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服务全面小康的出版业

2018-11-13柳斌杰

现代出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出版业图书文化

◎ 柳斌杰

当前,中华民族复兴的具体任务是,打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战,奋斗三年,实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到2020年初步实现国家现代化,使全体人民富裕起来,过上全面小康的生活,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奠定扎实的基础。面对实现小康这样的大局,我国出版业要不失时机地深化改革、融合发展、增强活力、多出精品,发展建设小康、面向小康的出版业,为小康社会阅读服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一、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是出版业的重要任务

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新阶段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部署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继续推进党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动员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为什么叫作伟大斗争呢?从当前国际国内的环境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着和过去不同的新的斗争,无论国际国内都是相当复杂的。国际角力变幻莫测、国际斗争相当激烈。敌对势力对中国崛起的遏制,构成了好几个压力;朝鲜半岛动荡不定,南海问题时起时伏,周边关系也相当复杂;国际反恐任务艰巨,恐怖势力也威胁着中国;国内也有“港独”“台独”这样的恶势力和民族分裂分子的破坏,维护祖国统一面临挑战。可以说,中华民族或者中国共产党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都要进行斗争。不斗争就没有好的环境、好的形势。出版界经常看到这样那样的信息,也会看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首先要了解我们党必须进行的伟大斗争。

伟大工程,是指党的建设这个伟大工程。在四个全面的布局中,党的建设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的基础工程。中国实现现代化、民族复兴,没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不行。这个坚强领导要靠实践锻造出来,不是自然产生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应该说是这五年最显著的成绩,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一大批腐败分子已清除出了共产党。但是任务依然艰巨,反腐败斗争一刻也不能放松。十九大以后仍要从严治党,继续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伟大事业,就是要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全面落实。这五年,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今后的任务会更艰巨。经济建设方面,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意味着投资没有重点、消费没有热点、出口没有落点,完全要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的轨道上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开拓国际发展格局,也有在更大的空间上寻求经济发展的考虑。政治建设发展很快,但依法治国、行政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的完善都是要攻坚前行的。社会建设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是问题仍然很多,教育的问题、医疗的问题、社会保障的问题、老年人的问题,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依然相当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生态文明建设这几年下了最大的功夫、最大的决心,有所好转,恶化的趋势得到了遏制,但是修复生态,要恢复青山绿水、保持清新空气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至于文化建设,是我们从事文化产业的人士需要身体力行的。这都要求我们继续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保障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党的十九大之后,全国各条战线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新高潮。新闻出版战线,作为党的意识形态的重要力量、文化思想工作的主力军、主流价值传播的主阵地,义不容辞地要担负起自己的政治责任,旗帜鲜明地率先行动,为全国人民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服务。党的十九大召开前的一段时期,新闻出版战线已经投入了战斗,大力宣传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在“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布局的各项工作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重要经验和重点亮点,产生了广泛影响,为十九大召开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中国出版协会人民出版社工作委员会及时召开了工作会议,具体安排了十九大重要文献的出版、翻译、印刷、发行、服务等工作,保证及时、准确、快捷、高效地把十九大文献送到党员、群众手中,为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创造物质条件。全国各地的印刷、发行单位,已经做好了一切工作准备,按照中央的部署落实相关措施,以高质量的印刷、全方位的发行和多形式的陈列、展示、销售,为基层党员、群众服务,让十九大文献尽早与公众见面。这是新闻出版战线优良的光荣传统,也是讲政治、讲大局、讲责任的集中表现。这种精神应继续发扬光大。

党的十九大是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因为在十九大期间有几件大的事情: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0年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2021年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按照小平同志所讲的,到202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制度要基本上定型。党的十九大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中国也将会迎来一个新时代,用最通俗的语言讲就是由站起来、富起来要进入强起来的阶段。怎么强起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国际国内都会非常关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非常关心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所确定的方向、目标、任务,以及所要奉行的一整套对内对外的政策体系。回答这些问题,必然会有一些新判断、新思维、新思想,必然会带有新阶段、新时代的一些特征,需要我们很好地学习领会。

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是当前的一个首要政治任务。出版界一定要跟上这个形势,在出版战线上积极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把思想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这不仅仅关系到政治性的出版社,也关系着所有的出版工作,不管是出版文艺作品,还是科学作品,还是通俗的出版物,下一步工作中都要贯彻落实好十九大精神,体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

二、加快实现建成出版强国的目标

十年前提出了把我国建成出版强国的奋斗目标,得到了中央的支持,李长春、刘云山、刘延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一致认为,这是我国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标志之一,应当努力奋斗,如期实现。

经过七年的奋斗,我国出版业由大变强的步伐大大加快,许多硬指标已经位居世界第一。据2016年年度报告,从文化角度看,我国全年出版图书50万种,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总印数、总印张数、总发行、总出口、总收入全面实现了增长,优秀图书、精品图书比重上升,获得了文化界、学术界和广大读者好评。数字出版继续以年均30%的增幅领先业内,占据了数字文化产品的主流,丰富了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教育、网络阅读的精神内容。报纸、期刊、音像、电子等传统业态也都平稳发展,有些还略有增长。总体上满足了文化、时政、科学、技术、学术、对外传播的需要。

从产业角度看,出版业营业总收入达到23596亿元,同比增长9%,资产、利润双增。最大亮点:一是集团公司持续发力,108家出版公司占了总营业收入的74.5%,资产总额占了84%。特别是上市的集团公司,高速增长,出现了16家上百亿的出版公司,有多家公司超过300亿;两家公司已接近500亿。二是数字出版强势增长,营业收入达到5720.9亿元,占据出版门类的第一位。三是发行业实现了全面增长,全国出版物发行单位实现出版物销售总额3498.69亿元,同比增长7.2%,线上线下的图书销售都在增长,特别是公共服务市场和多功能服务新市场出现了持续上扬的好势头。

从国际比较看,中国已经成为一流的出版大国,无论是出版产品的数量,还是技术能力、产品制造的质量,都与发达国家比肩前进,成为全球书展、书市、市场投资的主要力量。版权贸易、实物销售、图书交流都居世界的前列。特别是中国出版企业的国际投资能力和兼并重组的势头,令国际出版界感到震惊。国际出版协会主席多次讲到:21世纪的出版是中国世纪,没有中国出版的参与就不是国际出版。

这些成绩,都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也是中国出版业团结奋斗的巨大成就。当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出版业还有许多短板,建设与中国地位相称的出版强国,还要打几个硬仗、补强短板:

第一个短板是内容创新问题。中国出版已经有了数量,但质量还不够,能够进入世界图书排行榜中的书还很少,在内容创新上还不适应国际化的竞争。有些出版社开始有了苗头,如中信出版社瞄准国际高端,策划出版引领世界的图书,方向是很对的,但是才刚刚起步。具体的弱势在什么地方呢?一是缺少引领世界思想文化的经典,拿出来的东西都是过去人家讲过的、说过的、出过的,写不出来新的洞察世界的经典。就从联合国列入人类记忆的作品来说,中国就没有几本,我国古典书籍那么多,只有《黄帝内经》入了人类记忆,当代的没有。要想办法把内容创新提上去,一年能出两本进入世界排行榜的图书,那就相当了不起。二是体现人类共同关怀的重大文学作品很少。国际一些活动评选世界优秀文化作品,标准是体现人类共同关怀的重大文学作品。中国作家的视野过窄,表现人类共同命运重要题材的作品太少,这就是我们不能站在世界高位的重要原因。三是科技创新和学术前沿的著作不多。过去是科学技术水平限制了我们的发展,现在我们科学技术已经进入了前沿,应该说能够产生一些世界顶级的科学作品了,但是现在也还没有出来相应的著作。四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作品也还不多。我们一些在国际上获奖、得到国际认可的优秀作品,往往在国内还受到非议,使得一些很好的作品在国内不能生产出来,这也是一个问题。我在这个问题上一直坚持一个态度,就是在文学作品讲述中国故事方面,应该包容一些。比如,有的作家终生就生活在一个县,生活经验限制了创作素材,有些人说这个中国故事讲得没一点“高大上”、把中国讲歪了。如果是这样一种心态看出版,中国在这方面的作品前景堪忧。五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作品还比较少,只有网络文学上了“现象级”。国内的评价认为出版内容如何如何好,这是一方面;但是文化要有世界影响力,还须有比较视角,注意世界读者、世界公众的评价。

第二个短板是融合发展问题。融合发展是中央提出的新闻出版发展战略,通过融合出版来倒逼企业改革,打破目前一些体制机制障碍。融合出版也是一个很艰难的问题,有经营体制上的障碍,国有和民营的框框没有完全突破;有机制上的障碍,单位所有制、地方分割这样的机制还没打破;有政策上的障碍,有些政策强调了一方面但是遏制了另一方面,比如有些措施保证了出版社的正确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但是又限制了百花齐放、影响了另外一方面的发展。人才问题也还是个难题,基于身份限制,优秀人才很难流通。许多人不是干不了,而是不能干,没有创造性劳动的机会。生产文化根本是人才问题,因为它没有复杂的机器设备,没有工业生产线,完全靠人。出版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人脑加电脑,人脑创作思想内容,电脑提高劳动效率。一个编辑一个思路,一样的稿子可以编成这样也可能编成那样,完全是人的智力作用。另外,还有一个文化与技术两张皮的问题,一些公司拥有技术没有文化,一些出版单位拥有文化内容资源,没有技术、传播平台,这就限制了各自作用的最大发挥。畅销书为什么多是民营工作室策划的?因为高水平人才到那里去了。

第三个短板是企业活力问题。上市公司实现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活力较强,因为分配奖励都是自主进行的。但是大多数出版社依然执行统一的管理体制,企业缺乏活力。从现代企业制度来讲,企业的活力来自于利益共同体。为什么资本主义企业劳资之间的矛盾没有像过去那样尖锐、对抗呢?原因是它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资本家把股份分给工人、技术人员,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保持了利益的稳定。我们早就提出要实行员工持股、管理层持股,让企业的员工都感觉到是企业的主人,把企业变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但进展得非常缓慢。前几年决定在上市公司试点,已经试点了好几年,也没在其他企业进行推广。国家大型企业都在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出版社要把企业做活,一定要让员工感到自己真正是企业的主人,要创新分配制度、奖励制度、激励制度,营造企业良好的管理体制。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创造,没有这个活力不行。

第四个短板是供需平衡问题。总体来说,出版产品存在着结构性过剩,既有生产过剩的问题,也有市场需要图书供货不足、存在大量进口的问题。这就有一个供需平衡的关系,表面上看来是多了,实际上还有缺的。怎么实现供需平衡?下一步,要借助大数据对市场进行精细管理,准确了解读者需要哪一方面的书,哪些读者需要什么层面的书,使得生产目的更明确、销售更精准,解决供需平衡问题。当然,出版社流转过程的产品积压,跟生产过剩是两码事。出版是一个周期性的活动,图书是长销产品,在出版过程中有一部分库存是正常的,并不是过剩。比如,每年出版图书50万种,但每年动销的大概有260多万种,这就说明以前出版的书还处在继续销售的过程中。有价值的书可能要销上几百年、一千年,例如“四大名著”每年销售都排在小说类书的前列。当然,有些制度是不是要改革,还值得研究。比如,现在出版社出库就要交税,大家为了合理避税,先把它列入库存、在途销售,这是会计制度上的一个制约。出版供需平衡要看实质,否则被认为是生产过剩,生产力就会被人为限制,增加发展的阻力和难度。

第五个短板是法制保障问题。出版运行及相关的权利和义务都应该受到法律的保障,这方面还要进一步完善。行政性的管理方法、管理措施有时会给出版企业带来损失。可能出版投资小一点,大家反映不强烈,像电影反映得就很强烈。有些电影投资很大,一个环节不过关就不放行,损失巨大,缺乏公正透明的法规。《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制定,就对电影审查标准的公开透明提出了明确要求。出版不像电影那么投资大、问题突出,但是制度上也要有投资者权益的保障。要加强立法,明确标准,为出版业提供保障。这种法律保障在国际上也是有效的,很多国际争端,国际上是认可当事方的国内法的。

三、在十九大旗帜下攻坚前行

党的十九大,是中国“强起来”时代的开始,要强就要打几个攻坚战,例如深化改革的攻坚战、全面小康的攻坚战、脱贫扶困的攻坚战等。出版战线也要打攻坚战,就是建设世界一流的出版强国,为中国“强起来”做贡献。

第一,高举旗帜,担当创造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任。十九大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再次重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这就是我们的方向,这就是我们的道路。出版业要率先举起这个旗帜,担当起创造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任。首先要把创造放在首位。创造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各个领域都要以创新为驱动力。过去的出版侧重传承,传承中国优秀文化,传承前辈的出版事业,大概90%以上的作品都是传承的,创造的不多。十九大以后,希望各个出版社在选题策划、出版计划里多增加一点创造性文化的分量,创作出与这个时代、伟大事业相一致的新的文化作品。一些地方出版社,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策划了一批崭新的适应新时代的选题,聘请了一批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作者,有的还建立了专门的作家、科学家工作室,这个方向是很好的,就是增加创造能力。重复出版、传承方面的出版也要有,但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创造性的要多一点。创造确实有风险,要靠大家的文化担当,出版家必须要负起这个责任来。其次就是选择传播先进文化。出版业是传承文化的,传承是重要的责任,这个传播要选文化的精华,主要放在先进文化方面。先进文化就是符合优秀传统、发展规律和时代要求,能引领时代前进的文化。特别是要围绕十九大所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问题,创造出一批各式各样的新作品来,跟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创造中国出版新高峰。

第二,深化改革,继续当好文化产业主力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分配制度、管理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等这些既定的改革任务还要继续完成。重点谈论下供给侧改革的问题。出版业已经结束了短缺时代,且出版市场存在结构性过剩的问题,这就要求出版业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目前改革的重点。运用互联网思维转变思路,从服务出发,以用户为中心,改善出版供给侧结构,大力促进出版消费。一是把以编者为中心的出版转到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的思路上去,运用大数据掌握读者细分的市场需求,策划出版受读者欢迎的图书。二是要立足个性化、对象化、分众化的阅读趋势,丰富出版选题和产品供给,跟风出版、通用产品、大路货等将会大量减少,必须注重各类读者的特殊需求,生产特色的出版产品。三是做好公共服务的优质产品的供应,满足全民阅读、干部读书、公共阅读、教育教学等刚性需求。四是开发高端、原创出版产品,为高端读者、国外读者和研究学者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推动国际图书市场开拓和文化“走出去”,供应境外读者。五是加强数字内容的创造和供应,为在线、视频、移动阅读的大众,提供优质、高雅、便捷、及时的阅读产品,这类出版的空间、平台、潜力都很大。

第三,深入融合,大力创新出版的新业态、新形态、新产品。融合发展是党中央一个重要决策。现在我们面对两个文化场,从出版来说,有一个转场阅读的问题,读者从书上转到线上;从新闻来说,是从官方走到民间;过去新闻传播是官方一统,新媒体开拓了民间传播,其新闻源、新闻信息、表达方式都来自大众。这样一种现象存在的时间长了,就形成两个文化场、两个舆论场、两个阅读群。融合发展,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两个文化场、两个舆论场、两个阅读群的问题。融合发展,从硬的方面说,有技术的融合、体制的融合、机制的融合;从软的方面说,有内容的融合、形式的融合、传播平台的融合。对出版业来说,一要创新业态。不能只抱着纸质出版的业态,要有新业态的视野。总书记要求要打造一批多业态、多形态的大型主流媒体和新型的传媒出版集团,来传播中国的思想、中国的方案、中国的文化,创新出版的业态,纸的、在线的、数字的、移动的,使出版实现多业态发展。二要创新形态。同一种产品也要不断创造新的形态,努力开发新形态的图书,以适应不同需求。现在有听的书、看的书、读的书、唱的书,特别在儿童书里体现得比较充分,新形态的图书不断推出,很有新意,全球欢迎。三要创新产品。就是一本书满足多方面的阅读需求,印刷阅读、光电阅读、数字阅读都能满足。人民出版社出过一本政府工作报告的多媒体书,能读、能听、能上网、能视频。这样的新产品附加值高,人们也喜欢。出版业融合发展的目的就是要推出新业态、新形态、新产品,突出出版为主的产品,发挥主场作用,而不是融合到别人那里去。

第四,开拓市场,深化出版国际交流。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文化也要走进国际市场。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当然要靠市场。一要从出版策划、渠道拓展、读者群体培养等全方位下功夫,从内容、形式、技术含量各方面来提高竞争力。二要更加重视运用版权输出的方式。输出版权,能够利用别人的出版渠道来传播 我们的思想文化,是文化“走出去”的一个重要形式。这些年我国版权贸易大幅增长,一年有13000多种图书进入外国市场。这些版权每年在国外生发出几千万册图书,国外的版权方在他们的国家主动销售,比我们去卖书效果好。三要有国际眼光,让高端图书在国外不仅能展而且能销。现在我国多数图书是只能展不能销,这对出版社意义不大。最好能在国外销出去,包括数字出版产品。比如,中国网络文学,在外国有大量付费读者,形成国际热点文化。四要加强国际出版合作。不拘形式,既可以兼并重组,也可以投资合作,只要能够更加接近国际读者。比如,人民卫生出版社跟美国医学会合作,与美国医学出版业务融合发展,出版传播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最新的药物和健康知识,进入全球的供应链。五要走出去办社办店,本土化经营。比如中国青年出版社伦敦分社,十年来坚持出版英文的中国主流文化图书,吸引了英国上层读者,连英国王室都是他们的用户,真正有了影响力。以上这些国际化合作方式非常重要,比从国内出书走出去展销省力得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出版业图书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班里有个图书角
曙光初现了,出版业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新闻出版业“十三五”规划调研座谈会在长沙召开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