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钟远洋《伤寒括要》考

2018-11-13谢朝容

图书馆界 2018年6期
关键词:小天刻本玉林市

谢朝容

(玉林市图书馆,广西 玉林 537000)

清代鬰林(今玉林,下同)中医名著《伤寒括要》是鬰林州州佩村(今玉林市玉州区州佩社区)名医钟远洋于嘉庆年间撰写的一部医书,流传下来的版本有清道光和光绪年间刻本。玉林市图书馆藏《伤寒括要一卷附诸方一卷》清道光刻本于2014年4月入选第三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珍贵古籍名录》。钟远洋《伤寒括要》是由玉林人自己撰写并刻印成书的古代著作之一,又是玉林中医史上较早编辑刊行、影响较大的中医著作,是一部珍贵的地方人士著作和地方出版图书,是玉林市宝贵的地方文献资料,对研究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历史医药状况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对研究玉林市的中医发展历史和书籍出版发展史等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1 钟远洋《伤寒括要》的成书与流传

1.1 成书缘由

自汉末张仲景《伤寒论》成书后,注疏、研究《伤寒论》之风甚浓,明代陶华在《伤寒论》基础上吸取了宋元以来伤寒诸论,结合一般的治疗外感病的经验以及民间验方,著成《伤寒六书》,后人纷纷仿效此法,出现了以《伤寒论》为主,又补充历代论治及医方的著作。到了清代,此风更盛。明末清初,名医李中梓撰写了《伤寒括要》一书,形成注解研究《伤寒论》的“通俗伤寒派”。清嘉庆年间,广西鬰林州州佩村钟远洋在习医多年的基础上,借鉴仲景《伤寒论》之说,以“总期不悖乎仲景之旨”,“广稽众说,汰其繁杂,撷其精华”,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撰成一部流芳百世的医书,同样命名为《伤寒括要》。

钟远洋《伤寒括要》全书1册1卷附诸方1卷,分“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传经、合病并病、两感、表证、里证、阴证、阳证、阴盛格阳、阳盛格阴、发热、恶寒 背恶寒 恶风、头痛、项强 项背强 身痛、烦躁 懊 农、自汗 头汗 手足汗、潮热 蒸蒸发热 时热、谵语郑声、渴症 小便、舌胎、胸胁满痛、呕吐 哕、往来寒热 如疟寒热、目眩耳聋、腹满痛 少腹满痛、热利寒利、但欲寐、咽痛、气上冲、饥不欲食、手足厥逆、神昏狂乱 蓄血发狂、循衣摸床、停饮、喘急短气、心下悸、战震栗、呃逆 噫、结胸 痞鞭、发黄、斑疹、衄血、吐血、大小便脓血、热入血室、颐毒、狐惑、百合、食复劳复 房劳复 阴阳易”等五十四目。每目下细说此目的名称、症状。后附药方。药方名下,注录药名、种类、药量,录载药一百六十则。

1.2 作者勘误

关于《伤寒括要》一书的作者,史料记载有不同的提法。据玉林市图书馆藏本《伤寒括要》清道光庚子年(1840年)莲义堂新刊小天别墅藏版刻本考证,《伤寒括要》著者为钟远洋,钟章元为校刊者。但后人常常把钟章元误为《伤寒括要》的原著者。更有甚者,把钟承祺也纳入《伤寒括要》著者的行列。最典型的是《玉林市志》(1993年版)记:“清代中叶,鬰林州、兴业县从事中医者多属从师、祖传或自学出家,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治病往往偏用一方一药。造诣较深的多是不能进入仕途的秀才。清道光六年(1826年),州珮村癸未进士钟章元父子公孙合著的《伤寒括要》,在两县流传颇广。”

钟远洋,字雅庵,祖籍广东东莞,世代行医,是鬰林五属(今玉林市、贵港市范围)有名的儒医。《(光绪)鬰林州志》卷十三选举封典下有其条目,录为“钟远洋,以子章元孙庆魁贵诰赠奉政大夫,晋赠中宪大夫”。其子钟章元,字霁庭,清道光三年(1822年)癸未科进士。钟章元曾任职陕西清涧、邰阳县知县、绥德州知州,从五品,为官不久即以“母老告养归家”,《(光绪)鬰林州志》称其“性嗜学,博极群书,即至星历医卜,靡不通究”,是清末鬰林五属有名的学者,成就和声望远远高于乃父。钟章元之孙钟承祺,是光绪己丑(1889年)进士,曾钦点内阁中书,任湖南省长沙知府、道台等职,后辞官回乡从医并广开药店,一直为后人所称颂。由于钟章元、钟承祺的名气和才能远远超出了钟远洋本人,兼之史书对钟远洋的记载几乎没有,故后人常把钟章元误为《伤寒括要》的原著者,《玉林市志》(1993年版)所述之“钟章元父子公孙合著”表达有误。

1.3 流传和保存

钟远洋《伤寒括要》主要在原鬰林五属的行医者之间流传,由于发行量不大,流传范围不广以及战争、政治运动等原因的影响,传世稀少,文献资料记载较少。1977—1980年间,玉林市图书馆曾开展大规模的文化遗产抢救工作,广泛收集、保存和整理了一大批古籍,馆藏《伤寒括要》一书就是该馆工作人员从原书作者钟远洋的后代手中寻访所得,所得之本也是钟氏后人保存的唯一藏本,此后,虽经多方寻访,均未发现该书在民间流传。因当时的信息检索条件所限,玉林市图书馆曾把馆藏《伤寒括要》误定为国内孤本。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玉林市文化艺术市场特别是民间收藏的发展,在玉林民间收藏人士中曾发现有《伤寒括要》一书出现。原玉林市中医院院长陆书诚,通过在民间收藏者中寻访,收藏了《伤寒括要》清道光庚子(1840年)版残本,并对该书进行点校,1990年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伤寒括要》(点校本)。在藏书机构收藏方面,目前已知的古本收藏情况为:玉林市图书馆藏1册,为清道光庚子刻本;广西桂林图书馆藏1册,为清光绪戊申刻本。1990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伤寒括要》(点校本),被广西区内的各类图书馆收藏,如玉林市图书馆、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梧州市图书馆等。

2 钟远洋《伤寒括要》的历代版本

钟远洋《伤寒括要》有文献记载的版本主要有四种:一是清道光元年(1826年)版;二是清道光庚子年(1840年)莲义堂新刊小天别墅藏版刻本;三是清光绪戊申(1908年)新刊小天别墅藏版刻本;四是当代陆书诚点校本(广西民族出版社1990年7月出版)。今存可见版本有三种,分别为:清道光庚子年(1840年)莲义堂新刊小天别墅藏版刻本,存玉林市图书馆;清光绪戊申(1908年)新刊小天别墅藏版刻本,存广西桂林图书馆;当代陆书诚点校本(广西民族出版社1990年7月出版),藏玉林市图书馆、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梧州市图书馆等多家图书馆。

2.1 清道光元年(1826年)版

清道光元年(1826年)版一说主要来源于《玉林市志》所述。《玉林市志》(1993年版)第二十九篇第一章第四节医疗下有云:“清道光六年(1826年),州珮村癸未进士钟章元父子公孙合著的《伤寒括要》,在两县流传颇广。”

据玉林市图书馆藏本《伤寒括要》钟远洋自序考究,《伤寒括要》一书最早成书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至清道光六年(1826年)间隔了20年,依常理推断应有抄本或刻本印行。但观其后印行的《伤寒括要》道光庚子年刻本和光绪戊申年刻本,均未提及该书曾于道光六年刊行,且无抄本或刻本流传下来。此外,钟章元是清道光癸未科进士,道光六年应该是他任职陕西之时,是否参与该书的编纂和校刊工作值得商榷。《玉林市志》所题之“钟章元父子公孙合著”在时间范围上更显得牵强附会。因而,清道光六年(1826年)版一说疑为有误。

2.2 清道光庚子年(1840年)版

玉林市图书馆藏本《伤寒括要》即为清道光庚子年(1840年)莲义堂新刊小天别墅藏版刻本。在全国古籍普查平台上,版本著录为清道光二十年莲义堂刻小天别墅藏版,图书内封牌记内容为道光庚子新刊/伤寒括要/小天别墅藏版。小天别墅是钟章元的书房名字,印坊莲义堂情况不详。全书1卷1册附诸方1卷,书高22.5厘米、宽13.4厘米,版匤高18.2厘米、宽11.3厘米。全书60页,半叶8行,行23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四周单边,单鱼尾。刻本书末空白页处有手抄黃疸经验方,为原藏书者抄录的民间验方。

2.3 清光绪戊申年(1908年)版

广西桂林图书馆藏本《伤寒括要》即为清光绪戊申年(1908年)版。在全国古籍普查平台上,该书版本著录为清光绪三十四年鬰林钟章元刻小天别墅印本,图书内封牌记内容为“光绪戊申新刊/鬰林州城内/翰文堂发兑/伤寒括要/小天别墅藏版”。

2.4 当代陆书诚点校版

广西民族出版社1990年7月出版。该书由陆书诚据钟远洋《伤寒括要》清道光庚子年(1840年)版点校付梓。陆书诚为玉林市中医院的名医,以发扬中医学遗产、弘扬伤寒之学为己任,对原书不注释、不语译、不删节、不改编,仅将原书改为横排本,加标点。该点校本属国内首次对钟远洋《伤寒括要》的整理。

3 钟远洋《伤寒括要》的文献价值

3.1 文献记载

有关钟远洋《伤寒括要》的文献记载,主要见于1934年出版的《广西省述作目录》和1993年出版的《玉林市志》。《广西省述作目录》在医学和卫生类下辑录钟远洋《伤寒括要》的出版时间为清光绪,备注为家刊。当代出版的《广西文献名录》《玉林市文化遗产》等书亦有记载。

3.2 学术研究

对钟远洋及钟远洋《伤寒括要》的学术研究较少,通过百度搜索和全国图书馆参考联盟等图书馆系统专业检索工具只检索出数篇学术论文和述评。从检索成果来看,对钟远洋及钟远洋《伤寒括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钟远洋《伤寒括要》原文的整理。1990年,玉林陆书诚对原书进行点校整理,广西民族出版社同年出版了《伤寒括要》一书。二是对钟远洋《伤寒括要》的学术思想进行研究。参与研究的学者有彭君梅、陆书诚等人,发表的论文资料有4篇,分别是:1989年,陆书诚在《中华医史杂志》发表《钟章元及其〈伤寒括要〉》。2001年,谢朝蓉的《〈伤寒括要〉考订》一文在《玉州区文史资料第3辑》刊载,印刷过程中因校对不严,错别字较多。2008年,彭君梅在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上发表《钟远洋〈伤寒括要〉校勘、献疑及商榷》一文。2011年,彭君梅、林怡、戴铭在《时珍国医国药》杂志发表《钟远洋〈伤寒括要〉的学术思想及价值》论文。三是对钟远洋《伤寒括要》的辑录、推介等。主要体现在玉林地方编辑出版的各种文化典籍中收录有关钟远洋及《伤寒括要》的资料。如笔者撰写的有关《伤寒括要》主要内容和版式、版本等的资料分别收录在《玉林市志·艺文志》和《玉林文化大典·典籍篇》《玉州区文史资料》等地方出版物中。

3.4 学术价值

该书注重实用,以证为主,按证类目,先撰正文,后附按解,每抒己见。先阐六经,分阴阳,别表里,辨寒热,然后以证为纲,按证论治。季绍良先生认为:钟远洋所撰《伤寒括要》一书,“秉承医圣《伤寒论》原旨,对论治伤寒六经提出自己的见解,并首先提出“三阴亦有合病”之说。该书最大特点是结合广西少数民族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偏重临床实践,富于地方特色”。陆书诚也认为:钟远洋对六经的认识,注重外邪属性对疾病的影响以及注意表里病理机变进行辨证论治。其“三阴亦有合病”的论点在古籍文献中属首次发现。至今桂东南一带医者常以“夹阴”论治伤寒而收效明显,亦多受钟氏这一观点影响。彭君梅等学者则认为钟远洋《伤寒括要》的学术思想及价值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按证类目,括要伤寒;二是阐发六经,要言不烦。指出其对六经病症的认识切中要害,主六经无再传论,倡三阴、阴阳合病说;三是临证辨治、特色鲜明。指出其重视脉诊,推崇舌鉴,长于对比,把握先后。“三因”制宜,灵活变通,审证求因,善用吐法;四是广稽众说,撷其精华。不囿于逐条注疏之旧套。全书选用了《敖氏伤寒金镜录》、《类证活人书》、《伤寒舌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等不少参考书籍,并对历代学者论点的引证多达近四十家,堪为考察和了解岭南地区医药状况的珍贵史料。可见,钟远洋《伤寒括要》对研究《伤寒论》及考察岭南地区医药史况、指导中医临床实践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对研究玉林地方医学和保护、整理、挖掘地方文化遗产具在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小天刻本玉林市
和刻本《事林廣記》中所見宋詞——《全宋詞》未收《迎仙客》詞六首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墨韵书香
绘颜绘色
玉林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TSH切值在GSP分析仪上的设定
密韵楼藏元刻本《南丰先生元丰类稿》版本关系初探
古人做书为什么不加页码
中场休息
机械手臂采摘忙
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