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风姑娘照相
—— 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实践案例

2018-10-31张奕春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自然界笔记童话

◎ 张奕春

一、案例概述

自然界有潺潺的流水、鲜艳的花朵、婉转的鸟鸣、郁郁葱葱的树木……这些都带给孩子美的乐趣与无限遐想,而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既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也将成为其童年时最美好的回忆。释放孩子天性,打开五感,让他们学会与自然的互动,更加亲近自然,尊重生命,获得人生成长的养分,回归为一个有感觉的人,健康快乐地成长无疑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本实践案例呈现的是围绕探索“风”这一自然现象,孩子们在校园内感受自然界中的风、做一回捕风人以及能用符号、图案、文字记录“自然笔记”等创意形式表达自己观察到的风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依托三个活动部分有层次地组织实施,引导孩子们在感知—实践—创造的过程中以多样的视角、灵活的方式体验和学习,从而促进其多种经验的连续、协同发展。

二、活动背景

(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选取主题

“给风姑娘照相”是我校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QQ小世界”整体方案中“我与自然”维度下“季节里的童话”这一主题中的一项活动。在这一个主题下,我们共选取了六项活动,分别是“给风姑娘照相”“ 你好!树先生”“ 迷人的秋色”“ 月亮在说话”“ 雨”“水妈妈的孩子”。这六个活动结合了二年级学生既有活动内容中与“自然”契合的元素,也考虑了低龄学生的兴趣点,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展开观察、思考、实验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认识自然。同时我们还关注到各个活动之间的递进性与层次性。

(二)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多维延展

“给风姑娘照相”是围绕探索“风”这一自然现象为主题开展的综合活动。对于自然界中的风,孩子们平日有感受,但又不甚了解。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并实施活动,需要的是真实的学习情境、多样的活动形式、自主的学习方式。“我与自然”这一维度强调喜欢提问、敢于尝试、亲近自然。这些都意味着我们要围绕主题来设计活动与任务,学生的学习空间、学习方式以及活动的组织形式都将进行改变与重构。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希冀学生获得独特的体验,观察、探索“风”以及它带给自然界的变化,到自然界寻找风,学习用自然笔记等方式,记录生活中的风,并用捏塑、绘本等形式创造性地呈现观察到的风。

三、活动过程

根据维度目标以及本次活动目标,针对活动对象为二年级学生,我们选择、拟定了三项任务内容:①童话故事《给风姑娘照相》;②制作自然笔记,用文字、图画等形式记录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③用艺术形式呈现。这三项任务内容都是围绕着探索“风”这一自然现象来展开的。

(一)感知与体悟:与生活经验相联系

活动伊始,教师出示童话《给风姑娘照相》,请学生读读这篇童话,再找找作者给风姑娘照了哪几张相片,并引导学生发现风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童话故事中作者观察到的风在哪里呢?

“我来到大路旁,只见嫩绿色的柳树条轻轻地摆动着。”柳树在摆动,这离不开风的功劳。

“我来到池塘边,只见清清的池水闪烁着金色的波纹。”池水泛着波纹,这也是风姑娘的功劳……

这就是作者观察到的风。童话的语言优美而又生动,能给学生留下遐想的空间且能触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打开了学生“捕风”的欲望,模仿表达的欲望。于是,学生们纷纷诉说自己观察到的自然界中的“风”:

我来到校园里,只见我的纸飞机在空中飞舞。“嘻,这是风姑娘在跟我开玩笑。”

我来到草地上,只见蒲公英的种子像降落伞在空中寻找新家。“哈哈,这是风姑娘在帮忙。”

我来到树林里,只见树叶在摇摆,发出“沙沙”的声音。“哦,这是风姑娘在教树儿们唱歌哩!”

(二)观察与表达:在活动中亲身探索

当学生的热情被激活时,更好打开其思维方式的是带领学生到校园里去看一看,再去体验一回,做一做“捕风人”,捕捉一个瞬间、一个镜头……观察风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并用符号、图案、文字记录“自然笔记”。

由此,教师带领一群学生从教室移步到操场,学生们兴奋不已。他们发现树叶在动;莲鱼池泛起波纹;老师的裙摆在飘动;小朋友跑动的时候头发往后飘扬;风吹过的时候,脸上有凉凉的感觉……这就是自然界中的风,每个人视角不同,观察到的风姑娘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心思的细腻程度不一,感受到的风姑娘也是不一样的。

回到教室,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制作自然笔记。自然笔记有几个要素,时间、地点、天气情况,观察的事物可以是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手指摸到的,亦可以是心里想到的,把这些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记录。学生的自然笔记示例如图1所示。

这是一个表达的环节,我们设想学生能用图画、文字等形式,表达自己所见所感。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涂鸦是他们喜欢且擅长的形式,即便是不善口语表达的学生也乐于记录。成型的自然笔记天马行空,活泼有趣。学生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进行选择性记录,有的还能学着童话的样子进行文字表达。

图1 学生的自然笔记

(三)思考与创造:用创意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学生在制作自然笔记的过程中,捕捉记录的是点状的观察所得,而活动的第三部分则由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总结信息后进行再创作,并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创意表达。结合学生的喜好以及认知,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有的学生以主题作为线索,用卡片式或九宫格式进行绘本编写《风来了》。有的学生借鉴了童话中的观察顺序进行编写;有的学生联系生活经验,选择一年四季不同的风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用图画、文字进行表达。有别于之前的自然笔记,这一环节需要学生对零散信息的梳理、归纳、组合,还需要进行情境的创造。

这是静态的艺术展示,那么如果是动态的呢?有的学生擅长泥塑,就用捏塑的形式,进行短视频制作。比如风吹海浪,学生用彩泥捏制蓝蓝的海水,白白的海浪,海浪不断往岸边翻滚,把每一步骤用照片形式记录,用一张张图片的形式汇编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定格动画短视频。这样动态的艺术形式就完美呈现了。

四、活动成效与反思

纵观“给风姑娘照相”这一综合活动,从整体设计到组织实施,我们都始终注重围绕主题开展,并引导学生在感知—实践—创造的过程中以多样的视角、灵活的方式体验和学习,从而促进其多种经验的连续、协同发展。

(一)从已知探索未知,契合年龄,易于激趣实践

“风”这一自然现象,对于低龄学生而言,既知道,又不太了解。选取这个主题开展活动,需要调用、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而童话又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学生通过模仿,使得固化的生活经验变得鲜活灵动。之后的校园观察、体验与思考,又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发展需求。以探索“风”这个任务为导向的活动,契合学生年龄特点,分为三个部分实施,既相互关联,又能层层递进,从已知探索未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兴趣,在玩中体验,在发现中探究,从而促进其成长。

(二)从室内移步室外,打开五感,获得感知体验

童年时最美好的回忆,绝大多数都是发生在户外,也就是在孩子们与大自然的接触当中。因此,让每一个孩子有更多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将亲近自然的种子播撒在他们的小小心灵当中,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在活动开展的第二部分,我们将课堂移步到校园里,拓宽学习时空,让学生打开五感尽情地去观察、去发现,多样的视角给了他们不同的、全新的感受。在这个活动环节中,学生与自然生活、与伙伴发生了互动,它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启发了学生多角度的思维,而更关键的是,它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适合自己的实践空间、思维空间。

(三)从单一走向多元,呵护创意,融合过程评价

应该说,低年级学生在身心发展状况、特点和需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由此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更为关注的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兴趣和能力,并给予尊重、支持和个性化的指导,以实现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评价从单一走向多维,学生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不同的活动成果也成为活动评价的原生呈现。“快乐指数”作为附加激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全身心地参与整个活动。我们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去发现、了解,寓体验于活动中;用创意的方式表达观察结果,去探索、感悟,寓评价于活动中。从活动整体效果来看,学生乐此不疲且收获颇丰。

“给风姑娘照相”这一主题式综合活动,以探索“风”为媒介,释放天性,打开学习时空,丰富学生的体验,呵护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之在实践经历中获得长足发展。

猜你喜欢

自然界笔记童话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自然界的一秒钟
例说“自然界的水”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我的自然笔记(一)
爱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