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海边,活跃着这样一群诗人

2018-11-13张德明

湛江文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诗群永利绿风

◎ 张德明

在2017年第7期《诗刊》上半月刊上,我读到了湛江诗人梁永利的三首诗:《夏日》《种草》《独善其身》,最后一首有云:“轻轨不知前方多远/甲壳虫的想法,在沿海流行/渔网嘲笑落水的阳光/象银鳞,荼毒太多的兴趣/乡下,一个码头失去停泊的地位/缆绳绑定行走的神经”,对现实的不甚满足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呼之欲出。这已经是梁永利第三次在诗歌界最高级别的刊物上发表组诗了。2017年是诗人梁永利的创作丰收年,除《诗刊》之外,他的作品还在《星星》《绿风》《诗林》《延河》《诗选刊》《中国诗歌》等省级刊物上频频亮相,引起诗坛的广泛关注。

在地处南海之滨的港城湛江,活跃着一群诗心饱满、诗情萦怀的诗人,他们常在一起交流创作心得,切磋诗歌技艺,并不时将自己的作品投递出去,发表出来。这群有理想有追求的诗人,拥有一个日益响亮的名字——“湛江诗群”,梁永利正是这个诗群的重要成员。这个诗群中,除梁永利外,还有好几位都是《诗刊》的常客,如黄钺(参加过“青春诗会”)、陈志勇、赵金钟、张德明等,他们的创作或评论,近些年来几乎每年都能在《诗刊》上找见。

更多的诗人们,在“湛江诗群”这个大家庭里,彼此鞭策,相互促进,正向诗歌的康庄大道扎实迈进。因为有多年创作散文的文学历练,进入诗歌领地不久的符昆光,很快在这块圣土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2017年成为他诗歌才华散发的井喷时段,仅这一年,他的诗作陆续登上了《星星》《绿风》《延河》《敦煌》《中国诗歌》等重要诗歌刊物的版面。2017年,他还自掏腰包,创办《海岸线》诗歌季刊,为“湛江诗群”开辟一个发表诗作、联络外界的文学新阵地。习诗多年的袁志军,由于身任一家企业的管理人员,平时行政忙碌,能用于创作的时间微乎其微,但为缪斯诱惑,他还是会挤出时间,不断写下从心灵中淌流而出的晶莹文字,这些闪光的文字,2017年陆续在《星星》《绿风》《敦煌》等省级刊物上发表出来。70后诗人林水文,大学时代就迷上诗歌,但因为生计原因而被迫中断多年,这两年他才重新“归来”,白天做电脑维修生意,晚上读书写诗。自从加入“湛江诗群”,他的诗情完全迸发出来,2017年已在《星星》《诗选刊》《诗潮》等省级刊物上露面10余次了。

“湛江诗群”成立不到两年,现有成员不足20位,但创作实力不容小觑,仅2017年,他们就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诗作300多首,发表文学评论近40篇,在民刊和网络发表(准发表)的诗作,更是不计其数。这种生机盎然的创作态势,被诗界同仁称之为当代诗坛令人艳羡的“湛江现象”。除了上述提及的几位外,诗群中还有好几位年富力强的60后、70后诗人如梁雷鸣、刘卫、凌斌、黄药师等,诗才和颜值同样高的女诗人,如庞小红、杨梅、陈雨潇、林改兰、张玲等,以及80后(准80后)诗歌新锐史习斌、程继龙、黄成龙等。这些诗人如同冉冉上升的新星,正在南海之滨、红土地上散放出日益耀眼的辉光。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标尺,而情深意浓的诗歌,一定意义上构成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的象征,理应受到人们足够的尊视和看重。如果说“轻轨不知前方多远”的轻叹,似乎暗示着尚未开通高铁的湛江至今还给人一丝生活上的不便和遗憾的话,那么到了2018年,随着几条高铁的相继开通,湛江人民的幸福生活指数将会迅速飙升,在南海之滨活跃的“湛江诗群”诗人们,他们歌吟湛江、颂赞祖国、表达内心的那些优美而抒情的分行文字,必将顺着高铁的快车道,飞快地传播开去,传遍祖国的四面八方。

猜你喜欢

诗群永利绿风
白象:打造有骨气的民族品牌
科技兴邦 创新强国
《绿风》与你共唱时代新声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浙江嘉善诗群小辑]
三津诗群
空山
绿风
永利澳門第二季度淨收升3.6%
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