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同伴侵害与社交焦虑:师幼关系的中介作用

2018-11-01鲁如艳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冲突性师幼同伴

鲁如艳

(巢湖学院文学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安徽合肥 238000)

一般而言,同伴侵害是指个体遭受同伴身体、关系和财物等方面攻击的经历[1]。对于被侵害儿童而言,同伴侵害是一种消极的人际交往经历,势必会给其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进而产生人际交往问题。已有研究证实同伴侵害会使受侵害儿童产生社交焦虑[2]。张文新[3]等人在2603名小学生中的研究也表明了儿童的情绪适应不良问题均能由身体侵害和关系侵害进行预测。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有研究认为,在个体之间被侵害儿童的情绪适应问题存在较大差异,若被侵害儿童能够使用积极保护策略,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够减少同伴侵害对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对于幼儿来说,其特殊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了他们在外界环境中受到的伤害可能会更大,这时,幼儿的重要他人的保护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作为幼儿园阶段孩子的重要他人,对于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根据依恋理论可知,幼儿如果能够经常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支持与关爱,那么他就能更好处理来自周围的压力,朝着教育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师幼关系是指在幼儿园环境中教师和儿童通过彼此间的相互作用构建起的一种人际关系[4]。有研究已证实幼儿自我管理情绪能力的发展[5]及其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强弱[6]均受到师幼关系的影响。鉴于此,师幼关系极大程度上会是幼儿同伴侵害与儿童社交焦虑关系间的重要中介变量。然而,通过查阅相关研究文献可知,在现有研究成果中,从幼儿角度出发探讨师幼关系在同伴侵害与其社交焦虑发展水平间的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数量并不多,更多学者只关注到了某一单一因素对幼儿社交焦虑发展水平的影响,而忽略了其中可能存在的更为复杂的深层次影响因素。因此,为弥补已有缺陷,丰富已有研究成果,本文以幼儿为研究对象,考查其同伴侵害、社交焦虑发展的一般特征及师幼关系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试图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为幼儿同伴侵害的干预工作打开新的视角,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巢湖市随机选取1所幼儿园的441名幼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小班219人(49.6%),中班155人(35.1%),大班67人(15.3%);女生213人(48.3%),男生228人(51.7%);最小年龄3.15岁,最大年龄6.27岁,平均年龄5.86±0.73岁。

(二)研究工具

1.幼儿同伴侵害问卷

采用董会芹等人修订的《幼儿同伴侵害问卷》[7]。该问卷共9个条目,计分方式为5点计分法(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得分越高即意味着被侵害程度越深。在本研究中,其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87。

2.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

采用La Greca[8]等人编制的《儿童社交焦虑量表》,该量表共包括10个题目,计分方式按三级评分:0=从不;1=有时是这样;2=总是这样。得分越高表明其社交焦虑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其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89。

3.师幼关系问卷(教师版)

采用屈志勇[9]等人修订的《师幼关系问卷》(教师版),此问卷共23个条目,包含四个维度,即亲密性、冲突性、支持性和满意度。计分方式为5点计分(1=完全不;5=完全是),在本研究中,其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78。

(三)数据分析

使用SPSS19.0软件包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同伴侵害、师生关系与儿童社交焦虑的特点及相关关系

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女孩在亲密性及满意度维度上显著高于男孩,而男孩的冲突性则显著高于女孩,在其他维度上性别差异不显著(见表1)。同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幼儿同伴侵害(p<0.001)和社交焦虑(p<0.001)存在显著年龄差异,师幼关系的亲密性(p<0.001)、冲突性(p<0.001)、支持性(p<0.001)和满意度(p<0.001)亦均存在显著年龄差异。事后检验(LSD)表明:在同伴侵害及社交焦虑发展水平方面,小、中、大班两两之间存在显著年龄差异;在师幼关系的亲密性、支持性及满意度三个方面,小班和中班、小班和大班之间存在显著年龄差异;在冲突性方面,小、中、大班两两之间存在显著年龄差异(见表2)。

表1 不同性别幼儿在各变量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注:*P<0.05,**P<0.01,***P<0.001,下同。

表2 不同班级幼儿在各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同伴侵害与师幼关系的亲密性、支持性及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冲突性、儿童社交焦虑及年龄呈显著正相关;师幼关系的满意度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见表3)。由于性别和年龄与其他变量的关系,在以下分析中笔者将把性别和年龄作为控制变量来处理。

表3 幼儿同伴侵害与师幼关系、社交焦虑的相关分析

(二)幼儿同伴侵害与儿童社交焦虑:师幼关系的中介作用

温忠麟、侯杰泰等人指出中介效应存在的前提是中介变量应当与自变量和因变量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10]。因此,根据相关分析的结果,我们只考察师幼关系的满意度因子在幼儿同伴侵害与社交焦虑间的中介效应。鉴于此,根据温忠麟[11]等人的中介效应结构模型,采用多层线性回归的方法,探究满意度在同伴侵害与社交焦虑关系间的中介作用。

首先,以幼儿社交焦虑为因变量,年龄和性别作为控制变量,同伴侵害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输出回归系数为0.27(F=30.37***,t=5.51***);其次,以满意度为因变量,同伴侵害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输出回归系数为-0.15(F=11.05,t=};再次,以社交焦虑为因变量,将年龄和性别作为控制变量,满意度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输出回归系数为-0.21(F=18.80***,t=-4.34***);最后,以社交焦虑为因变量,性别和年龄为控制变量,第二层中同时放入同伴侵害和满意度进行回归分析,输出回归系数为0.26(F=24.16***,t=5.32***)。由此可知,满意度在幼儿同伴侵害和社交焦虑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12%,中介效应模型如图1。

三、分析与讨论

(一)幼儿同伴侵害、社交焦虑及师幼关系的一般特征分析

本研究发现,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被侵害幼儿的社交焦虑水平明显升高,但幼儿同伴侵害、社交焦虑无性别差异,这和已有研究结论不一致[12]。但在亲密性、冲突性及满意度发展水平上存在性别差异,具体表现为女孩在亲密性、满意度维度上,其发展水平显著高于男孩,而男孩的冲突性水平则显著高于女孩;方差分析也显示:同伴侵害、社交焦虑及师生关系均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具体表现为在同伴侵害、社交焦虑及冲突性发展水平上,小班、中班和大班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年龄差异(p<0.001),在亲密性、支持性及满意度上,小班和中班、小班和大班之间均存在显著年龄差异(p<0.001),但中大班之间则无年龄差异。这表明,在我国文化背景下,同伴侵害早已在幼儿园中发生,且无性别差异,即女孩和男孩一样也会存在着同伴侵害。这启示教育者们对于儿童同伴侵害的干预应当从幼儿园开始,从娃娃抓起,且要打破“女孩不会欺负人”的这一传统观念。当幼儿长期遭受同伴侵害时,被侵害幼儿会将这一消极经历内化,作出不客观消极的自我评价从而引起同伴关系紧张。这时,被侵害幼儿往往会出现焦虑等不良适应情绪,进而引发其心理健康问题。

图1 满意度在同伴侵害与社交焦虑之间的中介效应模型

(二)幼儿同伴侵害与社交焦虑:师幼关系的中介作用分析

本研究表明:同伴侵害与儿童社交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说明随着侵害水平的升高,被侵害儿童的社交焦虑水平也会升高,这也验证了已有研究结论[13]。此外,同伴侵害、社交焦虑与师生关系的关系也说明,亲密性、支持性和满意度与同伴侵害呈显著负相关,满意度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这就意味着满意度在同伴侵害与社交焦虑间存在中介效应。教师作为幼儿园阶段孩子的重要他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当幼儿被侵害时,如果教师与被侵害儿童师生关系良好,对彼此感到满意,则能够有效降低被侵害儿童的社交焦虑水平。这就启示着我们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要仔细进行观察,尤其对那些被侵害儿童予以更多关注,主动积极地建立并维护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在幼儿园阶段,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教师。因此,幼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把孩子当做平等、独立的个体,与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猜你喜欢

冲突性师幼同伴
关注幼儿日常生活 开展师幼有效互动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小学1~6年级师生关系特点实践研究
寻找失散的同伴
例说高中历史课堂的冲突性链式情境设计
冲突性新闻叙事时序性选择的心理效应分析
师幼互动那些事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