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幼儿园运用家庭和社区资源的纵向调查
——以我国西部S省为例

2018-11-01贺琳霞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社区资源家庭社区

贺琳霞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陕西西安 710100)

一、问题的提出

新《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当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的有利条件,丰富和拓展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世界经合组织(OECD)早期保教联合会在经历了三个研究阶段之后,确立了包括“使家庭和社区参与进来”等五项有利于提高早期教育和保育质量的政策杠杆[1]217-283。近年我国与西方的研究结果也表明,高效能的学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校方晓得如何主动地开发宝贵的家庭和社区资源[2]46。美国《0- 8岁儿童适宜性发展教育方案》(1997年)和日本《幼稚园教育要领》(1990)都强调要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进行教育。教育资源指的是教育经济条件,即教育过程中所占用、使用和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是教育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总和[3]9,以及教育的历史经验或有关教育的信息资料[3]20。由此,家庭资源由家长特长、家长职业、家庭物质资源、家长空闲时间等构成;社区资源由社区自然资源、社区生活设施资源、社区文化设施资源和社区民俗资源等构成。农村幼儿园长期以来重视对幼儿园园内资源的利用,对园外家庭和社区资源的利用较为薄弱[4]。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基础在教育[5]。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以来,农村学前教育备受关注,入园率有了极大提高。普惠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是入园率的意义前提[6]。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理应关注我国农村文化传统和现实发展及资源情况,进行本土化探索[7]。应根据农村的特点,构建异于城市教育的“自然—人文—灵活—小规模”的乡村教育[5]。在农村,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养育知识[8]。针对农民的 “熟人社会”思维,幼儿教师可发动家长挖掘农村地方性文化资源,借此激发家长参与的积极性[9]。 “当人们参与世代延续下来的文化活动并有所贡献时,人的发展就显示出来了[10]51。”因此,考虑农村的文化背景,利用农村的家庭和社区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拓展幼儿园教育资源,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优化幼儿的生活环境。通过对农村地区幼儿园运用家庭和社区资源的纵向比较分析,可以总结该地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协同教育的规律,探寻适宜于农村地区的有效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协同教育模式。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问卷法进行研究,采用目的随机抽样,分别于2012年4月—10月、2016年4月—6月对S省农村地区幼儿园进行调查研究,2012年回收有效教师问卷387份;2016年回收有效教师问卷464份。问卷发放具体信息如表1;教师具体信息如表2。

表1 问卷发放具体信息表

表2 教师背景变量表

注:中专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问卷编制维度和题项均来源于研究者自编调查问卷《S省农村地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协同教育调查问卷》,并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修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法规政策以及家园合作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不断修订,形成《S省农村地区家园合作现状调查问卷》,通过有关专家修订和审查,保证了问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本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1,即本问卷的α系数值大于0.7,说明本问卷的信度较好。

本调查问卷中,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特长、家长职业、家庭物质资源、家长空闲时间四个维度;社区资源包括社区自然资源、社区生活设施资源、社区文化设施资源和社区民俗资源四个维度。问卷题目选项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为“经常”(3);第二等级为“有时”(2);第三等级为“很少”(1);第四等级为“从不”(0)。分别赋分为:3分,2分,1分,0分,得分越高表明教师越倾向运用该种资源。问卷结果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园运用家庭资源特点

表3 家庭资源运用的年度比较表

1.幼儿园运用家庭资源总体较少

从表3可以发现,2012年和2016年幼儿园运用家庭资源的均值低于2.03,各分项得分在0.96-2.03之间,也就是说两次调查结果都显示幼儿园对家庭资源的运用率较低。

2. 幼儿园运用家庭资源实效性提高

幼儿园运用家庭资源的目的在于拓展幼儿园教育资源,提高家长教育能力。当人们参与世代延续下来的文化活动并有所贡献时,人的发展就显示出来了[10]51也就是家长在主动参与和体验中教育能力获得实质性提高。从表3可以发现,2012年和2016年幼儿园运用家庭资源各项的均值发展不均衡,如,家庭资源方面,家长特长、家长职业等在2016年的运用明显提高,家长空闲时间和家庭教育经验在2016年的运用却降低。可以看出,幼儿园在运用家庭资源时不仅考虑运用还重视运用家庭资源的实效性。

从表3发现,教师利用家长空闲时间最多,如,到幼儿园观摩或者参观活动,主要包括幼儿园家长开放日和“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文艺汇演。原因之一在于,在S省的农村地区,幼儿园让家长参观幼儿园,了解学前教育是什么?幼儿园应该是什么样?是幼儿园当前重要的家长工作之一。已有研究发现农村地区家长在家园活动中常常成为被动的参与者,影响家园合作的实效性[11]。相比较而言,家长特长、家长职业等家庭资源能贴近农村家长的特点,更能体现家长的主体性,激发家长的教育潜能,提高幼儿园运用家庭资源的实效性[12]。

(二)幼儿园运用社区资源特征

1.幼儿园运用社区资源总体较少

从表4可以发现,2012年和2016年幼儿园运用社区资源的均值低于1.85,各分项得分在0.92-1.85之间,也就是说两次调查结果都显示幼儿园对社区资源的运用率较低。同时发现,社区资源运用在2016年总体有所提高。

表4 社区资源的利用年度比较表

2.幼儿园运用社区历史文化资源较少

从表4可以发现,2012年和2016年幼儿园运用社区资源各项的得分均有所提升,其中利用社区民俗资源的得分提升最多,从1.58到1.85;利用社区历史文化资源的得分提升最少,从0.92到1.05。S省被称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各类名胜古迹成为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地区幼儿园独有的社区教育资源。2015年我国颁布《博物馆条例》指出:“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制定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的政策措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鼓励学校结合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博物馆应当对学校开展各类相关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但调查结果显示:对社区文化设施资源的利用平均值最低。因此,深化对社区文化设施资源的认识,提高对社区文化设施资源的开发尤为重要。

(三)幼儿园运用家庭和社区资源的年度比较

表5 运用家庭和社区资源的年度比较

注:*P<0.05,**P<0.01,***P<0.001

1.幼儿园对家庭资源运用总体高于社区资源

从表5发现,在不同的年份,家庭资源运用的得分在1.50-1.59之间;社区资源的得分在1.27-1.47之间,可以发现家庭资源的运用得分总体要高于社区资源的运用得分。进一步分析发现,幼儿园运用家庭和社区资源在不同年份的得分在1.27-1.59之间,可见该地区幼儿园运用家庭和社区资源总体不高。

2.幼儿园对家庭和社区资源运用不断改善

对家庭资源在不同年份的运用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幼儿园运用家庭资源的得分在提高,但2012年运用家庭资源和2016年运用家庭资源不存在显著差异。对家庭资源在不同年份的运用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 2016年得分明显高于2012年,且2012年运用社区资源和2016年运用社区资源存在非常显著差异。

四、原因分析

(一)园所发展特点的影响

园所具有的发展基础是影响家庭和社区资源运用的重要因素。据S省教育统计显示:在2010年以前,S省县及其以下区域的幼儿园中私立园分别占到81%(2008年)[13]394和84%(2009年)[14]330,成为农村地区幼儿园的主力军。在农村地区,民办幼儿园规模一般较小,且多为小学化倾向的“家庭作坊式幼儿园”[15]。2010年12月,S省颁布《S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提出各级政府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计划在5年新建、改扩建120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16]。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私立幼儿园分别降至调查总数的31.0%(2012年)和29.3%(2016年),公立幼儿园分别达到调查总数的64.0%(2012年)和68.3%(2016年)。走访中发现,这些公立幼儿园大多为2012年投入使用的新建和改扩建的乡镇中心幼儿园。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本次调查的公办园在运用家庭和社区资源方面的得分均低于企事业附属幼儿园和私立园,企事业附属幼儿园各项得分均高于私立园和公办园。与园长访谈发现,这些新建幼儿园的师资大多来自小学转岗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匮乏,当务之急是规范幼儿园各项活动,“不要办成小学”。新建园所秉承“环创、教学为先”的规范办园思路,以及师资力量的非专业化,使这些幼儿园在运用家庭和社区资源方面较为薄弱。

(二)教育政策的影响

农村学前教育需要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17]。尽管农村学前教育起步晚,底子薄,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低,但2010年后的各项扶持农村学前教育的政策支持有力的推动了该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2010年以后是学前教育集中出台新政策的时期,如《国务院关于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规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有关学前教育的法规政策相继出台,同时,通过一系列措施落实这些法规政策,如,国培、省培等各级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实验工作等。教师是影响幼儿园运用家庭和社区资源的关键因素,针对农村幼儿园专业教师缺乏的问题,S省从2011年开始在幼儿园教师的招聘考试上,招收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幼儿园教师队伍,同时,开展各级各类幼儿园教师培训,截止2012年,新聘和转岗幼儿教师1.6万多名,培训园长和教师6万多人次[18]。《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后,S省教育厅开始安排部署由科研院校专家和实验园组成的实验团队,分阶段开展落实《指南》的实验工作,如,第一阶段的“家园用《指南》,携手乐童年”实验工作,培训和实践指导相结合的模式有效提高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了运用家庭和社区资源的能力,使幼儿园运用家庭和社区资源的得分虽然低但较前有所提高。

调查还发现,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改善农村基层人才队伍结构,S省政府实行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19]振兴计划的激励政策吸引了一批优秀专业人才到农村幼儿园任教,其中有一些教师是来自城市的企业附属幼儿园或私立幼儿园,城市的工作经历使这些教师有着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运用家庭资源的经验,自然而然也就运用在自己的工作中。相对于社区资源,家庭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差异不是很大,比如,家庭废旧物品教师在实践中运用较多。社区资源则不同,不同的社区有自己的资源特点,只有对社区熟悉之后才能有使用和驾驭本社区资源的能力。调研结果显示:有61.2%的教师是教龄在3年以下的新手教师,大多还是刚刚入职的新教师,对社区生活还处于适应和熟悉阶段,运用社区资源进行教育的能力就较为薄弱。

(三)传统观念的影响

S省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周秦汉唐都曾经在此建都,体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鼎盛与辉煌,尤其在农村地区,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传统文化倡导师道尊严,尊师重道。教师在农村被尊称为“先生”,是知识的代言人,是教育的权威;学校在农村一直以来作为一种先进文化的象征,代表着向上流动的符号。亚裔家长往往很尊重教师[20]。因此,农村家长对学校(幼儿园)表现出比城市家长更强的信任和依赖,在这种传统观念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认为教育是幼儿园的事情,只有教师有能力胜任;较少运用农村的家庭和社区资源。

五、农村幼儿园运用家庭和社区资源的展望

(一)运用家庭和社区资源是农村幼儿园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为民生工程的幼儿园是“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计划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之一。运用农村的家庭和社区资源是促进农村幼儿园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本调查研究也发现,《规划纲要》颁布后幼儿园运用家庭和社区资源的总体比率在提高。因此,运用家庭和社区资源是促进农村幼儿园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具体措施:

首先,使幼儿园成为农村的文化中心。陶行知在《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中写道:“乡村教育政策是要乡村学校做改造乡村的中心,乡村教育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21]56乡村学校是乡村社会的文化标志,是农村人可以依赖又必须依赖的精神家园。撤点并校后,作为农村文化中心的小学消失,农村新的文化中心需要建立。在留守儿童和老人为主的农村,可以将幼儿园作为农村文化中心,共享乡村资源和幼儿园教育资源,让家长成为教育伙伴。

其次,以民间传统文化为抓手,每一位家长都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植根于农村本土的民间传统文化是家长熟悉和喜爱的文化形式,能有效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第三,以亲子活动为主要形式。亲子活动为家长提供了直接体验和参与的机会,可以设计简单有趣、源于农村生活、家长有能力参加的亲子活动,如,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或特产为材料进行亲子制作,以民间游戏为主的亲子游戏等,引导家长参与体验。

(二)利用政策杠杆发掘农村地区家庭和社区资源

《规划纲要》颁布后的一系列学前教育政策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学前教育的发展。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有关学前教育政策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农村地区幼儿园运用家庭和社区资源具有推动作用。因此,应继续发挥政策杠杆作用,深入发掘农村的家庭和社区资源为幼儿园所用。

首先,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在有关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的制定方面树立农村文化导向,立足于农村的现实状况和生态环境,制定适宜于农村幼儿园的可操作性的专项政策,如,针对农村新建幼儿园发展的政策,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培训政策等。

其次,发挥政策的评价作用。对农村幼儿园的评价应该慎用标准化的规定,应该在保证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根据农村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如是否根据农村幼儿的发展特点开展教育活动,是否充分利用本地的家庭和社区资源开展教育活动等。

(三)职后培训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运用家庭和社区资源的实效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保障教育质量的关键,本调查结果也发现,传统观念影响幼儿园对家庭和社区资源的运用,因此,提高教师运用家庭和社区资源的专业能力是重点。农村幼儿园因为地域的原因,较难引进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两次调查及已有研究也发现新建幼儿园转岗教师较多,且通过职后培训教师运用家庭社区资源的得分有所提高,因此,职后培训是比较适合农村幼儿园教师提高专业能力的途径。

首先,拓展已有职后培训形式。中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表明理论和实践并重是促进发展的重要举措[7],已有职后培训多侧重于专业理念和专业知识方面,如,送教下乡、脱产置换、乡村教师访名园等,如何将先进的专业理念和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还需要一个实践过程,现有各级职后培训较少持续专业引领 。陶行知先生曾采用“艺友制”解决农村师资短缺问题,针对目前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较为薄弱的现状,可以开展专家引领的行动研究,在专家引领下运用家庭和社区资源,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运用家庭和社区资源的实效。

其次,开展园本教研。园本教研是基于行动的教研,已经被公认为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22]。目前,我国园本教研已经成为幼儿园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农村幼儿园的园本教研开展较少,可以开展专家引领的园本教研,让专家在充分了解农村实际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当地特有的家庭和社区资源,逐步提高教师运用家庭和社区资源的能力和实效。

猜你喜欢

社区资源家庭社区
有效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大班主题活动实践研究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让社区资源成为提升幼儿人文素养的宝库
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