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科学环境下的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创新

2018-11-13蒋冬英

图书与情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数据管理图书馆资源

蒋冬英

(1.广州航海学院图书馆 广东广州 510725)

随着开放存取(OA)运动而发展起来的开放科学代表了一套有关科学研究过程的方法, 通过研究人员与社会(组织)之间的研究协作和参与双向互动模式,提倡开放性、透明度和对知识的公开获取。 在开放科学环境下,出版商、资助组织、图书馆等相关主体需要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与职责, 以适应用户的需求和推动开放科学的发展。于图书馆而言,可以作为开放科学的推动先锋和拥护者,并在资源建设、服务供给方面创新发展。

1 从开放存取到开放科学

众所周知, 源起于对昂贵的传统出版模式不满和学术交流方式的转变迫切需求的开放存取运动,自2002 年2 月正式发布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宣言(BOAI)以来,经过近20 年的发展,开放存取的内容、方式、范围等均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开放存取的资源也早已不限于期刊,还包括数据、软件、代码等。开放存取运动的全面发展源于包括出版商、资助机构、多国政府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支持, 但自2011年美国众议院议员提出一项旨在禁止强制性开放获取公共资助研究成果的法案RWA以来,开放获取发展就进入到了一个开放存取政策更加细化和宽广、利益相关者相互激烈博弈的新发展时期,开放存取进展缓慢,各国政府也开始重新审视相应的政策,随着Elsevier 等出版商所实施的正手无节制抬高订阅成本、 反手向议员提供高额竞选资金等行动。 同时,学术团体、图书馆、科研工作者纷纷开展了反对限制性版权、 支持机构知识库成果提交等内容的活动。 如荷兰于2017 年提出了开放科学国家计划(National Plan Open Science)、 欧洲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European Research Libraries,LIBER)提出了“促进开放科学的声明”等。

在开展的诸多活动中,当属OA2020 最受瞩目。2016 年3 月, 德国马普学会等机构和学术团体发起了旨在实现学术文章免费在线存取及尽可能较少的受限使用和复用的《OA-2020 倡议》,倡议邀请全球高校、研究机构、资助者、图书馆和出版商共同努力, 将大部分传统订阅期刊转型为开放获取模式。截至2018 年12 月15 日, 已有36 个国家或地区的114 家机构签署了加入该倡议的意向书。 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广东科技图书馆、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学图书馆等我国多家组织也签署了意向书。

在广泛推进OA 运动的环境下,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出版商参与到科研数据的全周期管理及科研全过程中;另一方面,开放存取的资源特别是科学数据资源的科学化管理与普适应用已成为一门科学,包括开放存取所有内容,强调科研过程开放和共享、科研结果透明和公开, 开放科学也从概念构想走向了现实。 起初开放科学推进的重点是论文和数据的开放,但现在它已超越这一范围,并包含相互利用研究基础设施、开放且共享研究方法以及实现机器可读等内容。 2015 年10 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了《让开放科学成为现实》(Making Open Science a Reality), 标志着开放科学进入到了各国政策领域,许多国家将开放科学作为本国科技创新的抓手,如欧盟就将开放研究、 科学和创新政策作为社会发展的三大重心之一, 各国图书馆也都通过新开设的网站获取有关信息和趋势报告等科学信息。

2 开放科学环境下的图书馆定位

在开放科学的概念框架下, 由于科学家的科研活动可以自由和公开获取科学研究数据, 为科学研究的合作者提供了可重复性研究的基础, 原有科研生态正进入到了一个重构状态之中, 科研机构、学(协会)会等相关主体便也开始去重新定义自己担负的职责和角色。图书馆特别是科研型图书馆、学术图书馆也都在寻求符合这一环境下各用户群体需求的最佳定位。由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下属的机构研究、计划与评价委员会(ACRL Research Planning and Review Committee) 发布的《ACRL2017环境扫描报告》显示,开放科学及与其紧密相关的数字保存、开放式数据、研究数据管理、学术交流、开放获取和馆藏管理趋势、馆藏评估趋势等因素,将对学术图书馆的未来发展产生持续影响。2018 年7 月,LIBER 发布的 《LIBER 开放科学路线图》(LIBER Open Science Roadmap,以下简称《路线图》),对图书馆在开放科学背景下的当前职责及未来发展做出了较为明晰的界定。 鉴于LIBER 在世界图书馆界的地位,以及这份《路线图》报告是在2017 年LIBER发布的《2018-2022 LIBER 发展战略:研究型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推动知识可持续发展》(LIBER Europe Strategy 2018-2022: Research Libraries Powering Sustainable Knowledge in the Digital Age)报告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而成, 将在未来5 年引领欧洲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方向,且规划具有系统性、内容具有可操作性,聚焦开放科学环境下的图书馆角色与定位,因此《路线图》的研究结论、发展建议将为我们对图书馆角色的理解给予启迪。

成立于1971 年的LIBER,是欧洲研究型图书馆的主要联络组织,致力于反映欧洲学术图书馆、研究人员的利益及开放获取发展, 如今已经集结了来自超过40 家国家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的图书馆总计420 多家。 《路线图》指出,图书馆尽管将在开放科学环境下面临一些挑战, 但可以通过提高理念认知、参加培训、面向创新研究者开放研究数据、制定基础支持性政策、推进ICT 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开放科学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因此具有成为开放科学先锋和拥护者的有利地位。 《路线图》也指出,在开放科学环境下的图书馆要发挥积极作用、支持开放科学的整个研究过程, 一是图书馆要承担起研究数据管理和研究人员支持的重任。 如积极制定数据管理计划、开发数据管理工具、协助研究人员个人身份识别(如ORCID 和ISNI)及管理办法、为研究人员提供开放科学一站式服务、 保证研究成果具有互操作性等; 二是图书馆要勇于担当开放出版和开放获取的先锋。如提供开放出版相关培训、参与下一代开放评估体系建设与推广、 促进研究成果的再利用等服务。

基于《路线图》的上述研究结论及表述,笔者以为开放科学环境下的图书馆职责定位是: 图书馆已不再只是一个机构或社会的文献收藏中心、 知识保存中心, 而是一个能够保证用户自由开放存取的信息资源中心; 图书馆不只是资源的采购者和服务提供者, 而是一个能够保证用户服务得到公开满足的开放环境建造者、全研究过程参与者、开放出版与获取的推广者和开放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维护者。

3 开放科学环境下的图书馆建设

《路线图》还提出了学术发表、FAIR 数据、研究基础设施、评价与奖励、开放科学技能素养、研究诚信、公民科学等开放科学的七大核心领域。这七大核心领域反映了开放科学实践的优先事项, 也启示着图书馆若想要积极支持、参与和支持开放科学,就需要在这七大领域开展工作。 这七大领域又可划分为资源建设(如FAIR 数据、研究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创新(如学术发表、素养提升、评价与奖励、研究诚信、公民科学等)两大方面。因此,在开放科学环境下的图书馆实现转型与发展, 就需要在资源建设与服务创新方面有所行动。

3.1 开放科学环境下的图书馆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作为图书馆的核心业务, 是事业发展和各项服务供给的基础。 开放科学环境下的图书馆,除固有的期刊、文献、商业数据库建设外,还需在开放资源建设、数据中心建设、资源语义化组织以及软件工具开发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以为馆藏建设和开放科学发展战略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1)开放资源建设。 随着开放存取运动的发展,开放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日渐被图书馆及图书馆用户所重视,而作为开放科学重要特征之一的开放资源,也是图书馆参与开放科学发展、 在开放科学体系中角色、地位凸显的依靠基础。开放科学环境下的图书馆开放资源建设,就是对来自网络、机构知识库、商业数据库、 本地特色数据库等开放资源的整合与揭示,通过开放服务供其乃至全球用户使用。

(2)数据中心建设。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从“信息中心”向“数据中心”转型发展的步伐开始加快,众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图书馆成为“数据中心”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这一发展范式下开放科学强调的资源自由开放存取, 也就是对数据资源特别是科学数据等资源的自由开放存取。 图书馆数据中心建设就是要以丰富的馆藏资源为基础,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发一系列深层次的信息产品,并在文献单元和事实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用户需求,经过加工、整序、控制、揭示,将蕴藏在信息中有价值的部分挖掘出来,建成特定专题的知识型数据库提供给用户, 最终将图书馆逐渐建设成一个涵盖多学科领域、 支撑用户全周期科研服务的数据科学中心。

(3)资源语义化组织。语义化技术是当前图书馆在资源聚合、形式与内容交互、数据关联、知识发现等领域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资源的语义化组织就是逐一针对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资源,制定具有符合专业需求与本地馆藏特色的分类法与主题法,用语义化技术对资源进行语义关联、整合、组织、描述及知识呈现,编制如主题词表、资源分类表以为分类索引、智能检索、知识发现等图书馆服务提供资源基础。

(4)软件工具开发。 为方便用户在网络、移动及多场景环境下获取各类图书馆的资源, 促进开放学术交流,跟踪最新资源动态,图书馆需结合用户需求开发大量面向数据库利用、 用户培训、 图像资源检索、特殊需求接口的插件、API、应用程序、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软件工作,以便捷用户的资源自由、高效的开放存取。

3.2 开放科学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创新

图书馆的存在价值通过服务输出所表现。 开放资源检索、数据中心建设、资源语义化组织和软件工具开发保证了图书馆的服务将有丰富的资源基础,进而面向科学研究的开放共享服务、数据管理服务、各类开放教育服务、新媒体及移动服务有了实现可能。

(1)科学信息开放共享服务。 图书馆的门户网站、服务界面除依靠丰富的资源提供检索查询、文献传递之外,还需提供参考咨询、知识图谱等个性化服务。 同时为了便于不同平台和端口的系统进行资源存取,图书馆也需提供大量的接口和工具,实现科学信息的跨平台、跨系统开放共享。

(2)公共信息服务。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面向公众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如两会信息服务, 是其提供的主要服务内容。 开放科学环境下的图书馆用户群体既包括有较高专业化需求的科研人员, 也包括以获取公共服务、基本服务为需求的普通群体。开放科学环境下的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 就是以满足更多群体的基本信息需求为基础,向他们提供如就业、健康、卫生等方面的咨询、借阅等服务。

(3)数据管理服务。 数据管理特别是科研数据、科学数据管理是开放科学环境下图书馆最为主要的职责,面对不同数据类型及管理需求,图书馆需要制定适合事业发展与用户需求的数据管理政策。对用户提供数据管理服务,还可以借助相关的商业、公共平台、云平台为数据的运算与保存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4)开放教育服务。教育是图书馆的三大职能之一,而开放教育是开放科学的一种实现方式。开放科学环境下的图书馆开放教育服务, 就是开展如专业教育、职业培训、产品和信息服务培训、公共活动、研讨会及展览等服务内容。 在信息获取平台化、 网络化、移动化发展趋势下,图书馆开放教育还可以利用MOOC、 开放教育平台等为用户提供灵活的教育方式、丰富的在线资源。

(5)新媒体及移动服务。智能终端的普及应用让新媒体、自媒体等成为主要的信息服务传播渠道。开放科学环境下的图书馆新媒体及移动服务, 就是利用微信、Twitter、Facebook 等多种社交渠道, 向用户提供开放资源等信息的呈现、推送与定制等服务。

4 结语

开放存取运动的发展推动了开放科学的出现,而开放科学的深入发展又重构着这一环境下不同相关主体者的功能与定位。 图书馆全面参与和推动开放科学的发展, 就是要在资源建设与服务做出转型发展,将图书馆的资源建设范围不断扩展、将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不断升级。

猜你喜欢

数据管理图书馆资源
企业级BOM数据管理概要
定制化汽车制造的数据管理分析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图书馆
数据挖掘在学生成绩数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数据挖掘在学生成绩数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