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性传播疾病常见病原体核酸检出结果分析

2018-11-08刘泽雨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年21期
关键词:性传播病原体年龄段

刘泽雨,姜 伟

(1.金堂县妇幼保健院检验科,成都 610499;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检验科,成都 610072)

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球菌(NG)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病原体,可引起不孕不育[1-2]。单纯疱疹病毒-2(HSV-2)可引起生殖器疱疹、宫颈癌,也是细菌性阴道病的一个危险因素[3]。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也是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的高危因素[4]。研究性传播疾病常见病原体在生殖中心患者中的感染特点,可为患者治疗及优生优育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对2017年1-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6 606例性传播疾病患者常见病原体的相关核酸检测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四川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收治的6 606例患者进行性传播疾病常见病原体相关核酸检测,其中男2 773例,年龄20~57岁,平均(32.2±5.71)岁;女3 833例,年龄19~56岁,平均(30.1±5.2)岁。

1.2标本类型 男性标本为晨尿的前段尿、尿道分泌物、前列腺液,女性标本为阴道分泌物、宫颈刮取物。

1.3方法 UU、CT、NG、HSV-2采用中山大学广州达安基因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进行核酸提取,ABI7500型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定量扩增仪进行扩增,每批检测设阴性、阳性对照及阴性、阳性质控,HPV采用潮州凯普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的试剂进行PCR导流杂交。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不同性别患者性传播疾病常见病原体核酸检测结果比较 男性患者2 773例,其中UU检测2 692例,检出率为39.41%(1 061例),CT检测1 973例,检出率为3.70%(73例),NG检测1 454例,检出率为0.14%(2例),HPV检测37例,检出率为13.51%(5例),HSV-2检测17例,检出率为17.65%(3例)。女性3 833例患者,其中UU检测3 372例,检出率为64.44%(2 173例),CT检测1 697例,检出率为6.72%(114例),NG检测1 502例,检出率为0.27%(4例),HPV检测252例,检出率为15.87%(40例),HSV-2检测474例,检出率为1.05%(5例)。女性UU、CT检出率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6.56、17.15,P<0.05);NG、HPV检出率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P>0.05)。

2.2各年龄段男性患者性传播疾病常见病原体核酸检出情况 UU以20~<30岁年龄段检出率(41.69%)最高,与40~57岁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P<0.05),与30~<40岁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5,P<0.05),30~<40年龄段与40~57岁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P<0.05)。CT以40~57岁年龄段检出率(4.8%)最高,与20~<30岁年龄段、30~<40岁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0.89,P>0.05)。20~<30岁年龄段与30~<40岁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 85,P>0.05)。NG、HSV-2、HPV各年龄段阳性例数较少,无可比性,见表1。

2.3各年龄段女性患者性传播疾病常见病原体核酸检出情况 UU以40~56岁年龄段检出率(68.48%)最高,与19~<30岁年龄段和30~<40岁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5,P>0.05)。19~<30岁年龄段与30~<40岁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5,P>0.05)。CT以30~<40岁年龄段检出率(8.98%)最高,与19~<30岁年龄段、40~56岁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8、3.28,P>0.05)。19~<30岁年龄段与40~56岁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6,P>0.05)。NG、HSV-2各年龄段阳性例数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以40~56岁年龄段检出率(26.67%)最高,与19~<30岁年龄段、30~<40岁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1.28,P>0.05)。19~<30岁年龄段与30~<40岁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3,P>0.05),见表2。

表1 各年龄段男性患者性传播疾病常见病原体核酸检出情况

表2 各年龄段女性患者性传播疾病常见病原体核酸检出情况

2.4病原体多重感染检出情况 UU+CT双重感染男性35例,女性89例,UU+NG双重感染女性1例,CT+NG双重感染男性1例,UU+CT+HSV-2三重感染女性1例,以UU+CT检出最多共124例。

2.5HPV感染亚型分布 HPV16、52亚型各7例,HPV58亚型6例,HPV31亚型5例,HPV53亚型4例,HPV11、33亚型各3例,HPV39、51、68、Cp8304亚型各2例,HPV6、18、35、44、56、59、66亚型各1例,以HPV16、52、58亚型为最多,有5例患者为双重感染。

2.6HPV感染高危、低危亚型分布 低危亚型(HPV6、11、44、Cp8304亚型)7例,占14%,高危亚型(HPV16、18、31、33、35、39、51、52、53、56、58、59、66、68亚型)43例,占86%。

3 讨 论

UU、CT、NG、HSV-2、HPV是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UU男性感染可引起尿道炎、生殖系统疾病、前列腺疾病等。UU可使精子膜(包括顶体膜)的结构损伤,导致精子的活动力差,通过生精细胞凋亡机制,诱导巨噬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影响精子的发生、发育、成熟、获能,降低精子的穿透能力和受精能力,可结合在精子表面摄取其营养物质进行代谢,产生毒性产物NH3、H2O2直接破坏精子膜,降低精子膜流动性及精子受精能力,还会导致精浆果糖和中性α葡糖苷酶的减少,影响精子活力。UU产生神经氨酸酶样物质干扰受精,通过结合精子膜表面硫酸半乳糖甘油酯阻碍精卵结合,导致男性不育[1]。女性可引起生殖系统感染,与不育、流产、妊娠不良结局等有密切关系,UU感染可造成输卵管炎性粘连,可使管腔狭窄,引起生殖器官的病理性改变,是女性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UU感染可免疫产生抗心磷脂抗体和抗精子抗体,两者与不孕不育有关。UU感染与其浓度有关,低浓度可能为无症状携带者,高浓度感染与妊娠不良结局有显著相关性,可经过胎盘感染胎儿而导致早产、死胎,或在分娩时造成新生儿眼炎及呼吸道感染,高浓度的感染可能是HPV感染的辅助因子,在HPV侵入宫颈上皮细胞和HPV持续感染过程中起作用[5]。

CT感染目前已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可引起眼结膜炎、尿道炎、宫颈炎、输卵管炎、前列腺炎,血清型A、B、Ba、C与沙眼有关,血清型L1、L2、L2a、L3可引起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血清型D、Da、E、F、G、H、I、Ia、J、K与泌尿生殖道感染有关,其中以D、E、F最常见[6]。CT对精子的发生与成熟有干扰作用,可使精子发生氧化损伤,使凋亡率升高,对睾丸、附睾有破坏作用,可感染刺激机体产生抗精子抗体,造成不育[1,6]。NG可引起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可通过精子运动进入女性生殖道,引起女性宫颈感染。HSV-2是生殖器疱疹的主要病原体,可能和宫颈癌的发生有关,也是细菌性阴道病的一个危险因素[3]。HPV易感染人类表皮和黏膜鳞状上皮,主要经性传播,大约有50种亚型可感染生殖系统,低危型以HPV6、11亚型最常见,高危型HPV16、18、31和45亚型与宫颈鳞癌关系最为密切,以HPV16亚型感染为主,其次为HPV18亚型,而HPV16、18、和45亚型最易导致宫颈腺癌,以HPV18亚型感染为主,其次为HPV16亚型,HPV高危型持续感染会诱发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直肠癌、口腔癌、扁桃体癌有关,也是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的高危因素,HPV可以直接侵犯胎膜细胞,并在随宿主DNA复制而增殖的过程中损伤胎膜细胞,感染HPV孕妇的胎膜,使之发生一定程度的炎症,为病原体的生长创造了条件,加剧胎膜早破,通过垂直传播的方式使新生儿感染HPV[4]。

本研究主要以生殖中心不孕不育症、优生优育和性传播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调查该中心患者的常见性传播疾病感染状况及其特点,未与健康体检人群作对照,其感染病原体以UU最高,与国内报道一致[7-10],UU女性感染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报道较一致[7-8],这可能和UU在女性生殖道定植、女性生殖道生理结构、生理环境差异有关,女性感染率为64.44%,与龙彦等[7]的报道较接近(66.9%),高于彭瑛等[8]、李素芳等[9]的报道(56.14%、49.8%),以40~56岁年龄段检出率最高,检出率为68.48%,其次为19~<30岁年龄段(65.63%),与国内报道有一定差异[7-9],这可能和40~56岁年龄段机体免疫力下降,19~<30岁年龄段处于相对性活跃期,容易感染,各年龄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龙彦等[7]、李素芳等[9]的报道较一致。男性感染率为39.41%,与彭瑛等[8]的报道较接近(35.32%),明显高于其他报道[7,10],以20~<30岁年龄段为最高(41.69%),与40~57岁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和低年龄组处于相对性活跃期有关,与国内报道有差异[7,8,10]。

CT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国内报道不一致[7-8],男、女各年龄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检出率为3.70%,比许媛等[10]报道的(8.20%)低,以40~57岁年龄段检出率最高(4.80%),女性以30~<40年龄段最高(8.98%)。

NG男女检出率分别为0.14%、0.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较低,远远低于国内报道[7,10],这与NG对头孢曲松、大观霉素敏感,容易治疗有关,淋病近几年得到了明显控制,发病率很低。

HSV-2男性检测例数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检出率为1.05%,低于龙彦等[7]的报道(2.00%)。常见病原体可出现两种或多种混合感染,以UU+CT检出最多,与国内报道一致[7,10]。HPV男女检出率分别为13.51%、15.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检出率与方莉等[11]报道的(16.31%)较接近。各年龄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方莉等[11]报道的不一致。女性以40~56岁年龄段检出率最高(26.67%),可能是由于高龄组抵抗力下降,更易受感染,也可能是因为40~56岁年龄段病例较少,存在统计学误差。HPV高危型感染率较高,占86%,以16、52、58亚型为主,与国内报道的一致[11],目前HPV疫苗也在临床应用,2价疫苗针对HPV16、18亚型,4价疫苗针对HPV6、11、16、18亚型,9价疫苗针对HPV6、11、16、18、31、33、45、52、58亚型,因此应根据当地HPV感染高危型亚型分布特点选择预防性疫苗,有条件的可接种9价疫苗,做到早预防,应定期对HPV感染进行筛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宫颈癌的发生。

目前国家实行“二孩”政策,有较多高龄夫妇有生育需求,而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在人群中的感染率较高,以UU感染率最高,除引起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外,还可引起不孕不育,造成妊娠不良结局,以及诱发宫颈癌等严重后果,加强相关人群的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显得尤为重要。分子生物学核酸检测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具有快速、准确、高效、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及简单方便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在基层医院大力普及。目前国家对婚前检查和孕前检查实行免费,但检查项目仅包括艾滋病、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等传染病,但对UU、CT、HSV-2、HPV等影响生殖健康及优生优育的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未要求检查,为保证优生优育,建议将UU、CT、NG、HPV、HSV-2作为婚检、孕前检查、产前检查及不孕症检查的筛查项目,有条件的婚检及孕检机构应做好宣传,让相关人员自愿接受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核酸检测,控制性传播疾病的传播。

猜你喜欢

性传播病原体年龄段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2010~2015年合肥市某三甲医院梅毒流行特征报告
性病并不是只能通过性传播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艾滋病的防治与护理
降钙素原联合病原体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