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公路常见组合安全隐患路段防护工程设计研究

2018-11-01王鹏程吴亚慧仇小东汤天培

现代交通技术 2018年5期
关键词:护栏交叉口方案设计

王鹏程,吴亚慧,仇小东,汤天培

(1. 南通市公路管理处,南通 226001; 2. 南通大学交通学院,南通 226019)

201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意见》(国办发〔2014〕55号),决定在全国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015年2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了《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试行)》(交办公路〔2015〕26号)(以下简称《部指南》)。2016年,江苏省交通厅公路局发布了《江苏省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以下简称《省指南》)。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和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的工作要求,便于南通市开展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工作,在南通市公路管理处统一部署和组织下,成立了《南通市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应用研究》课题组。在实地调研、深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总结南通市农村公路的基本特征:

(1) 规模总量大,以单车道四级公路为主。

(2) 农村地区水系发达,临水、临渠、桥梁路段多,路侧安全隐患较为突出。

(3) 道路线形指标普遍较好,路面基本实现全硬化,导致机动车超速较普遍。

(4) 居民出行方式结构以电动自行车为主,是事故高发的弱势群体。

(5) 农村地区人口密度较高,农村公路接入口多而无序。

(6) 农村公路夜间照明设施尚不完善,存在较为普遍的夜间视距不良等问题。

针对以上特征,在现行《部指南》和《省指南》的基础上[1,2],研究南通市农村公路新时期常态下交通安全隐患特征,优化生命安全防护工程方案设计,完成了《南通市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编制工作[3]。在现行《部指南》和《省指南》的基础上,针对南通市常见的农村公路组合安全隐患类型,提出综合改善对策与方案设计示例,为全省其他地区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1 交叉口接桥梁路段

1.1 综合改善对策

(1) 选择单个交叉口采取的改善对策。

(2) 在桥梁另一侧的桥头设置交叉路口标志。

(3) 在桥梁端头设置具有反光效果的立面标记。

(4) 交叉口处,沿主路方向,在支路两侧设置道口标柱。

(5) 若桥梁为高路堤桥,还存在视距问题,需设置凸面镜以改善视距。

(6) 若常发生桥头跳车,应通过工程改造措施消除桥头跳车,条件不具备时,需设置路面不平标志。

(7) 桥面设置震荡减速标线。

(8) 若夜间照明不足,影响交叉口接桥梁与安全设施的视认性,且事故多发,建议采用主动发光道路交通标志和安全设施。

1.2 方案设计示例

某十字交叉口,由三级道路与四级道路相交,其中三级道路与桥梁相接,如图1所示。

图1 交叉口接桥梁路段现状

(1) 问题诊断

该路段为交叉口接桥梁路段,桥梁护栏端部无反光膜,护栏端部未进行外展延伸,路段与桥梁衔接处不平整,常发生桥头跳车;交叉口无控制方式。

(2) 设计要点

1) 在四级路口采用减速让行控制,并在距交叉口3~5 m处设置减速让行标志,同时施划减速让行线。

2) 在三级公路上,距交叉口30 m处设置十字型交叉口和路面不平组合标志,桥梁路段上的警告标志可设置在桥梁起点处。

3) 沿三级公路方向,在四级公路两侧设置道口标柱。

4) 在桥梁护栏端部延伸设置外展式波形梁护栏。

5) 在护栏端部粘贴黄黑相间反光膜。

6) 桥面施划黄实线,禁止车辆超车。

(3) 设计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方案设计,如图2所示。

图2 交叉口接桥梁路段方案设计

2 急弯路侧隐患路段

2.1 综合改善对策

(1) 根据急弯路段的安全风险等级评估,选择对应的改善对策。

(2) 针对弯道路侧的隐患类型,根据路侧隐患的安全风险等级评估,选择对应的改善对策:

1) 弯道外侧高边坡、深水体、深沟渠或发生过重大交通事故,应设置波形梁护栏,其他情况应设置间距为4~6 m的示警桩。

2) 弯道内侧高边坡、深水体、深沟渠,宜设置护栏,若发生过重大交通事故,应设置波形梁护栏。对于四级以下公路,路面过窄,宜设置间距为4~6 m的示警桩。

3) 若路段夜间照明不足,影响急弯路侧隐患路段与安全设施的视认性,且事故多发,宜采用主动发光道路交通标志和安全设施。

2.2 方案设计示例

某四级公路,宽5 m,直线路段限速30 km/h,有一急弯路段,弯道半径约50 m;且外侧路堤较高,临近水沟,横向距离小于1 m,无种植物,水深大于1.5 m,外侧缺少必要的防护或警告措施,如图3所示。

图3 急弯路侧临水组合路段现状

(1) 问题诊断

该路段为急弯路侧临水组合隐患路段,经评估急弯安全风险等级为Ⅰ,路侧临水安全风险等级为Ⅲ,且夜间照明不足,影响路段与安全设施的视认性。

(2) 设计要点

1) 在弯道两侧起点前20 m设置急弯警告标志。

2) 弯道外侧设置波形梁护栏,并在波形梁护栏上加设附着式轮廓标,其他高路堤路段外侧均设置示警桩,间隔为6 m。

3) 采用主动发光急弯标志、附着式轮廓标。

(3) 设计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方案设计,如图4所示。

图4 急弯路侧临水组合路段方案设计

3 T型交叉口临水、临渠

3.1 综合改善对策

(1) 综合应用平面交叉口和路侧临水、临渠隐患的处置措施。

(2) 针对常水位水深达1 m以上,沟渠深度达1 m以上的路侧隐患,应设置波形梁护栏,其他宜设置示警桩。

(3) 若夜间照明不足,影响T型交叉口临水、临渠与安全设施的视认性,且事故多发,宜采用主动发光道路交通标志和安全设施。

3.2 方案设计示例

某T型交叉口,相交道路均为四级路,道路宽度均为4.5 m,路侧临水,且外侧路堤较高,横向距离小于1 m,无种植物,水深大于1.5 m,如图5所示。

图5 T型交叉口临水组合路段现状

(1) 问题诊断

该路段为T型交叉口临水组合隐患路段,相交道路均为四级路,经评估路侧临水安全风险等级为Ⅲ,且夜间照明不足,影响交叉口与安全设施的视认性。

(2) 设计要点

1) 根据相交道路接入道路等级,明确道路主支路关系,此处认定东西向道路为主路,南北向道路为支路。

2) 南北支路采用停车让行控制,并在距交叉口3~5 m处设置停车让行标志,同时施划停车让行线。

3) 东西主路上,距交叉口25 m处设置T型交叉口标志。

4) 沿主路方向,在支路两侧设置道口标柱。

5) 路段外侧设置波形梁护栏,居中设置线形诱导标。

6) 采用主动发光交叉口警告标志、停车让行标志、线形诱导标,以及主动发光道口标柱。

(3) 设计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方案设计,如图6所示。

图6 T型交叉口临水组合路段方案设计

4 急弯交叉口路段

4.1 综合改善对策

(1) 当被交道路等级较低、交通量较小且视距较好时,按急弯路段处置,沿弯道方向在被交道路两侧设置道口标柱。

(2) 当被交道路交通量较大,风险等级较高,且视距严重不良时,应采取以下改善对策:

1) 选择单个急弯所采取的改善对策。

2) 合并设置急弯路标志和交叉路口标志。

3) 在支路上采取停车让行控制。

(3) 若夜间照明不足,影响急弯交叉口与安全设施的视认性,且事故多发,宜采用主动发光道路交通标志和安全设施。

4.2 方案设计示例

某急弯路段为三级公路,直线路段限速40 km/h,弯道半径约为35 m,在弯道外侧有一条四级路段接入,且交通量较大,如图7所示。

图7 急弯交叉口路段现状

(1) 问题诊断

该路段为急弯交叉口路段,接入路段交通量较大,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且存在视距不良问题,经评估急弯路段安全风险等级为Ⅱ。

(2) 设计要点

1) 在弯道两侧起点前20 m设置向左(右)急弯路、Y型交叉口和建议速度组合标志,建议速度值30 km/h,急弯路段结束后设置40 km/h限速标志。

2) 急弯路段施划黄实线,禁止车辆超车。

3) 弯道外侧设置线形诱导标。

4) 在四级路口采用停车让行控制,并在距交叉口3~5 m处设置停车让行标志,同时施划停车让行线;

5) 沿急弯方向,在四级公路两侧设置道口标柱。

6) 清除四级路口两侧的种植物。

(3) 设计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方案设计,如图8所示。

图8 急弯交叉口路段方案设计

5 急弯接桥梁路段

5.1 综合改善对策

(1) 选择单个急弯所采取的改善对策。

(2) 桥梁护栏上附着轮廓标,桥梁端头设置具有反光效果的立面标记,并设置示警桩。

(3) 桥梁护栏延伸,并外展引入山体或路堑等,若桥梁护栏未做延伸外展,应设置外展式波形梁护栏;若桥头处易发生车辆驶出路外和(或)碰撞桥头事故,应设置防撞设施。

(4) 若常发生桥头跳车,应通过工程改造措施消除桥头跳车,条件不具备时,应设置路面不平标志。

(5) 若急弯外侧为隐患路侧,应根据路侧隐患安全风险等级设置护栏或示警桩。

(6) 若为急弯下坡接桥梁路段,进入弯道前设置限速标志、减速标线和薄层铺装等设施。

(7) 若路段夜间照明不足,影响急弯接桥梁路段与安全设施的视认性,且事故多发,宜采用主动发光道路交通标志和安全设施。

5.2 方案设计示例

某三级路,双向2车道,设计速度40 km/h,弯道半径约为45 m,急弯路段接直桥,如图9所示。

图9 急弯接桥路段现状

(1) 问题诊断

该路段急弯接桥梁路段,弯道内侧有房屋遮挡导致视距不良,经评估急弯路段安全风险等级为Ⅱ。

(2) 设计要点

1) 在弯道起点前20 m设置向左急弯路和建议速度组合标志,建议速度值30 km/h。

2) 急弯路段施划黄实线,禁止车辆超车。

3) 弯道外侧设置线形诱导标。

4) 弯道外侧中间设置凸面反光镜。

5) 在桥梁护栏端部延伸设置外展式波形梁护栏。

6) 在护栏端部粘贴黄黑相间反光膜。

7) 桥面施划黄实线,禁止车辆超车。

(3) 设计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方案设计,如图10所示。

图10 急弯接桥路段方案设计

6 急弯穿村镇路段

6.1 综合改善对策

(1) 选择单个急弯或穿越村镇路段所采取的改善对策。

(2) 合并设置村庄标志和建议速度标志,结合设置其他减速设施,逐步控制车速。

(3) 清除急弯内侧影响行车视距的障碍物,若无法清除,应设置凸面镜。

(4) 若为隐患路侧,根据路侧隐患类型,评估隐患安全风险等级,采用相应的处置措施。

(5) 若路段夜间照明不足,影响急弯穿村镇路段与安全设施的视认性,且事故多发,宜采用主动发光道路交通标志和安全设施。

6.2 方案设计示例

某三级公路,直线路段限速40 km/h,急弯半径约35 m,穿越镇村区域,如图11所示。

图11 反向急弯穿村路段现状

(1) 问题诊断

该路段为反向急弯穿村镇路段,弯道内侧因受房屋遮挡视距不良,经评估急弯安全风险等级为Ⅱ。

(2) 设计要点

1) 在弯道两侧起点前20 m设置反向弯路、注意村庄与建议速度组合标志,建议速度值30 km/h,急弯路段结束后设置40 km/h限速标志。

2) 急弯路段施划黄实线,禁止车辆超车。

3) 弯道外侧设置线形诱导标。

4) 在进入弯道之前和弯道间直线路段设置减速标线。

(3) 设计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方案设计,如图12所示。

图12 反向急弯穿村路段方案设计

7 急弯陡坡路段

7.1 综合改善对策

(1) 选择单个急弯和陡坡采取的改善对策。

(2) 上坡方向,合并设置向左(右)急弯标志和上陡坡标志。

(3) 下坡方向,合并设置建议速度标志、向右(左)急弯标志和下陡坡标志,结合设置减速路面、减速标线等减速设施,逐步控制车速。

(4) 清除急弯内侧影响行车视距的障碍物,若无法清除,应设置凸面反光镜。

(5) 若为隐患路侧,根据路侧隐患类型,评估隐患安全风险等级,采用相应的处置措施。

(6) 若路段夜间照明不足,影响急弯陡坡路段与安全设施的视认性,且事故多发,宜采用主动发光道路交通标志和安全设施。

7.2 方案设计示例

某三级公路,双向2车道,其中有一段为急弯陡坡路段,直线路段限速40 km/h,急弯半径约35 m,如图13所示。

图13 急弯陡坡路段现状

(1) 问题诊断

该路段为急弯陡坡路侧隐患路段,弯道外侧为高边坡,有房屋,易发生车辆冲出路外事故,经评估急弯安全风险等级为Ⅱ,且夜间照明不足,影响路段与安全设施的视认性。

(2) 设计要点

1) 在上坡起点前25 m合并设置向左(向右)急弯标志和上陡坡标志。

2) 弯道路段对向车道分界线画为黄实线。

3) 弯道外侧设置波形梁护栏,护栏上设置线形诱导标。

4) 采用主动发光急弯警告标志、上陡坡警告标志、线形诱导标。

(3) 设计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方案设计,如图14所示。

图14 急弯陡坡路段方案设计

8 结论

本文针对7种常见组合安全隐患类型,提出综合改善对策,针对南通地区的实际案例,通过问题诊断,分别提出设计要点和设计方案示例,可供全省其他地区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参考。考虑到农村公路安保经费有限,有必要针对不同安全风险级别的农村公路,投入不同程度的安保经费进行交通安全改善,使有限的经费得到合理的安排,达到避免盲目设防或过渡设防的目的,下一步研究将针对低等级农村公路存在的常见安全隐患类型进行安全风险分级方案研究。

猜你喜欢

护栏交叉口方案设计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渠化设计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研究与实践
100MW光伏车间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一种适用于高轨空间的GNSS矢量跟踪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与应用
高速公路护栏碰撞监控系统探讨
基于Arduino单片机的智能多功能护栏设计
不要跨越护栏
方案设计我做主
中分带小变形高等级钢结构护栏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