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积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2018-11-13王道瑞

海外文摘·艺术 2018年21期
关键词:史料课件历史

王道瑞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实验中学,山东泰安 271400)

引言

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使教育教学迎来新的发展期,近年来,以微课为代表的信息化授课方式得以推广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日愈凸显,新时代教师一定要具备互联网信息搜寻、汇整、积累的能力,历史教师若是想要强化授课效率则一定要将以往固化的课堂授课内容同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合于一体,将更多的注意力聚焦于史料积累上。

1 史料积累同信息技术相结合,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有效的课堂气氛催化剂,兴趣充足,才更有精力去学习,司马迁所编著的《史记》记载了从皇帝到汉武帝这段时间内的史事变迁,其中也包含形形色色的神话典故、规章机制等,这些内容皆可以充当中古代史教学的补充素材,但由于过于纷繁杂乱,要经过一定的梳理汇整,将其整理成条理清晰、内容连贯的授课素材,融入到多媒体课件当中,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国古代史中夏商周这段历史时,为了使学生可以对夏禹这一人物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可以引用《史记》中的记载“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将夏禹的生平经历通过多媒体软件制成形象的画面,再融入一些雅致的古典背景音,给学生带来视、听觉上的双重感官体验,将史料中夏禹的生平贡献通过多样、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以此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在这种有趣、融洽的氛围中也更愿意参与讨论,此外,引用史料古文也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文学素养。

2 通过历史名人阐述史实,击破疑难点

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因距我们的现实生活时间太过久远,很多内容生涩难理解,加之各知识点间上下关联性不大,现存的史资又较为有限,教师在讲解时很难完整地阐述出来,学生理解起来也存在一些难度,以往传统的历史课堂一般是由教师主导的,有时甚至直接照读课本内容,让学生画出所谓的考试重点,在这种“照搬照画”教学模式的束缚下,学生很容易生出烦躁倦怠情绪,长此以往,便逐渐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将信息技术同史料积累巧妙融合于一体,可以有效解决好这一问题,比如教师在讲解“秦王扫六合”一节的内容时,便可以试着如此导入:选取《史记》当中的有关素材整合为讲课课件,融入电视剧《秦始皇》的主题曲和精彩的电视片段,使学生在观看课件的同时对即将讲解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掌握,然后设置问题“我们观看的影视剧是否完全贴合历史记载呢?”,学生被影视剧调动起探求欲开始仔细思索,教师接着引用《史记》中的记载“秦王政立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号为始皇帝。始皇帝五十一年而崩,子胡亥立,是为二世皇帝。三年,诸侯并起叛秦,赵高杀二世,立子婴,子婴立月馀,诸侯诛之,遂灭秦。”先让学生自己浏览一下史料,然后试着自行翻译理解,然后发表观点,学生在学习真实历史资料的同时还做到了史论结合,强化了他们对秦朝这段由盛转衰历史的深入理解。此外,对于这节内容中涉及到的一些典故、成语比如孟姜女哭长城、焚书坑儒等等,可以让学生自行组建研究小组,将这些典故排练成情景剧,在课堂上演绎,通过排练情景剧的方式,使学生深入角色之中,既深化了学生对历史的感触,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3 信息技术同史料相结合,使课堂更为缤纷多彩

历史记录了人类文明的前进轨迹,包罗万有、广博深奥,各个朝代、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起源、发展、人物、事迹等等皆包含在内,历史这一源远流长的学科尤其自身的独特性,要想学好历史便要通过真实事件以求其是,一方面要“求真”,另一方面要“求正”,历史的演进历程并非纯粹独立开来的多个历史事件的大杂烩,而是包含众多横向、纵向的关联性,时间、因果的关联性,一同组成繁复的历史体系。此种独特性的教学对于历史教师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初中阶段的学生受年纪、阅历限制,看待问题的方式尚不够深入,在教学历史这一深奥学科时一定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授课方法,将史料灵活地展现给学生。历史课本是万千史学家、学者的智慧结晶,每一章节都包含大量内容,若是一一拓展开来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在短暂的课堂时限内很难逐一细讲,这便要求历史教师强化课堂授课成效,尽量少费一些无用功,借助信息技术把纷繁的课程内容和历史资料形象清晰地展现给学生,此种授课方式最为简单且高效,一来强化了授课成效,二来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踊跃性,比如在复习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内容时,由于涉及到的战争、事件较多,学生极易混淆,教师可以将相关史料整理成课件,结合近代史的演进细化为侵略时和探索史,并绘制成清晰的历史简图,使学生不用耗费太多时间便可掌握基本的历史脉络,并了解各历史事件间的潜在关联性。

4 依靠信息技术搜寻更多史料,丰富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把互联网中海量丰富的史料资源带给学生和教师,如何利用互联网为教师供以便捷丰富的教学资源,如何引导学生于繁复多样的互联网史料资源库中及时搜集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这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走向先进化必须要及时协调好的问题。教师还可以依靠信息科技促成教学的延伸和扩展,互联网平台是一个无限宽广的资源交互平台,教师可以把授课课件及一些史料资源通过互联网分享到相关平台中,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在闲暇时间自行学习,结合自身实况选取感兴趣的史料素材加以研究和学习,夯实记忆,强化自身历史素养。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同史料积累的有效结合,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供以更为丰富的史料资源,历史教师要将更多的精力投诸在大型互联网资料库的引入上,全面、准确地运用信息技术资源,致力于发展和优化初中历史教学资源和史料素材监管体系,不断增添更多史料和学习素材,完善课堂授课的模式和内容,进而收获理想中的授课成效。

5 结语

总而言之,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于初中历史教学,特别是史料的积累中,有助于强化学生学习的踊跃性,构建生动的动作图像,突破课堂授课难点,此外在拓展课堂、丰富课堂授课内容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惟有正确看待信息技术手段的特色和优点,发现其价值,方可以科学、高效地应用它。历史教师要想有效强化历史课堂的授课成效,除了要持之以恒地增强自身史学素养,还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信息技术的研究上,强化信息技术水平,为变革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推进历史教学的现代化而不断努力,当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信息技术只是史料积累的辅助工具,而教育思想、教学手段的推陈出新才是最为关键的,惟有两方面彼此辅助、巧妙融合,才能真正促进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强化。

猜你喜欢

史料课件历史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史料二则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