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点”铸就 平 常 心

2018-11-02赵德铭

养生月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淡泊名利平常心世人

◎赵德铭

平常心,是人的一种心态,能保持平常心,是一种境界。保持平常心之所以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是因为平常心符合顺其自然、天人合一的人生法则,是宽宏、有远见和睿智的表现,平常心是以淡然平和的态度面对成功与失败。它剔除了急于求成的功利思想,减少了大量的失误和无谓的牺牲且让自己的能力和精神始终保持最佳状态。平常心,看似无为,其实是无为而治;是以实际为出发点,保持一种稳健的姿态,是乐观、大度、积极的心理状态,是事业有成的法宝。要想保持平常心,就必须学会五点。

学会放下

这里所说的放下,不是讲放下事业,放弃生活,而是看淡名利地位、金钱荣誉等身外之物。正是这些放不下,才使得人总是情不愿,心不平,夜夜失眠。对于此,《红楼梦》中好了歌阐释得尤为形象生动:”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爱,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说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却看不透,忘不了,放不下,终生苦于奔命者不在少数。放下包袱才能轻装上阵,放下欲望才能潇洒一生。放下压力,活得轻松;放下烦恼,活得幸福;放下自卑,活得自信;放下懒惰,活得充实;放下狭隘,活得自在;放下消极,活得成功;放下抱怨,活得舒坦;放下犹豫,活得潇洒。人生活得幸福不一定要有辉煌,不一定有地位,但一定要有放下的智慧。只有懂得放下的人,才是懂得生活的人;只有学会放下的人,才会拥有幸福;只有放下了,心才会保持平静。

学会淡泊名利

古人曰:“人生无他物,名利两只船。”,造成人生纷纷扰扰的事,大多都与名利有关,也是人们不能保持平常心的根源。名利本身并没有错,错就错在人们对名利的错误态度和攫取的错误手段。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古训也说:“名为招祸之本,利为忘志之媒。名为锢身之锁,利为焚身之火。”淡泊名利,贵在心灵的淡泊,面对尘世纷繁复杂的各种诱惑,要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移,不为钱所动,不为色所迷。只有心无旁观骛,意无欲念,才能心静如水。无限的名利若用无限的欲望去追逐,结果必然是无限的灾难与痛苦。

学会接受自己

不能保持平常心者,除外部诱惑之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凡事总是自己与自己过不去。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生活中不称心的事处处可见,不如意的事也会常常发生。人生是会遇到各种坎坷的,能够称心如意的事是有限的。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接受自己并和命运抗争的过程。正确的态度是,只要自己奋斗了,努力了,无论结果如何,都欣然接受,接受不了成功,就接受失败,接受缺憾,接受不测,接受命运给自己设置的种种障碍;同时,还要学会接受逆境。对于人来说,逆境是人人都不想有的,但逆境也不是人人都能躲得过去的。逆境会给人带来磨难,逆境也会磨练人的意志,成就人的事业。所以,自己要有主心骨,要有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其他的事让别人说去吧的态度。显然,只有自己接受自己,自己相信自己,心才会保持平静。

学会知足常乐

子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常乐矣。”孔子还讲:“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们把祸归咎于知足与否,可见知足的重要性。知足,其实是一种平和的境界,常乐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人不知足,就会有太多的欲望,欲望太多,就会被推向痛苦的深渊,从而使人迷失本性,失去自我,失去平常心。只有知足了,才会把名利置之度外,保持平常心。人们常说:“官大官小,没完没了;钱多钱少,够用就好;健康身体,无价之宝;知足常乐,憾事全了。”知足了,就是够用了,可以了,不需要了。这样,心也就平和了,平淡了,平实了,平安了。所以,人要知足,事要知度。

学会认知明理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也是心胸、眼光。有时人们不能保持平常心与个人的视野、知识、心胸有关,所以遇事好激动、冲动。只有有了广博的知识,才能看透世事,看清本质,预判趋势。心中有了定数,遇事才能沉稳、冷静、大度,心态也才能平静。只有多学知识,才能多明事理;只有多明事理,才能胸有成竹。尤其是一些至理名言,要多学、多记、多思、多悟。久而久之,这些名言古训就会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保持平常心。学多了,理解了,就会眼明心静,泰然自若。

猜你喜欢

淡泊名利平常心世人
特长
淡泊名利
无私无畏世人尊
平常心不平常
平常心看待民法典时代的到来
雄关漫道
唐寅:世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以平常心看婚姻
如何做一名好老师
世人谓我念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