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化自信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

2018-11-07叶青

卷宗 2018年26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摘 要:在当前多元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大学生普遍缺乏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信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责任意识,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通过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借助思政课堂、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等载体,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和创新,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关键词:文化自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轻工大学2018年学生工作研究课题《以文化自信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项目编号:xgky2018003)。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大学生是青年一代的中坚力量,因此树立和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对于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缺乏文化自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背景

1.1 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和深厚底蕴。关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状况的调查数据显示,14.2%的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深的了解,85.8%的大学生仅知道一点。中国四大文学名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12.5%的大学生全部看过并且很熟悉,只看过一两本但不太了解的占76.3%,完全没看过的占11.2%。对中国古典诗词曲赋,17.2%的大学生能背诵大部分,31.8%的能背诵一些,还有39.5%的很少会背诵。此外,对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民族音乐和乐器、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和著作等了解情况也不容乐观。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了解度和熟悉度不高,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和传承意识。

1.2 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础性工程。据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的实测分析,14.9%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较熟悉,75.9%的一般了解,9.2%的仅听过[1]。而35.3%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或者不清楚是否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对政治不敏感同时也不感兴趣,不关心国家和社会热点问题,不在意大学生道德滑坡现象,甚至有11.9%的大学生认为道德滑坡会愈演愈烈,对大学生群体的评价略显消极。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停留在死记硬背阶段,没有融会贯通到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中,没有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样的认同是毫无实际价值和指导意义的虚假认同,甚至有的学生认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观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

1.3 盲目追捧和推崇外来文化

当前大多数大学生热衷于过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西方节日,不屑于过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65.7%的大学生选择包容心理并正常看待西方文化和日韩文化等外来文化的入侵,部分大学生爱看韩剧、美剧和日本漫画,崇尚韩流文化、日流文化、嘻哈文化、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过多地接触这些暴力、血腥、色情、恶劣的情节,对价值观尚未成熟和稳定的大学生会有不利的影响[2]。在外来文化价值观的先入为主和强势渗透之下,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抵触心理。

2 树立文化自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

2.1 树立文化自信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总体认同和由衷自豪。树立文化自信,充分肯定自身文化的合理价值,产生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有助于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助于大学生传播正能量,有助于大学生追求更高的目标,有助于大学生提升精神信仰,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这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至关重要。

2.2 树立文化自信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习总书记曾说过:“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树立文化自信,在不同文化的价值比较中产生对自身文化由衷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使他们主动承担起保护、传承、发扬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从而实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終目标[3]。

3 增强文化自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

3.1 增强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华夏五千年的悠悠文明史,积淀了中华民族独具魅力且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源远流长、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源泉,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4]。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中,四大发明、四大名著、四书五经、四库全书,万古流芳;成语典故、唐诗宋词、民间乐曲、明清小说,源远流长。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和深厚根基,是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与价值自觉的坚强后盾和坚实底气。

3.2 增强文化自信的主要渠道——思政课堂

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最主要途径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教育性和指导性远超访谈讲座、书籍报刊及网络电视媒体,这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只有摒弃过去的填鸭式教学、接受式教学的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和创新,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授文化知识、传播优秀传统文化[5]。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阐述各种社会现象的思想根源,引导大学生坚持正确的思想方向,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薪火相传、人才辈出。

3.3 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载体——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国情、走进社会、促进成长、奉献社会、磨练毅力、培养品格最生动的第二课堂,是思政课堂的扩展延伸和有效补充,是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载体。一方面大力拓展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如义务家教、关爱留守儿童、慰问空巢老人等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培养大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另一方面广泛推广体现式社会实践活动,如重走长征路、参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走进历史博物馆等等,使大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让艰苦朴素、甘于奉献、爱党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发扬光大[6]。

3.4 增强文化自信的强大力量——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全体师生所认同,遵循并带有本校特色的价值观念、学校风气、校园精神、道德规范、人生态度、思维和行为方式等要素的综合。从学校的一草一木到建筑设施,从校纪校规到校史校训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准则、生活信仰和价值观念。结合传统节日和时代背景,开展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在十九大期间开展十九大知识竞赛,在端午节开展划龙舟忆屈原的活动,在重阳节开展孝道文化演讲比赛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有利于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通过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思政课堂教学方式、实现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发挥校园文化导向作用,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入耳、入脑、入心,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参考文献

[1]李东,孙海涛.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

[2]黄秋生,薛玉成.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生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10-113

[3]劉振洪.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与历史责任[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

[4]居云飞.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5]王超.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7 ( 21):66-67

[6]刘丽红,李学云.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信[J]教学评论,2017(9):94-98

作者简介

叶青(1986-),女,湖北嘉鱼人,硕士,武汉轻工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分团委书记,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