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大千民国画稿《芦滩归渔》刻铜墨盒考

2018-11-12樊崇智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画稿内江落款

樊崇智

张大千,生于1899年,四川内江人,近代著名国画大师。曾德威生于1894年,四川资阳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同期学员有:陈诚,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历任台湾省主席、中华民国行政院长;周至柔,空军一级上将,国民党空军司令、台湾省主席、总统府侍从室主任),早年在川军中任职,1933年为四川省剿匪军第一路前敌指挥部少将参谋长,抗战时期出任四川崇庆、荣县、隆昌(与内江县比邻)县长等职,1942年任四川省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第九行政区辖万县、开县、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八县),同时兼任万县地区防空指挥部少将防空司令等职及第一屆中华民国立法委员候补人。

曾德威为张大千友人,又系张大千母亲曾友贞至亲。曾德威在川内军政界任职多年,因喜书画,与张大千、齐白石等书画名家都有很深的交往。齐白石曾于1936年在成都为其画过画,画作皆为齐白石老人当年的精品(见附一);曾德威在任崇庆、荣县、隆昌县长时,与张大千家乡内江比邻,交往亦深。此《卢滩归渔》画稿即是张大千抗战期间为曾德威专绘,一幅“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景象,忧国之心,油然而生。

此画稿经民国时期刻铜名店“荣宝斋”制作,历经沧桑终在其家乡发现,实属难得,弥足珍贵。

附一:四川近代学者邓穆卿的《邓穆卿文集》之四内一则日记中有一段文字与“曾德威”有关,现摘抄如下:“(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三日(星期日、13号、阴、微雨、九月二十一日农历)参观省博物馆查抄文物展。这次虽自己未清回一样东西,但总观赏了几百张画,也是难得的机会,期间齐白石一九三六年在成都为邓晋康(邓锡候)、曾德威,张纯祖画的《鹰》《紫藤》《百菜雏鸡》气魄宏壮洒脱,系老人当年精品。”

此段文字足以说明曾德威与张大千、齐白石著名书画家的关系。张大千为曾德威刻铜墨盒所作画稿亦是情理之中的事,反之,按曾德威当时所处地位,随意“借用”一幅画作,落上张大千与自己大名,岂不荒唐之至?

附二:张大千书画作品中落款签名最富代表性的要属“爰”的写法,而落款为“张大千”三字的较为少见。据邢捷著《张大千书画鉴定》(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版)书中参考介绍,张大千1939年为友人黄君璧作《执扇仕女图》落款签名即为“张大千”三字。这种情况偶尔有之,书画作品中签“张大千”款也偶见,只不过很少而已。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该画稿落款文字都很有讲究,因是张大千为曾德威制作刻铜墨盒所作的画稿,按曾德威与张大千两人的社会地位而言,曾德威社会地位较高(1933年即为国民党少将,又为地方行政长官),同时年龄上略长于张大千,故曾德威三字比张大千签名略高一些。在整个文字处理上,为了与“曾德威持赠”几个字风格相统一,故整体文字略显拘谨。

附三:张大千人物画多为文人高士及仕女,且工笔大行其道,写意人物少之又少,如行舟垂钓题材中的人物(如渔翁者)属何等阶层,不甚明了。而此《芦滩归渔》画稿中“渔翁”为典型社会劳苦大众,人物形态刻画生动,活灵活现当时情景,在张大千众多作品中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画中芦苇错落有致,绝非一般工夫的人能画或仿得出来的,其内涵和给人的想像空间都不是一般的水平,决不是能从张大千哪幅作品中剪接拼凑或模仿出来的,应为张大千抗战时期有感而发、触景生情而作的一幅原创品。作品以小见大,不亚于张大千其它的画作,但从其风格上看,特别是人物开脸,与张大千《枯柳高士图》《仿张风李杜行吟图》《马猷爱竹图》《华山云台峰挂犁松》等画中人物开脸一脉相承,不失张大千特有的人物画风格。

猜你喜欢

画稿内江落款
平安内江,幸福的港湾
落款
墨韵书香
冬天的画稿
中国画落款与钤印研究
先学会擦橡皮
The Inequality of English Education between Minority Groups and Majority Group in China
先学会擦橡皮
古玩落款有讲究
“三毛之父”的橡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