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期联用左氧氟沙星配合鞘内注药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评价

2018-11-08吴丽宏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鞘内脑膜炎结核性

吴丽宏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0)

结核性脑膜炎(TBM)是一种炎症疾病,具有非化脓性,是结核杆菌引起脊膜和脑膜发生病变,由于对结核杆菌的药物研制和基因突变分析的滞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1],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特别是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因而对其的治疗研究成为当前医学界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作为新型的抗结核药物,第三代人工合成的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左氧氟沙星,目前主要用于难治性结核病[2]。本文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到我院就医的42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强化期联用左氧氟沙星配合鞘内注药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到我院就医的42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18岁-69岁,平均年龄(43.7±4.6)岁,病程1周-4周,平均病程(3.1±1.5)周,合并III型肺结核6例,II型肺结核5例,颈淋巴结核2例,结核性胸膜炎4例,肾结核2例,脊柱结核2例;对照组21例,男10例,女11例,年龄18岁-71岁,平均年龄(45.1±4.3)岁,病程1周-4周,平均病程(3.3±1.3)周,合并II型肺结核5例,颈淋巴结核6例,III型肺结核4例,结核性胸膜炎2例,脊柱结核2例,肾结核2例。所有患者均有头痛、发热、意识障碍等病症。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入标准 (1)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年龄≥18岁;(2)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并且具备以下症状之一:①合并急性播散性肺结核;②意识障碍明显;③颅内压高且顽固;④持续发热、反复惊厥;(3)所有患者均不对所用药物产生过敏反应且无重大疾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治疗,6HRZE/9HRZE/12HRZE。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强化期联用左氧氟沙星配合鞘内注药治疗,400 mg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1个月。降低患者颅内压方法:150 mL-250 mL 20%的甘露醇静脉滴注,每次8 h,持续关注颅内压,以此调整脱水剂用量,如患者颅内压持续不降,另加七叶皂苷钠、甘油果糖、呋塞米治疗。激素治疗方法:地塞米松15 mg-20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待患者脑脊液检验转好后,酌情减少用量,4周为1个疗程。鞘内注射药物方法:鞘内注射地塞米松5 mg、异烟肼0.1 g,一周2次,脑脊液检查结果接近正常便可停用。具体方法:每次腰穿测量颅内压后,排出少量脑脊液(10 mL左右),待脑脊液趋于正常,鞘内注射地塞米松5 mg、异烟肼0.1 g。另外,对患者进行吸氧、保肝、防止消化系统出血等对症的辅助治疗,治疗期间,注意关注病人水电解平衡,1个月内要求患者卧床休息,患者住院期间,观察其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表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1.4 效果判定标准 (1)显效:患者病症、体征完全消失,脑脊液检查结果良好或趋于正常;(2)有效:患者病症、体征有所改善,脑脊液检查结果转好;(3)无效:患者病症、体征无任何改善,脑脊液检查结果无显著好转。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4.0处理数据,组间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病症消失的平均时间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症状消失的平均时间为(15±6)d,对照组患者症状消失的平均时间为(15±7)d,分析比较发现研究组患者病症消失的平均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疗效对比 1个月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患者的显效人数为15例,显效率为71.4%,对照组患者显效人数为12例,显效率为57.1%,两组显效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疗效对比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有6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5%,3例肠胃道反应,2例肝功能异常,1例失眠;对照组有5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其中,3例肝功能异常,1例肠胃道反应,1例失眠。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结核杆菌侵入人体蛛网膜下腔从而引起蛛网膜、软脑膜或者血管膜等脑部组织发生病变引起的疾病就是结核性脑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该病发病部位特殊,致使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居高不下,是一种严重的肺外结核病。结核性脑膜炎(TBM)是一种能够治疗但有极其根治的特殊疾病,其主要治疗手段是抗结核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除了进行基础的抗结核、脱水、激素治疗手段外,还应该实施鞘内注射药物,从而提高治疗的有效率,降低患者死亡率以及后遗症发生率。

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抗结核疗法的用药原则和肺结核疗法大体相同,过程为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称给药,这里特殊注意早发现、早治疗、彻底治疗。目前HRZE(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常用方案,对于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强化期联用左氧氟沙星鞘内注射疗效显著,且能够在不增添不良反应的基础上,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快速减轻患者病症,值得医学上深入探索和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鞘内脑膜炎结核性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16SrRNA基因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对比
Vaccination
尼日尔脑膜炎流行已致76人死亡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探讨
多发性硬化应用β干扰素鞘内注射治疗的效果分析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
误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淋巴瘤2例分析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鞘内药物治疗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