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甲妇产科医院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8-11-10楼小花林梅芳潘雨萍

现代实用医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医护人员检出率

楼小花,林梅芳,潘雨萍

职业倦怠危害极大,它不仅导致医护人员产生多种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降低医疗服务质量,又使得医护人员对病患易产生冷漠、疏远的态度,并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自我价值产生怀疑、否定的态度。目前对妇产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研究却并不多见。本研究在2017年6月对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200名医护人员进行了职业倦怠的现况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17年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本院住院部20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纳入标准:从事医务工作1年以上;了解研究目的且自愿接受调查。

1.2 调查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生育情况、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及职称水平等。(2)Maslach职业倦怠问卷通用版(MBI-GS):该量表由李超平[1]2002年在国内修订而成。量表由受测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对量表的相关描述进行自我评估。该量表包括3个维度: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低成就感。3个维度的临界分值为:情感耗竭≥20分、人格解体≥16分、低成就感≤24分。该量表包括15道题目,采用利克特7级评分,0代表“从不”,6代表“非常频繁”。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为该维度中各条目得分之和。职业倦怠检出率=各维度得分超过临界值的人数/调查对象总人数×100%。调查结果出现3个因素中任何1个因素的分数高于临界值即为轻度倦怠,出现2个因素分数高于临界值为中度倦怠,3个因素分数均高于临界值界为高度倦怠。

1.2.2 调查方法 在说明检查目的、方法后由指定的研究者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发放问卷,填写完后立即回收。共发放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77份,有效率回收为88.5%。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采用 检验;多组比较采用F检验,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

2.2 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总体测评情况

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总体检出人数为107人,检出率为 60.45%;医生检出率54.54%(24/44),护士 62.41%(83/133)。从各维度的检出情况看,低成就感维度检出率最高55.37%(98/177),其次为情感耗竭18.08%(32/177)和人格解体维度11.30%(20/177)。根据李超平制订的基于该量表得分的职业倦怠诊断标准,本研究检出轻度倦怠73.83%(79/107),中度倦怠 12.15%(13/107),高度倦怠14.02%(15/107)。

2.3 不同人口学因素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情况 不同性别各维度得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6,均P>0.05),年龄组间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7.614,均P>0.05),未婚、已婚两组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6,均 P > 0.05)。

未育、已育两组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6,均 P>0.05)。不同受教育程度因素没有影响情感耗竭和低成就感维度得分(F≤6.628,均P>0.05);但影响了格解体维度得分(F=9.434,P<0.05),且硕士及以上组人格解体维度得分低于其余各组(均P<0.05)。各工作年限间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7.870,均P>0.05)。不同职称水平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73,均P>0.05);低成就感维度得分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57,P < 0.05)。见表 2。

3 讨论

3.1 妇产科专科医院医护人员存在较严重的职业倦怠 李超平等[5]研究显示,42.1%的医护人员具有一定程度的情感耗竭现象,22.7%具有一定程度的人格解体现象,48.6%缺乏个人成就感。而在李永鑫等[3]报道在175名护士中,其中121名存在职业倦怠情况,检出率为69.1%,其中轻度倦怠 61人(34.8%),中度倦怠53人(30.3%),高度倦怠7人(4.0%)。本调查发现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总体检出率为 60.45%。这表明妇产科医院医护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而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对于医疗质量、自身的职业发展和生活均有消极影响。

3.2 不同人口学因素对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从总体上看,年轻的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程度更严重,成就感更低。相反年纪较大的医护人员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遇到问题相对更沉着冷静,能更好地处理医患关系,心理上也更成熟稳重,得到的社会支持也相对较多,因此倦怠程度较年轻医护人员低。该研究结果有别于蔡颖的研究报道[4]。

本次调查还显示未婚、未育和已婚、已育各组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普遍存在低成就感。

本文结果显示硕士及以上组人格解体维度得分低于其余各组。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各组低成就感维度得分依次增高,但本科及以下各组得分仍低于临界分值24分。本科组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维度得分较其他各组高。该研究结果与已有研究结果不同[5]。其主要原因可能由于医护工作是一个高技术的行业,需要经常面对一些突发事件以及病情变化时及时做出准确的判断和确定自己的适宜行为,因此在这方面高学历者比低学历者更具优势。而本科学历人员是本院医护工作主力军,承担的工作任务更多、面对的压力更重,因此更容易出现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

表1 177名医护人员的一般资料

表2 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单因素分析 分

本文还发现工作10年以下的普遍存在低成就感,工作6~10年的更容易发生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该研究结果与戎琳晔等[5]认为低成就感与工作年限无关的观点不符。这可能是由于工作年限短者由于暂时缺乏临床经验,在医疗技术上也有许多待发展完善的地方,因此较工作年限长者更容易体验到压力情绪,从而导致情感资源耗竭,更容易对病患产生冷漠、疏远甚至麻木不仁的态度;此外,由于对工作的期望值高却又相对缺乏丰富的临床经验,导致其容易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产生否定、怀疑的态度,工作成就感和自我评价降低,由此便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本文中初级、中级、高级各组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成就感维度得分依次增高。医学是一个积累学科,一般职称越高,经验越丰富,技术水平越高,就越受人尊重,社会地位和相对薪酬也就越高,得到的社会支持更多,因而成就感更高。本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6]。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医护人员检出率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