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经典教育

2018-11-09孙红霞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启蒙国学经典

孙红霞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更可以提升学生国学素养,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可创新教学方式,通过朗诵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循序渐进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来提高学生国学文化素养。

[关键词] 启蒙;国学经典;素质人才

一、普及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国学经典是古人智慧的传承,一个学生在启蒙阶段就接触到文学经典,沉浸于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有助于提升文化素养,打下良好的文学基础。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较早接触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和谈吐都有深刻影响。[1]

2.有助于培养优秀的思想品德

国学中有很多宝贵的教人做人做事的道理,如“凡出言,信为先”,以及对于“仁、义、礼、智、信”,不同的国学经典蕴含着不同的人生哲理,学生通过学习,探讨其含义,从而领悟相关道理,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品格,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并且通过古人的日常生活反思自己的行为举止,养成良好的习惯。

3.提高学生的情商,开发智力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情感的升华,每一句诗、每一首词都饱含作者浓厚的个人情绪,对于正处于身心黄金发展期的小学生情商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材渗透的国学经典范围

目前很多语文教材都已经涉及国学经典,包括《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名著,以及唐诗宋词、历代散文这些传统的国学经典读物,一般简单易学,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趣味性,不仅能让学生认字识词,更能让学生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基本的语文知识,更能让学生领略其深层次的含义。[2]

二、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课中渗透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式

1.朗诵教学法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一直都推崇吟诵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教程中,师生共同朗诵课文中的国学经典,对于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重要作用,在音律中了解国学的起源、课文的含义意象以及作者的精神与热情,老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配合朗读的方式,或者找到相关国学吟读视频,让学生学习朗读技巧,诵读出感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陶冶情操。

2.情景教学法

小学生可能在学习经典国学过程中出现理解困难等问题,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应当结合现实来创造相关情景,在情景中带领学生理解相关词汇,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提前在网上找出相关学习视频,比如《论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网上有卡通人物用白话文解释的小视频,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此段视频。教师再解释每个词的意义,然后根据生活经验让学生明白只读书而不思考便不能理解书本的意义,甚至会陷入迷茫,而不踏踏实实学习,一味空想,便会一无所获。在这样的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共鸣,更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其含义,并且牢牢地记住。

3.循序渐进教学法

小学生缺少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教育的時候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方法。在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图文结合,方便其理解,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在高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以专题和单元为主,渐渐培养学生道德品行,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生活化教学法

普及国学教育应该融入生活,走进生活,这样学生接触到的才不是枯燥的知识点,而是活生生触碰到优秀传统文化的脉络与血肉。教师要学会抓住重点,将书本与生活结合起来。如在端午节,教师带着学生动手做粽子、看龙舟,向学生讲解端午节的来源。如晋代周处的《风土记》中记载:“仲夏端午,端,始也,谓五月初五也。”因为古代“午”“五”同音,所以,端午又称端五。又因为两五相重,故称“重五”或者“重午”。适当说点小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从而有效普及传统国学教育。[3]

教师还要注重利用成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中国成语有其深刻的人生智慧与教育哲理,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或者是一个意味十足的历史典故,是中国人民智慧的体现,通过这些学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能够触动小朋友的内心世界,使其对语文学习更加积极。

(二)加大扶持力度

国学经典向小学语文课渗透的过程中,仅仅依靠教师单一方面的努力是不行的,学校要加大扶持力度,为国学经典教育提供更多的资金与技术支持。

1.组织相应校园活动

如开展和组织“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国学经典读书交流会”“国学经典节目汇演”“国学经典知识手抄报比赛”“经典诗文朗读比赛”等各种形式的集体活动,组织师生参与诗词大会、短文接龙等形式多样的竞赛,使学生接受更多的语文思想教育,设置相应比赛并为获奖者提供相应的奖品以提高师生兴趣。

2.开展有关校外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不断实践才可以寓教于乐,从而提高小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例如开展相应的国学大师讲座,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观名人故居,欣赏名人诗句等,传承和发扬国学精神。

相信每个人都接触过《三字经》《千字文》等国学经典读物,但很少有人能够深刻理解其中的含义,很多人认为这些国学知识只是落后过时的内容,没有现实意义,因此当国家、学校将这些内容引进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人表示不认可,认为这些经典不适合小学生学习,会使人变得迂腐保守。事实上,语文课必须要扎根于源远流长、灿烂璀璨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才能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内容。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较为完善的学习系统,有其自身的特点,加强国学基础的学习,更能够为今后学生接触更深奥的文学作品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国学经典的渗透能够使小学语文教学系统更加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多样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将国学经典合理渗透进小学语文课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成为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于丽红.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05).

[2]陈玉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与策略[J].课外语文,2017(12).

[3]张冬琳.关于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J].吉林教育,2017(33).

责任编辑 邓 振

猜你喜欢

启蒙国学经典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浅谈低年级儿童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启蒙探析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
再论中国近代史上的启蒙与救亡
正字起步,初墨启行
言意共生,语文的“启蒙”之美
根植经典固本培元
传承中华文明 诵读国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