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量感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2018-11-12朱国红

新课程·上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中低年级量感小学数学

朱国红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感受数量、形成量感的重要时期,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要注重学生量感的培养。就小学数学中低年级量感培养进行了探析,分析了小学生量感缺乏的表现和原因,提出了培养小学生量感的有效措施,旨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低年级;量感

量感是一种感觉和感悟,也是一种很直观的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触觉、视觉等感官来对物体的重量、大小和长度等方面的感受,在小学数学中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学习到长度、面积、重量、数量等单位,而教师往往很容易忽视学生的量感培养,导致学生缺乏量感,做题的时候就会闹出一些笑话。针对这些情况,教师一定要引起重视,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同时也要加强学生量感的培养。

一、小学生量感缺乏的表现和原因分析

小学生在学习相关的计量单位时,虽然能够通过教材来理解这些单位,但是对这些单位的理解只存在于表象阶段,往往仅凭借感觉来运用计量单位,对物体的面积、重量的估算会出现很大的偏差,对于数量单位减的换算也常常掌握不好,这些都是学生量感缺失的表现。小学中低年级数学学习中学习的“量”都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没有结合实际生活来讲解这些数量单位和关系,而是过于依赖教材,没有深入结合实际生活教学,而学生由于自身生活经验的不足,并且不同学生之间的经历有很大的差异,这样就导致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也有差异性,不利于学生量感的培养[1]。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关注学生知识学习的结果,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过程中没有体现学生的操作、思考等,也不利于学生量感的培养。针对这些情况,教师一定要及时纠正,积极思考有效的培养学生量感的措施[2]。

二、小学数学中低年级量感培养的措施

1.借助学生身边的事物来建立表象

小学中低年级中关于“量”的学习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而培养学生的量感取决于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量感,就要求教师借助学生身边的事物来建立表象,在帮助学生建立表象之前,要指导学生熟悉什么以及熟悉的程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3]。例如在学习分米、厘米和毫米的相关量的单位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通过直尺来感受不同量的单位的大小,同时还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来感知量的表象,例如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手指,告诉学生指甲盖的宽度就差不多是1厘米,而毫米则是一枚硬币的厚度,一分米差不多是手掌的长度,通过这样来建立量的表象,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来感受量,就能夠提升学生的量感。比较和估测是量感建立、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量的估测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几乎所有和量相关的知识都会涉及量的估测,因此教师也要将学生对量的估测当成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提高学生量的估测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而对量的估测也可以建立在联系实际生活的基础上。

2.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量”

生活中常见的“量”主要分为两类,分别为直观的“量”和抽象的“量”,其中直观的“量”是可以具体表现出来的,例如长度单位米、分米等,而抽象的“量”是不能具体表现出来的,只可意会,例如时间单位分、秒和质量单位千克、克等。对于直观的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简单,往往可以通过身边实际物体建立量的表象就可以理解和感受,但是对于抽象的“量”,要想培养学生的量感,就要让学生自己来亲身体验,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要从动手开始,学生只有参与到实践中来感受量,才能加深理解。所以,在相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开展实践活动,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量”。例如,在学习千克和克的重量单位时,教师可以准备好几个不同重量的物体,让学生闭着眼睛来感受1克有多重、一千克有多重,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具体的数量,培养量感。

3.注重调整,加强反思辨析

人的感觉会受到周围条件和环境的影响,而学生对物体感知的精确度同样也需要运用量感来不断比较调整才能有效提升,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调整,加强学生的反思辨析,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量感。例如在学习面积单位的相关知识时,当教师给出一个标准的1平方分米的纸,学生都能够回答这张纸的面积为一平方分米,此时教师可以将这张纸撕成若干份,并重新拼接成一个不规则的图形,此时再让学生来说一说这个图形的面积,很多学生就对这张纸的面积有所怀疑了,此时教师要组织学生来进行讨论交流得出正确的答案,让学生认识到这张纸依然是1平方分米。因此,在培养学生量感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不断反思和调整。遇到填写单位的题目时,可以多进行单位之间的转换。例如这样一道题:一张报纸的面积约为30( )?这个题目,由于30这个数量级比较大,所以学生一时之间没有概念,很多学生都会填平方厘米。此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调整,先思考一平方分米的大小,一平方分米并不大,而30平方厘米还不到一平方分米的一半,报纸不可能那么小,因此不能填平方厘米。通过这样调整的过程,进行反思辨析,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正确率。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量感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学生身边的事物来建立表象,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量”,注重调整,加强反思辨析,以此来让学生对量的感受越来越深刻,提高学生的量感。

参考文献:

[1]彭玲.小学生的数学量感之培养[J].新课程(上旬),2016,20(9):200-201.

[2]梁培斌.数学实验赋予儿童“量感”以生长的力量[J].江苏教育研究(理论),2017,14(7):99-103.

[3]陈淑芳.测量单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量感[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26(6):97-98.

猜你喜欢

中低年级量感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初级阶段课堂教学法初探
静待“量感”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