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爱才有家》:书写大爱 书写人民

2018-11-13傅显舟

艺术评论 2018年3期
关键词:杨帆福利院作曲家

傅显舟

2018年1月6日,歌剧《有爱才有家》在常州大剧院上演,王原平等作曲配器,胡应明执笔编剧,邓德森导演,荆州九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武汉大学艺术学院联袂演出,湖北省歌舞剧院乐队演奏,罗依林指挥,刘丹丽主演。

序曲响起,管弦悠扬,合唱飘出,旋律抒情。歌声唱的是:“我有一个家,家在大树下,夏天有绿荫,冬天挡风沙”。县城一家福利院,老人、小孩聚集在院子里,等待新来的院长刘德芬。年青人杨帆不安心在福利院工作,提出离开,在刘德芬劝说下答应再干两年。两年之后,他被刘院长爱院如家、勤恳工作的态度所感动,竟然舍不得离开了。恰好遇上洪水来临,福利院搬迁,刘院长为抢回一口食堂铁锅在途中被摩托撞倒,受了重伤,住进医院,落下病根。

转眼十年过去,孤儿凳子报名参军,女孩舒悦也考上重点高中,刘德芬正发愁如何凑齐舒悦的学费。舒悦却偷偷跑出福利院去打工挣钱,全院员工四处寻找。找到舒悦的刘德芬发现杨帆寄来的一张汇款单,原来离开福利院在外闯荡的杨帆一直关心着福利院。刘德芬不顾大家反对再次收养了一名断臂弃婴,六年过去,小女孩在刘德芬精心照顾下学会了用脚夹笔写字,福利院犟爷爷告诉她不要忘记刘妈妈的关爱。弥留中的傻婆婆呼唤女儿梳头,刘德芬闻讯赶去,像亲生女儿一样为她送终。刘院长因为常年的辛劳也病倒了,被查出癌症晚期住进了病房。弥留之际,她对身边女儿忏悔,觉得自己对不住家庭,而女儿却说母亲是对不起自己。杨帆、舒悦、小凳子赶到医院,歌声中红烛燃起,送走了这位爱心常在的小县城福利院院长。

《有爱才有家》剧情简洁、内涵丰富,女主人翁刘德芬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没有骄人的成绩,没有引人的戏剧悬念、更没有惊奇的戏剧情节。舞台上发生的是普通人可能碰上的普通事情,单位年轻人工作不安心呐,老年人年纪大有点糊涂了,孩子考上重点中学交不起学费等等。刘德芬认真处理这些事情,朴实善良的言行举止却触动了人心,打动了剧场里的每一位观众,包括那些从外地赶来看戏评戏的专家评论员,没有不流眼泪的。编剧胡应明讲的刘德芬的故事确实“艺术化地再现”了当代平民百姓的好人好事,却没有拘泥于原型人物模范事实的罗列。编、导、演主创团队三下刘德芬所在福利院采风,采访她的同事与子女,深入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找到了刘德芬做好人好事的隐秘动机。

刘德芬所在的福利院“有六十多位孤寡老人都没有儿女,如果老人家去世了她真的会披麻戴孝。”主演刘丹丽回忆她多次采访福利院时感动地说,“这种善是与生俱来的,刘德芬从小就特别渴望有人能爱她,关爱她。她觉得自己现在是母亲,要去爱别人,不能让老人孩子受她经历过的磨难。我唱这段的时候,就想到她小时候一个人孤苦伶仃的,眼泪就哗哗地流下来了。演员一定要深入生活,一定要走近人民,你只有了解到这些真实的故事,你才能演好。”导演邓德森认为,这戏“是用一线串珠的方式,截取了刘德芬生活的一些断面、一些感动点。如果只是罗列故事,就容易流于好人好事的流水账,我就干脆把感动放大,这个故事就像泥土里长的一棵草,等我们发掘它的时候连土都要挖出来才能保持它的新鲜度,这种保鲜感就是我们在创作的时候最大的感受。”歌剧研究会副秘书长王道诚认为这部歌剧“小故事、小人物揭示了大主题、大情怀。刘德芬德行千秋,芬芳天下。公安县这座小城为观众奉献了一台大戏,承担了重大的社会责任。”

《有爱才有家》音乐走心,也很动人。作曲王原平认为“民族歌剧特别要注重的就是要避免音乐不好懂,音乐一定要好懂,让老百姓听得懂;第二、要好听,也愿意听;第三、它一定是很动人的,是能够打动人心的音乐,是走心的音乐,而不是简单的技巧的炫耀。”《有爱才有家》主题歌旋律贯穿全剧,音乐形象鲜明、准确。这部剧的音乐是作曲家吃透剧本、唱词后,投入到人物里面去酝酿出来的。国家一级作曲杨双智说:“原平老师的两部戏我都看了,第二届中国歌剧节看了《八月桂花遍地开》,第三届中国歌剧节是《有爱才有家》,两部戏我都非常认可。相对完整性来说,这部更好。”

歌剧《江姐》作曲家羊鸣老师评价到:“我十分崇敬作曲家王原平,他的音乐把握得非常好,而且不温不火,感情到位,做到了歌剧以‘歌’当头。”这位八十四岁的作曲家深情地对主创人员说:“我写歌剧的时候是一九五几年,我参军的年代是把最朴素的东西交给人民,让人民去领会艺术的美,让他们去享受它的美。发展到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文化水平都提高了,我们需要更好地为人民去服务。歌剧的生命在人民手中,要多到群众中去演。创作者爱人民,写出来的作品才能被人民爱。”

猜你喜欢

杨帆福利院作曲家
福利院的孩子
长大可当作曲家
BABY,COME BACK
日本儿童福利院频传性侵丑闻
长春|大爱筑家
浅谈王西麟的音乐道路
新高度
猫咪成长史
我学会了
假期(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