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鲍康论及陈寅生史料十三条辑释

2018-11-12杨未君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8年4期

杨未君

谈起陈寅生,会或多或少地提起鲍康。陈寅生青史留名,除了刻铜技艺高超、顺应时代的需求,也和鲍康的欣赏推介有关系。后世称引寅生,最津津乐道的金句“足与曼生壶并传,都人士争购之”,最早即出自鲍康。鲍康的朋友圈超级强大,因此这句话的分量和影响不容小觑。

辑佚钩沉有关陈寅生的文献记载,鲍康编著的《观古阁丛刻九种》(图1)是重要线索之一。鲍康富收藏,广交游,承家学谙辞章法度,循礼义守官场规仪,学风严谨,文笔晓畅。鲍康的收藏理念也颇为先进,重视砥砺,乐于分享,比如他认为收藏应戒矫、痴、诬三弊:“诋諆前哲,非笑同人,故创一解,戛戛生新,其弊也矫;按图索骥,缺一不可,累百盈千,悉应属我,其弊也痴;好异矜奇,侈为独得,自欺欺人,强词滋惑,其弊也诬”。《观古阁丛刻九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是《中国钱币文献丛书》第十五辑。翻阅该书,检得有关陈寅生的记述有十三条。其中有序文,有题跋;有的洋洋洒洒,有的惜墨如金。寅生史料稀见,作为基础资料,只言片语,都是我们感兴趣的。该书影印出版,尚无排印本参看,拙文将条目原文辑录下来,谨供藏友参考。原文无标点,句读为笔者试加。条目全文录下,文末数字为上古版原书页码。作为资料,重点在辑录原文,文后有的条目试作了简单的释读,有的付诸阙如。粗检恐有遗漏,鲍氏其它著作也有述及的,皆容后补。

一、重刻虞夏赎金释文序

姻丈刘青园先生曾及世父觉生公之门 。于余有同癖。收藏金石泉币繁富伙够。余曾劝其著谱至以后世。谁知梓定吾文为言卒因循不果。仅刻有虞夏赎金释文一种。身后所藏悉散佚。并是版亦弗存。嗣子振斋明府宰海丰时曾以遗文为托。顾城破亦胥失之。每思及辄惘惘然。一日王廉生农部持示王孝禹水部所得原拓本精装属题 。展视乃出先生所手写。古香墨彩。对之如见我故人。颇思借摹以传。适先生之甥陈寅生上舍亦觅得初印本见赠。余亟复诸手民。以公同好。回忆长安论古剪烛衘杯往往清谈至夜分不辍。今忽忽廿有余年。先生遗稿已零落殆尽。独是编仅存。校刊未终今昔之感人琴之恸其何能不交集于中邪。同治癸酉九月歙鲍康识。(第167页,第310页)

按:“适先生之甥陈寅生上舍亦觅得初印本见赠”。从此文可知,陈寅生是刘青园之甥。甥即外甥的简称,“舅谓姊妹之子为甥”,陈寅生的母亲应为刘姓。鲍康对陈寅生的称呼是上舍。上舍是国子监监生中优秀生的称谓,可知陈寅生在中秀才之后曾一度入国子监为监生,为考取举人而努力攻读。这是笔者目前读到的关于陈寅生的最早文字,同治癸酉即1873年,寅生43岁,鲍康63岁。这段文字是手书上版,笔迹应为鲍康所书。

二、续钱汇序

竹朋 刊成泉汇之次年。余即出守夔州。甫二载以宦兴索漠遂解组旋京都。时竹朋尚里居都中。同癖日以少。仅胡石查 王廉生两农部孙春山 驾部吴清卿 太史时一过从。略谈金石而已。潘伯寅 少农鉴别独精收藏宏富。虽不甚藏泉。顾促余著谱甚力。余念无以出泉汇之右未敢下笔。伯寅复促余刻泉说。爰增订为百六十余则。伯寅并属其门人徐小勿写以精楷。余因检旧稿。凡稍涉泉币者辑为诗文各一卷。亦付梓于后。冀博同好诸君一笑。不必尽与泉汇合。所谓此亦一是非也。惟余新获之泉及诸家拓本又有在泉汇之外者。遂致书竹朋盍作补遗。竹朋亦以近得甚多并陈寿卿 前辈之泉范为前谱所未载者凡八十余种尤不可不汇为巨观。书来欲吾两人同辑。余则仍乞竹朋一手属稿。庶无两岐。余但任校刊之役。石查廉生余戚陈寅生暨恩绶侄皆赞其成。有论断与余不合者亦邮函商改。计增益八家所贻。正恐不知凡几。孰能一一而尽载之。所望于后之同志者随时补编。俾日新而月异则幸甚。(第250页)

按:“石查廉生余戚陈寅生暨恩绶侄皆赞其成”。胡义赞、王懿荣以及李佐贤、吴大澂、潘祖荫和陈介祺等都是晚清金石学界重要人物,声名显赫,不用过多介绍。提到的恩绶即鲍恩绶,是鲍康的侄子。鲍康无子,恩绶过继给鲍康,继承了鲍康的收藏。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徐小勿。徐幹字小勿,福建邵武人氏。同治七年(1868)由优贡朝考二等,供职太学院。后发浙江上虞、嵊县历任知县。徐小勿是书法家,以写小楷著名。“伯寅并属其门人徐小勿写以精楷”,是说鲍康的《观古阁泉说》是潘祖荫嘱其学生徐小勿手书上版的(图2)。《观古阁丛刻九种》中再现了徐小勿精美小楷,法度森严,功力深湛。关注陈寅生的同时,笔者也曾留意徐小勿,因为他和寅生有许多相仿可比的地方。如两个人的科举功名都是诸生,擅书法且以小楷见长。只不过两人的政治资源有大差别:徐小勿至少在某个时期专为潘祖荫所用,陈寅生则是为鲍康代笔,也曾为鲍康编的书手书上版。从仕途的出路上看,徐小勿后来是做了官的,陈寅生则以“刻铜为业”。除了人各有志,私忖潘祖荫的官场势力、能量远大于鲍康,或也是原因之一。

三、刘氏长安获古编序

刘燕庭 先生与余三世知交。道光己亥始识先生于长安。遂过从日以密。时秦中出土古器綦多。先生以大力搜索。新莽十布即在秦始获其全也。有长安获古编之辑。余曾志以小诗。剞劂未竟。遽归道山。谈者咸以为怅。先生等身著作身后都散佚。古泉苑一百一卷尤为巨观。陈寿卿前辈得其原本。曾属余梓行。顾有图无说仍未成之书是编付刻亦仅及半。余初拟为成之乃力有未遑。但呼负负。壬申解组旋都下见已刊之版尚存场肆。而稿本不知所在。询之寿卿云亦归簠斋。即邮以寄余。并手標其目。然亦略无诠释。墨本仅存。姑取阙者补之。误者更之。亦不复加笺注。一如原书之旧。以俟后来嗜古家论定。胡石查王廉生两农部吴清卿太史陈寅生上舍或任勘正。或兼摹绘。恩绶侄并预校字之役焉告成有期矣。念余与先生聚长安最久。卷中诸器皆经手自摩挲。或丐归拓墨。唐善业泥造像尤前人未经著录。先生始于慈恩寺塔下拾得。偶忘载及。亦取余当日手拓本附入。用志古缘。忆订交之初即时时获展是编。今先生逝且廿年。始幸成完璧。以余之谫陋寡识且时方落魄。先生一见即引为同癖辱知爱良厚贻余泉币精品几无虚岁。先生遗书零落。余不获一一搜订以广其传。先生夙昔之期望余者何如。而余今日之报先生者仅如是已也。尚何言哉。尚何言哉。(第251页)

按:“余曾志以小诗”,鲍康此诗载丛稿三编,内容是:思将珍本付雕劖,奢愿蹉跎枉发凡。应向九原呼负负,夜窗风雨怕开函。余欲为刘丈燕庭刻《长安获古编》《嘉荫簃藏泉目》,预作两序,梓入丛稿。乃二书迄今未成,呼负负矣!

陈寅生擅绘,“胡石查王廉生两农部吴清卿太史陈寅生上舍或任勘正或兼摹绘”,摹绘一事或依赖寅生。

四、刘氏古泉苑目序

刘燕庭丈著古泉苑一百一卷。余曾为序详言之。其稿本今归陈寿卿处。寿卿属余刊行。以有图无说不克成。思之为怅惘。余曾手录其目。潘伯寅亦得嘉荫簃11藏泉目一册。劝余盍合两本。校而梓之。以志梗概。亦目录之学也。余念其言良是。爰详加订正。属陈寅生写以精楷。付之手民。俾世之仰慕先生者读之。亦足见半生蒐集之勤收藏之富。即作全豹观也可。(第316页)

按:“属陈寅生写以精楷,付之手民”,这是说鲍康编辑的刘喜海《古泉苑目》是陈寅生手书上版的。可惜的是后来并没有刊印。上章所说的两书即此书(又名《嘉荫簃藏泉目》)和《长安获古编》。遗憾的是我们至今未能见到陈寅生手书上版的古籍。目前拍卖市场上曾见到刘喜海《古泉苑》刻本,但非鲍康所编。

五、记四铢半两石范

余旧藏砖石各泉范不少。存秦中一戚家。兵燹后胥失之。甲戌三月余戚陈寅生为购得阴文半两石范一。凡四行二十八泉。极完好。足为补憾。蓋叶丈东卿12故物也。丈所居虎坊橋老屋虽质于人。尚留五楹藏古器书画几满。封鐍极严。乃前一日忽不戒于火。率付灰烬。是范出自烬余。半作黑色。落市上。寅生见而购归。并阴文大泉铜范一角厚逾数分阳文货布范一。惜烧损仅泉文尚可辨。回忆三十年前谒丈于平安馆辄流连不能去。曾几何时宝物悉归天上。今对此断珪碎璧能无黯然。(第355页)

六、题叶氏残拓本

寅生复于市上零星为收得半钩印大小官私印廿余事。皆出自燔余。殊有人琴俱亡之感。并拓本两朿。亦复断烂。姑检取数十纸取小册帖而存之。其中弩机拓较多。惜无甚完美者。留此焦尾怀我故人。(第356页)

七、为陈寅生题平安馆集古砚文字

余戚陈寅生麟炳。工篆刻。所镌铜墨盒足与曼生壶并传。都人士争购之。厂肆颇有袭其名者。性狷介。余尤推重。近余所得零星古器皆寅生物色者也。一日持示所得叶氏烬余古砚拓二巨轶。半成焦尾。重装属题。砚凡百四十余。宋明名人砚殊不乏。汉砖魏瓦悉具。其摹刻钟鼎石鼓文暨汉碑者指不胜屈。率出名宿题识。翁覃溪 先生者尤多。洵砚铭之大观矣。余留玩数晨夕。想见当日蒐罗心苦。虽未获请观于平安馆已不免间有残缺。犹幸遇好古如寅生于火燎水濡中一一拂拭而出之。俾还旧观。复饶别趣。余亦于卅年后重缔此一段墨缘。良足喜矣。(第362页)

按:这一条非常重要,也是刻铜爱好者较熟悉的。笔者曾多次撰文释读,在此不再重复(可见拙文《关于陈寅生、鲍康大人如是说》《说不尽的陈寅生:谜一样的陈寅生》和《寅生蓝印小纸》等)。

该条首句说“余戚陈寅生”,那么,陈寅生是鲍康的什么亲戚呢?倘以亲戚论,私下里他俩该如何称呼呢?

鲍康《观古阁泉说》里说:“余与内兄镜海年少时好角胜。镜海独方足布为多,馀皆不逮余。外舅家于晋曾得出土小布数百,经青园选取外悉以付镜海,故富。镜海为青园之甥,初购泉有所不能决,就正于青园。遇佳品青园辄选去。”(第43页)

镜海是何镜海,钱币收藏家,是鲍康的内兄,俗称大舅子。何镜海称鲍康为妹夫。镜海是青园的外甥,陈寅生也是青园的外甥,何镜海和陈寅生是表兄弟,陈寅生称呼鲍康为表姐夫。鲍康称陈寅生为内表弟,此称谓不好简称,故鲍康称寅生“余戚”,两人是平辈关系。鲍康是刘青园的外甥女婿,故鲍称刘为“姻丈”。鲍康大寅生20岁,于寅生实质上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寅生“性狷介。余尤推重”,鲍很欣赏寅生,故逢人说项,积极推介。请寅生代笔,或可理解为“推重”的一种含蓄方式。

八、为寅生题吴越王水府告文

陈寅生复得叶氏所藏钱武肃王宝正三年投太湖水府龙简文。虽出烬余而大致完好。周列龙文。长六寸阔四寸。楷书百七十九字。殊秀整。衔则大道弟子天下都元帅尚父守中书令吴越国王钱鏐云云。至可宝玩。殆果有呵护者耶。寅生藏器皆至精。装此属题。资余眼福。雨窗展视。欣然志之。(第363页)

按:“寅生藏器皆至精”,比起当时的顶级收藏家,寅生的收藏不见经传。但寅生眼力、品味俱佳,其收藏也颇受友人推重。

九、三字齐刀

三字齐刀率不緻。自是常用之品故流传亦独多。有填刻(止)字作四字刀者。但四字刀及安阳节墨诸刀外郭皆及柄而止。三字者则下通于环。制作微异。识者一见即能断之。陈寅生示三字刀环不透者甚异其色赤。石查曰李宝台所作也。(第386页)

按:李宝台是当时京师钱币作伪者,以翻铸私钱著名,亦工拓技。

十、齐刀范

齐刀范惟东武刘氏有之。寿卿续获一范亦相似。俱载入泉汇续泉汇。陈寅生近持示节墨刀范形制并同。背文三横画下作(图略)。亦略有青绿而不甚入骨。质地厚重。闻潍县最善仿作。即此类矣。幼雲 云是王戟门 故物。当日购以重资旋即悔之。(第390页)

十一、题武虚谷偃师金石记

武氏偃师金石记四卷乃刘丈燕庭旧藏。兼有姚丈伯昂16吾友韩季卿17诸名家印。陈寅生于书肆为余收之。余念燕庭藏书逝仅廿年已散佚殆尽。今获此帙重装置案头。晴窗偶一披读。犹恍似偕坐嘉荫簃中紫藤花下沦茗快谈金石时也。(第435页)

十二、为陈寅生题化度寺碑摹本

叶丈东卿所藏翁覃溪先生手摹化度寺碑铭。惜出自烬余。已非完本。而精光不掩古趣弥增。考证至十余页之多。并合诸本校定。逐字夹行密书。析及一点一画。朱墨纵横。一生精力几萃于是。老辈之不可及也如此。虽断烂有不能句读处。犹幸神物呵护。俾寅生拾残补缀重装以还旧观。足为案头墨宝。余留玩经月。媿素不工书未尝窥临池秘奥。晴窗展视但有赞叹老来眼福不浅。亦复自喜也。(第437页)

按:鲍康多次提到自己素不工书。鲍康是经过科举入仕的,书法是基本功。从目前面世的鲍康手札(图3)来看,鲍康“素不工书”有自谦成分。王贵忱有文章称:“鲍康书法清刚严峻,迁词雅洁通达,王廉生称其遗墨千百年后皆剧迹也。”(《鲍康著述及其彩笺》)。

十三、续古泉杂事诗二十四首

续谱刊成不厌详。他山借助信同方。那堪祸枣灾梨外。又累人间鏨石忙。余刊续泉汇石查廉生春山暨余戚陈寅生皆赞其成。杨星吾18谓宜以石仿刻作泉嵌之版上方能逼真。余笑谢之。(第468页)

辑佚文献之难,梁启超有云:“古往今来之史料,殆如江浪淘沙,滔滔代逝。盖幸存至今者,殆不逮吾侪所需求之百一也。其幸而存着,又散在各种遗器遗籍中,东鳞西爪,不易寻觅;即偶寻得一二,而孤证不足以成说,非荟萃而比观不可,则或费莫大之勤劳而无所获。”寅生史料发掘,也可作如是观,其甘苦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当然,鲍康文笔晓畅,读《观古阁丛刻九种》,除了钩沉有关寅生的文字,还有其他的愉悦收获,包括前人的鉴赏趣味、辨伪方法以及整理藏品的心得等,令人乐此不疲。相信以收藏促进读书,以读书提升鉴赏,藏读相长,是我们普通爱好者易行和乐于尝试的。

注释

①鲍康(1810-1881),字子年,号观古阁主人,晚称臆园主人,歙县人。道光十九年(1839)舉人。官至四川夔州知府。著成《泉说》《续泉说》。咸丰二年(1852)与李竹朋共同撰成《古泉汇》。同治十一年(1872),隐居北京臆园,撰写《观古阁泉说》。《观古阁丛稿》为其序跋诗文及收藏所见所闻轶事的合集。

②刘青园即刘师陆(1784-1850),字子敬,号青园,山西洪洞人,清藏书家、金石学家。嘉庆二十五年(1820)进士,由广东清远知县,仕至湖北荆宜施道。晚年,尝任大梁书院山长多年。为官清廉,博雅好古。在凉州(甘肃武威)任职时,从出土唐宋和古西夏钱币中,发现内有许多不识文字,经他用凉州大云寺《天佑安民碑》佐证才定为西夏文。“世父觉生公”指鲍康的伯父鲍桂星。鲍桂星(1764-1824)字觉生,歙县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历官工部侍郎、翰林学士。鲍桂星师从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大家。

③王廉生即王懿荣(1845-1900),字廉生,山东省福山县人,金石学家,以发现和收藏甲骨闻名。光绪六年(1880)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庚子时变王懿荣投井殉节,谥号“文敏”。王孝禹(1847-?),名瓘,字孝禹,四川铜梁人。由举人官江苏道员,工书,亦善山水,所作苍浑秀润,能诗,精鉴别,富收藏,以金石书法闻名于世。

④竹朋即李佐贤(1807-1876),字仲敏,号竹朋(喜画竹),山东利津人,著名金石学家、收藏家。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官至福建汀州知府。著有《古泉汇》,同治十二年(1873)与鲍康合著出版《续泉汇》。

⑤石查即胡义赞(1831-?),字叔襄,号石查,晚号烟视翁,河南光山人。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曾任海宁州知州,晚任浙江同知。长金石考证之学,所藏泉币皆稀品。工书画,山水学董其昌。

⑥孙春山即孙汝梅,字问羹,号春山,大兴人(今属北京)。光绪六年(1880)进士,官兵部主事。嗜古善隶能鉴别金石,精戏曲。

⑦吴清卿即吴大澂(1835-1902),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江苏吴县(今苏州)人。金石学家、清同治七年(1868)进士。善画山水、花卉,精于篆书。

⑧潘伯寅即潘祖荫(1830-1890),清代著名收藏家、书法家,号伯寅,亦号少棠、郑盦,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咸丰二年(1852)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官至工部尚书。著有《攀古楼彝器图释》。

⑨陈寿卿即陈介祺(1813-1884),字寿卿,号簠斋,潍县(今山东潍坊)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著名金石学家。著有《簠斋传古别录》《十钟山房印举》等。

⑩刘燕庭即刘喜海,清代金石学家、古泉学家、藏书家,字燕庭、燕亭、砚庭、吉甫,山东诸城人,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著有《海东金石苑补遗》《古泉汇考》《三巴金石苑》。

嘉荫簃为刘喜海藏书楼。第十条中东武刘氏也指刘喜海。

叶东卿即叶志诜 (1779-1863),藏书家,字东卿,湖北汉阳人。贡生出身,嘉庆九年(1804)入翰林院,官国子监典簿,升兵部武选司郎中。藏书楼有“简学斋”“平安馆”等。编撰有《平安馆书目》,著有《平安馆诗文集》《简学斋文集》等。

翁方纲(1733-1818),书法家、金石学家,号覃溪、苏斋,大兴(今属北京)人,乾隆十七(1752)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著有《粤东金石略》等。

杨继震(1820-1901),字幼云,号莲公,汉军镶黄旗人,官至工部郎中,以精于鉴赏著称。

王锡棨(1832年-?),字戟门,藕塘子。以诸生官至刑部主事,精鉴赏、博雅好古,书工篆隶,家藏钟鼎彝器甚富,颜所居曰“选青山房”,意为选钱之所。其治古泉学,尤为精通。官京曹时,于公退之暇,将所藏古泉篝灯墨拓,并书以瘦金楷体,详加考核,成《泉货汇考》十二卷。

姚元之(1773-1852),字伯昂,安徽桐城人。书法家、嘉庆十年(1805)进士,官至内阁学士。

韩季卿即韩韵海,平湖人。

杨守敬(1839-1915),湖北省宜都市陆城镇人,谱名开科,榜名恺,更名守敬,晚年自号邻苏老人。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泉币学家、藏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