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荆麦103特征特性及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2018-11-02江和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4期
关键词:全程机械化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江和平

摘 要:荆麦103是荆州农科院用“扬麦158/90-309”经系谱法选育的小麦品种,2018年示范种植表现出抗倒性好、稳产性好、分蘖力强、综合抗性强等特点。该文介绍了荆麦103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荆麦103;特征特性;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4-0028-02

1 品种来源

荆麦103是荆州农科院用“扬麦158/90-309”经系谱法选育的小麦品种,200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09002。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属半冬性品种,株型较松散,植株较矮,幼苗生长半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茎秆有腊粉,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浓绿,剑叶宽大下垂。穗层不整齐,穗长方形,成熟时籽粒外露,长芒,白壳,红粒、籽粒长圆形,后期熟相好。生育期195.7d,比郑麦9023迟熟3.1d,中熟。

2.2 产量表现 有效穗多、着粒密度大、分蘖成穗率高。一般有效穗449.4万/hm2,每穗实粒数33.75粒,千粒重44.89g,稳产性好。2018年在安庆宿松、望江等洲区旱地大面积示范种植,有效穗495万/hm2以上,每穗实粒数38粒,千粒重45g,实际产量6750kg/hm2,前茬种植夏大豆的部分地块实际产量达到7500kg/hm2,比周边种植的扬麦系列品种高10%~15%。

2.3 分蘖力 田间调查发现,荆麦103的单株有效穗平均为3.2个,有效分蘖较扬麦系列品种多0.5个左右,表现出较强的分蘖力和分蘖成穗率。

2.4 综合抗性 荆麦103株高中等,茎秆坚韧弹性好,抗倒性较好。抗病性鉴定为中感赤霉病,田间抗性与郑麦9023相当。2018年5月上中旬出现了2次较强大风降雨,在宿松、望江、东至等洲区旱地大面积示范种植,无明显倒伏发生,表现出较强的抗倒性。同时,调查显示,在初花期一次用药预防赤霉病田块,病穗率和病粒率分别为1.1%、0.7%;生产上其他小麦品种田间赤霉病病穗率和病粒率分别为10%、4.5%以上;在初花期和净花后2次用药预防赤霉病的田块,均未发现明显病穗和病粒。

3 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3.1 全程机械化主要内容 全程机械化指从播种到收获主要以机械代替手工操作的种植、管理方式。沿江洲区旱地土壤大部分都是沙壤土,也有少数粘性土壤,土壤肥力中等偏高,墒情较好,前茬一般为夏大豆或夏玉米,收割让茬较早,比较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小麥全程机械化生产主要内容包括:机械耕整地、机械施肥、机械化条播、机械化学除草、机械化病虫害防治、机械化收割。实行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不仅大大降低劳动强度,而且机械化作业具有高效、节本、省工、省种、稳产高产。机条播与传统撒播相比,具有密度合理,通风透光好,分蘖好的特点,成穗多,麦穗大,实粒数增加,千粒重增加,从而提高了产量。一般节省生产用工成本2250元/hm2,增产750kg/hm2,增加产值3750元/hm2。

3.2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3.2.1 播前准备 一是采取机械化药剂拌种,洲区旱地小麦播种后常常发生蝼蛄、蛴螬和金针虫,播种前用60%吡虫啉40g加50g水拌种5kg;二是播种前采取机械化旋耕,翻耕灭茬、翻晒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结构。

3.2.2 适期播种 一般适宜播种期在10月25日至11月10日。使用免(少)耕条播机一次完成浅旋、灭茬、播种、覆土、镇压等5道工序。小麦机条播要做到精细播种,播种深度在0.02~0.03m,土壤偏旱时适当深播;播种机械一般选用宽窄行8行或12行条播机,播种时做到中速行驶,确保落籽均匀。同时确保三沟(畦沟、腰沟、田边沟)配套,沟沟相通,防止旱涝灾害,增强抗倒伏能力。

3.2.3 合理密植 实践表明,采取半精量播种,在适宜播种期播种,机条播成苗率比人工撒播成苗率要高10%左右,种子量可适当减少15~22.5kg/hm2,适期早播的高产田块要调整排种孔装置,适当减少播量。播种期推迟的要适当增加用种量,每推迟2~3d增加播种量15~22.5kg/hm2,以保证大田基本苗。一般播种量洲区旱地为187.5~225kg/hm2,基本苗达到250万~330万/hm2。

3.2.4 科学施肥 荆麦103小麦品种产量高,较耐肥。洲区旱地主要种植模式是夏大豆-冬小麦、夏玉米-冬小麦,一般产量在6000~7500kg/hm2,需要纯氮180~225kg/hm2,氮磷钾3元素比例为1∶0.8∶0.7~1。总用肥量:基肥用小麦专用肥或优质复合肥或高氮高钾BB肥450kg/hm2,硫酸锌15kg/hm2,分蘖肥用尿素450kg/hm2,拔节肥用高氮高钾BB肥450kg/hm2。同时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施叶面肥2~3次。施肥原则:施足底肥,早追分蘖肥,不施或少施冬肥和春后返青肥,重施拔节肥。施肥方法:播种前机械化施基肥、11月底或12月初苗龄2~3叶时用尿素追施分蘖肥、第2年3月15日左右小麦拔节后用高氮高钾BB肥追施拔节肥,防治病虫害时用磷酸二氢钾和芸苔素等叶面喷施,实现麦苗冬发冬壮、促早发、增大穗、增粒重、防早衰、稳产高产。

3.2.5 病虫草害防治 麦田杂草防治以冬前化学除草为主,春季补防为辅的防治策略。洲区旱地主要杂草有猪殃殃、婆婆纳、牛繁缕、大巢菜、野油菜等阔叶杂草和野燕麦、看麦娘、雀麦等禾本科杂草。于12月初小麦3叶后进行冬前除草,用15%炔草酯450~600g/hm2或加70%氟唑磺隆60g/hm2防除禾本科杂草,用75%苯磺隆30g/hm2或20%氯氟吡氧乙酸750mL/hm2防除阔叶杂草,兑水375kg/hm2细水均匀喷雾。喷药时要根据天气情况,气温应在10℃左右进行防治,气温降至6℃以下杂草死亡较慢,不宜用药除草。洲区旱地小麦主要病虫有纹枯病、赤霉病、蚜虫,有些年份及部分田块还有锈病、白粉病。按照药肥混配、病虫兼治、一喷多效、经济适用的要求,科学选配药肥品种,重点抓住分蘖盛期的纹枯病和抽穗扬花期赤霉病综合防控,抽穗扬花期预防赤霉病全面实施2次防治,即小麦齐穗至扬花期开展1次预防,5~7d后再次预防,小麦抽穗扬花期若遇连阴雨天气,应开展第3次防治。预防纹枯病用苯甲丙环唑300mL/hm2兑水375kg/hm2细水均匀喷雾;预防和防治赤霉病用40%戊唑醇·咪鲜胺750mL/hm2或40%多菌·戊唑醇1500g/hm2或10%己唑醇600mL/hm2+50%多酮1500g/hm2。防治锈病和白粉病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200g/hm2或12.5%烯唑醇600mL/hm2。用药时可加芸薹素、氨基酸、磷酸二氢钾等微肥激素,提高小麦免疫力,增强抗逆性,防干热风、防早衰、促增产。注意的是要2次稀释法配制农药,避免药液不匀,做到用药量要准确,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用药量,要选择早晨或下午无露水时进行,喷雾后6h内遇雨要进行补喷。防治蚜虫加配25%吡蚜酮悬浮剂300g/hm2,或3%啶虫脒乳油375mL/hm2。

3.2.6 化控防旺,注意防灾 洲区旱地小麦比稻茬小麦生育期要早,并且以冬前分蘖为主,分蘖多,容易在冬里拔节或出现春后旺长现象。因此,3叶期后结合冬前化学除草,进行多效唑化控,1桶水兑15%多效唑30g均匀喷雾。春后拔节前仍然出现旺长田块还可以进行第2次多效唑化控。同时,小麦整个生长期可能发生秋冬旱、寒潮霜冻、倒春寒、干热风等自然灾害。播种后发生秋旱或冬旱时,及时使用机械化灌溉,确保一播全苗;使用无人机或多杆植保机在寒潮霜冻、倒春寒、干热风等自然灾害发生前喷施叶面肥,增强植株抗逆性,能及时有效预防和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另外,利用开沟机进行冬前清理三沟,可以有效防止春后田间渍涝,做到雨注田干。

3.2.7 及时收割 小麦机械化收割在洲区基本实现全覆盖,本地农机合作社、北方跨区作业服务农机都能满足小麦收割需求。“小满”节气后,洲区旱地小麦将进入黄熟期,要抢晴天适时机械化收获,机械化运输,烘干厂及时烘干,做到颗粒归仓。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全程机械化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小麦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