悉企业安全标准和规范,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添了解企业文化和工作制度的课程,指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来校进行部分课程的讲授。列出实习期或就业时,学生在企业面向岗位群及学生最终能够合格毕业的条件。

(五)顶岗实习并跟踪调查。在学生进行实习或工作期间,根据企业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的综合评价和学生的自身感受进行跟踪调查,充分了解企业的需求,学生的基本实习情况和学习愿望。通过对相应课程的课时量做一定增减,新开或取消有关课程,完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的职业岗位要求“无缝”对接。

“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与企业之间进行的点对点合作模式,能够有效将学生融入到校企之间,使学生对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学习可以实现良好过渡与转换,非常有针对性的解决了学校的育人难题和企业的用人困境,实现了学校的精准培养,学生的精准就业和企业的精益生产,将更加有利于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石吉勇.高等职业院校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2]姚金凤.基于订单培养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长沙:时代农机,2017.

猜你喜欢

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独立学院“订单班”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职“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由校企合作订单班到现代学徒制实现路径探析与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