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苯教的“净化”仪式在藏传佛教中的重要意义

2018-11-13普花草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610041

新生代 2018年18期
关键词:污秽毒物藏传佛教

普花草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成都 610041

苯教作为土生土长的藏族本土宗教。它对佛教在藏地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分析和研究苯教的“净化仪式”除了学术价值更有现实意义。

一、苯教“净化”仪式的概述

苯教的“净化仪式”是苯教的各种仪式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和组成部分。首先对“净化”一词在宗教层面的含义以及为什么要净化、怎样净化、具体净化的内容等作了一下概述。

(一)、“净化”一词的含义及仪式的目的和任务

“净化”一词的含义在苯教的十二种“塞”里可以了解到。“塞”是所有驱魔净化仪式的总称。“塞”的字面含义具有“驱除”、净化之意,其根本目的是消除贪欲之疾及由此产生的折磨群众的痛苦。所以这种为众生消除痛苦的目的也就决定了其根本任务,净化和清除所有消极因素以恢复终生福祉。因此,作为“塞”中的“净化”一词和它的目的及任务也就不难理解,具有消除污秽、各类惑障和致命影响的含义及其任务。

(二)“净化”仪式的内容

对以上“净化”一词和净化仪式的目的任务了解之后,对“净化仪式”的内容即具体需要“净化”的问题。由于污秽会影响到人的生活和自身健康,从而会造成生活中的极度贫穷、疾病、战争、自然灾害等。所以“净化”造成这些原因的污秽:弑杀、非婚子女的降生、乱伦、凶兆、恶兆、突发事件、寡居、污秽能量的污染、炉灶的污染和暴力冲突等。

(三)、“净化”仪式的方式

苯教的净化仪式主要有三种:祛毒净化、洒水净化、煨桑仪式三种。这三种仪式也是藏传佛教继承苯教净化仪式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更是信众日常生活无法脱离的仪式。

1.去毒净化

去毒净化是举行其他两种净化仪式的前提。首先,关于毒物的来源和具体消除的毒物在有关仪轨经文中说明它出自“岸”(Ngam)国,而对具体消除的毒物在《格阔桑瓦密法》中的一部经文就有提到:五毒、誓言毒、积怨之毒、弑杀之毒等。

2.“灿吹”仪式

“灿吹”仪式是意为用水净化的仪式。“灿吹”专指洒净水或洒其他芳香物质的净化仪式。这种净化仪式分为“白灿”和“红灿”。而藏传佛教主要吸收和借鉴的是苯教的“白灿”净化仪式。“白灿”仪式的所需的相关准备有:把各种香料、药物珍贵材料放在用珍贵材料制成的宝瓶的容器中用净水和牛奶混合之。然后要用雪鸡右翅蘸洒。关于记载“灿吹”的文献有《世间总“堆”》、《格阔净化“红灿”仪式》、《西绰修行法本》中的《神王天空十赞》等。

3.煨桑仪式

“煨桑”一词具有净化、消除污秽之意。有关煨桑仪式的起源神话在《格阔除污桑祭文》、《焚香祭祀》、《神桑供赎大大祷文》等中有提到。

煨桑仪式的过程是仪式的一个重点。当去病免灾时用祸灾要用烟雾(煨桑)加以净化。人们认为焚烧植物,特别是焚烧柏枝所产生的烟雾能净化人所遭受的各种污秽。所以,柏树是苯教的圣树,常常被称为众神之长青柏树。另外,煨桑时具体供奉的各种食物的要求详细见这些详细的见卡尔梅·桑丹坚参的《概述本教教义》这篇论文中。

二、苯教“净化”仪式在佛教中的体现

正如同美教授在《西藏本教研究》一书中提到的:假如说藏传佛教是一头牦牛,那么,斯巴本就是藏传佛教这头牦牛赖以生存发展的羌塘草原。”藏传佛教之所以在藏区迅速传播和发展,其离不开苯教这一藏族土生土长的宗教。

(一)、对去毒仪式的借鉴

在藏传佛教中苯教的去毒仪式主要体现在各种仪式的内容、目的、步骤、具体需要消除的毒物等上。

首先,去毒仪式是佛教各种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常见的仪式的结婚仪式、召福仪式、避灾仪式、企盼丰收仪式和亡魂超度都需要进行去毒仪式。

其次,去毒仪式的过程是,在仪式举行之前,要把确认的毒物准备好。当祭司开始诵经时,要把毒物放在一个长柄勺中焚烧,然后拿着勺子走到屋内各个角落,最后将它扔掉。其目的为净身仪式的有效性。

最后,在去毒仪式中具体需要消除的毒物和仪式的最终目的相同。弑杀、消除寡居、炉灶的污染等污秽的最终目的是消除贪欲之疾及由此产生的折磨群众的痛苦。

(二)、对“灿吹”仪式的借鉴

藏传佛教对苯教净水仪式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白灿”上。其中具体表现在目的、灌顶水或“甘露”代表的意义。

“灿吹”仪式中灌顶水或“甘露”,代表混在一起的二十五种宝瓶药。包括五种药物、五种香料、五种精华、五种谷物和五种珍贵物质,分别代表身、语、意、业、特质。最后,用孔雀翎可作为洒水掸子来使用。这些都与苯教“白灿”基本相同。从仪式目的上看,藏传佛教所举行的净化仪式中基本都为消除人们积下的恶业及污秽而举行的。

现在藏区,几乎所有的仪式上都要举行“灿吹”仪式,当仪式举行前,由“俄巴”或喇嘛要向需要的净化的家属头顶或各处点洒水奶混合液,此外,如结婚仪式等与古代苯教净化仪式间的紧密联系是显而易见的。

(三)、对煨桑仪式的借鉴

藏传佛教中的煨桑仪式是典型的苯教仪式的继承和借鉴。虽然藏传佛教称煨桑仪式具有五官供养的功能等的新理解,但其根本目的旧离不开煨桑仪式的最初渊源和含义。

佛教仪轨经文对煨桑仪式的渊源、具体特征和目的也有记载;如莲花生大师撰写的《焚香祭祀》中提到的:“桑”来自天上。具有治愈功效的六种良药,供奉青稞粉和酥油制成的切玛、滚沸的牛奶和烤焦的食物。供奉芳香植物的桑烟,以净化众神和精灵。

除了仪轨经文的记载外还有一最为可靠论据,就是现藏区能看到的广泛的煨桑仪式。这种煨桑仪式举行的全过程,在“sangs rdzas”、插箭仪式、祈祷词等都与原古象雄及苯教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在《卡梅·桑丹坚参选集(下)》中有较为详细的煨桑仪式研究。

三、苯教“净化”仪式在佛教中的意义

(一)、对藏传佛教自身的意义

通过以上对苯教的净化仪式在佛教中的体现的分析,我一个人。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记录了历史参与者不可磨灭的回忆,而那些鲜活充满温度和细节的回忆让我们重温了领袖的成长之路,掩卷沉思,汲取其中的力量,化为奋进的动力,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用心贴近脚下厚实宽广的大地,将根牢牢扎扎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中,而我们的祖国必将根深叶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污秽毒物藏传佛教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试论藏传佛教中国化历史进程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我不是一株草
颗粒可燃毒物空间自屏效应分析研究1)
论德里罗小说的藏传佛教渊源
毒物分析鉴定的评析及其在案件侦破中的应用
落难记
2016年江门市某制革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
2016年佛山市某涂料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