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Livin、IFN—γ变化及临床意义

2018-11-06马艳张学艳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2期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干扰素

马艳 张学艳

【摘 要】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凋亡抑制蛋白抗体(Livin)、干扰素-γ(IFN-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血管性痴呆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在本院健康体检者3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Livin、IFN-γ水平,参照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标准评定病情程度评定预后状况。结果:观察组血清Livi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血清Livin水平呈逐渐降低的趋势(P<0.05),血清IFN-γ水平呈逐渐增高的趋势(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Livin明显降低,IFN-γ水平明显升高,且血清Livin、IFN-γ变化幅度确定病情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凋亡抑制蛋白抗体;干扰素-γ

【中图分类号】R749.053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2-027-01

血管性痴呆是指与脑血管疾病相关的智能减退综合征与认知功能障碍,是临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亦是脑梗死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具有较高的患病率与病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1]。相关文献显示,作为临床上唯一可预防的痴呆性病变,通过明确血管性痴呆的病理机制并对此类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临床干预在改善神经功能与预后状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目前,关于血管性痴呆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近期研究显示,细胞凋亡与炎症介质在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3]。为了进一步探讨血清凋亡抑制蛋白抗体(Livin)、干扰素-γ(IFN-γ)在血管性痴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比较血管性痴呆与健康体检者血清Livin、IFN-γ水平的差异,并探讨上述血清指标与病情程度的关系,以指导血管性痴呆患者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案的制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血管性痴呆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病程3~6年,平均病程(4.42±0.41)年,同期选取本院健康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3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16例,女14例;教育程度:小学12例,中学10例,大学8例;婚姻状况:已婚27例,未婚1例,丧偶2例。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教育程度:小学11例,中学9例,大学10例;婚姻状况:已婚28例,未婚1例,丧偶1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纳入标准 观察组均符合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对照组经健康体检不符合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全部研究对象及其家属同意参加本研究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与伦理志愿书。

1.2.2 排除标准 由于一氧化碳中毒、氰化物中毒、窒息、呼吸衰竭、颅脑创伤等原因导致的痴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性疾病、心肺功能不全、造血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全身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精神性疾病等患者。

1.3 方法

1.3.1 检测方法 全部研究对象于清晨空腹采集肘静脉血液标本5 mL,置于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管中,采用3 000 r/min离心操作15 min,血清置于-80℃冰箱内保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Livin、IFN-γ水平,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3.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促脑细胞代谢、调节神经功能与脑血管扩张等药物治疗,对于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与高血压等应及时采用降糖、调脂与降压等对症支持治疗。

1.4 观察指标 入院时评定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出院6个月后评定预后状况。

1.4.1 病情严重程度 参照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標准,内容主要包括图形描画、语言表达、语言理解、阅读理解、语言复述、物体命名、短程记忆、注意和计算、语言即刻记忆、地点定向与时间定向。总分值24分,对于20~24分作为轻度痴呆组(5例),10~19分作为中度痴呆组(18例),<10分作为重度痴呆组(7例)。

1.4.2 质量监控 由经严格培训的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填写一般资料,由非参与本研究试验的医师录入与核对相关数据,避免研究试验参与者个人因素对研究结果产生的偏倚,提高研究客观性。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且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进一步组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其余资料为计数资料,以例(%)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非参数检验。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血清Livin、IFN-γ水平比较 见表1。

由表1可见,观察组血清Livi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观察组不同病情患者血清Livin、IFN-γ水平比较 见表2。

由表2可见,重度痴呆组血清Livin水平明显低于轻中度痴呆组(P<0.05),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轻中度痴呆组 (P<0.05),中度痴呆组血清Livin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痴呆组(P<0.05),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痴呆组(P<0.05)。

3 讨论

血管性痴呆在中国的患病率约为2%,其主要由于缺血缺氧性脑血管病变导致的,其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渐进性降低,合并注意力、定向力与记忆力的降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7]。近期研究显示,血管损伤因子与炎症反应参与了血管性痴呆的发生与发展期间。目前,凋亡抑制蛋白抗体、炎症指标与血管性痴呆之间的关系日益受临床研究者或工作者的关注。因此,本研究将Livin、IFN-γ纳入试验范畴,并通过比较上述血清指标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变化及其对病情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预后状况的影响,旨在明确血清Livin、IFN-γ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Livin定位于染色体20q13.3,长4600bp,具有7个外显子与6个内含子。作为凋亡抑制蛋白抗体的主要家族成员,Livin具有非常引人关注的新基因(really interesting new genes,RING)与杆状病毒IAP重复序列(Baculovirus IAP repeated,BIR)共两种结构[9]。RING通过调节目标蛋白抗体级联反应而发挥细胞凋亡抑制的作用。BIR通过结合第二线粒体源半胱天冬酶激活物(second mitochondria-derived activator of Caspases,SMAC)与半胱天冬酶-3(Caspases-3),阻断细胞凋亡途径与受体,从而发挥凋亡抑制作用,促进细胞生长与繁殖。相关文献显示,Livin在血管性痴呆的进展期间发挥重要的作用,表现为Livin通过直接作用于核心酶而发挥细胞凋亡抑制作用,或通过间接作用于半胱天冬酶前体-9(pro-Caspases-9)与Caspases-3而发挥细胞凋亡抑制作用,进而延缓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病情进展。本研究结果显示,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Livin水平明显降低,并随着病情越来越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来越严重或预后状况越来越差,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Livin水平的降低幅度越明显。因此,血清Livin水平升高在延缓血管性痴呆的细胞凋亡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临床干预促Livin基因释放在延缓血管性痴呆患者病情进展,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状况中提供可能。

IFN-γ是由辅助性T细胞与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释放的小分子多肽,具有介导T细胞激活巨噬细胞,促进细胞毒性T細胞与Th1细胞亚群的分化与抑制Th2细胞亚群增殖等作用。生理条件下,脑组织IFN-γ不表达,但发生脑缺氧缺血性病变时,Th1细胞亚群、细胞毒性T细胞与NK细胞被活化,IFN-γ呈明显高表达。相关文献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FN-γ水平明显增高,反映了IFN-γ在脑梗死病理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另有文献显示,IFN-γ通过产生炎症细胞因子,并持续作用于脑血管中,严重影响脑血管结构与功能,进而参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炎性血管损伤的进程。因此,IFN-γ高表达可作为血管性痴呆患者较为常见的诱发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并随着病情越来越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来越严重或预后状况越来越差,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IFN-γ水平的升高幅度越明显,与相关文献结果相一致。该显示,血清IFN-γ与急性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病情程度具有紧密的关系,其可能参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急性炎症反应进程中。另有文献显示,血管性痴呆患者经有效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明显降低,提示血管性痴呆后炎症性反应程度明显降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症状得以有效的缓解。因此,IFN-γ参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炎症血管反应进程,且与病情程度具有紧密的关系,血清IFN-γ水平降低在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炎症血管反应程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降低IFN-γ水平使血管性痴呆患者在病情程度的改善中受益。

综上所述,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Livin明显降低,IFN-γ水平明显升高,即Livin的低水平可能参与血管性痴呆患者细胞凋亡的过程,而IFN-γ水平的高水平可能通过促炎症反应而促进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发生与发展。因此,细胞凋亡抑制功能降低,促炎症反应均参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病情发展期间,血清Livin、IFN-γ的改变幅度确定病情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Vinters H V, Zarow C, Borys E, et al. Review: Vascular dementia: clinicopathologic and genetic considerations[J]. Neuropathology & Applied Neurobiology, 2018, 44(3):247.

[2] Rhodes E, Lamar M, Libon D J, et al. Memory for Serial Order in Alzheimer's Disease and Vascular Dementia: A Competitive Queuing Analysis[J]. Archives of Clinical Neuropsychology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Neuropsychologists, 2018.

[3] 董春瑶.抗凋亡因子、干扰素 -γ 与 Hcy 水平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变化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 ,25 (8) :503-506.

猜你喜欢

血管性痴呆干扰素
Ⅰ型干扰素抗HIV作用的研究进展▲
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有效性及安全性
Y-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在艾滋病并发结核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奥拉西坦与高压氧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分析
奥拉西坦联合天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分析
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对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鉴别诊断价值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雾化吸入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肺炎的疗效观察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