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络护心方联合抗凝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血浆sICAM-1、心功能指标的影响

2018-10-30周艳丽王平东王爱莉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10期
关键词:护心通络抗凝

周艳丽 王平东 赵 旭 王爱莉 王 晶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2.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局部血栓堵塞导致心肌供血急剧减少甚至中断的一类心内科急重症[1]。而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饮食习惯改变及生活工作压力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人数呈逐年增多趋势[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首选方案之一,可有效促进血管复通,控制心肌梗死范围,但术后常规抗凝疗法在降低心肌再灌注损伤程度和远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风险方面仍不令人满意[3]。中医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已有悠久历史,而近年来随着机制和临床研究不断深入,其已逐渐成为PCI术后重要辅助治疗手段[4]。本研究旨在探讨通络护心方联合抗凝药物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疗效及对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液分子(sICAM-1)、心功能指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5]和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诊断标准[6];年龄≤75岁;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近8周服用与研究相关药物者;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禁忌者;既往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及PCI病史者;动静脉畸形者;重度心律失常者;过敏体质者;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临床资料不全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附属医院和佳木斯市中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共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60例,男性33例,女性 27例,年龄 43~74岁,平均(62.41±7.80)岁;发病至治疗时间 3~12 h,平均(7.04±1.82)h;合并基础疾病原发性高血压35例,糖尿病17例,高脂血症51例。观察组60例,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 42~75 岁,平均(62.70±7.89)岁;发病至治疗时间 4~12 h,平均(7.15±1.88)h;合并基础疾病原发性高血压37例,糖尿病16例,高脂血症48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择期PCI术,术前30 min给予阿司匹林300 mg和氯吡格雷300 mg口服;其中对照组术后给予替罗非班静脉给药,首剂量10 μg/kg静脉推注,维持剂量 0.15 μg/(kg·min)静脉泵注,泵注时间为72 h;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服通络护心方:党参 25 g,茯苓 20 g,黄芪 20 g,桂枝 20 g,丹参15 g,川芎 15 g,瓜蒌皮 15 g,地龙 8 g。 每日 1剂加水300 mL煎至150 mL,早晚分服,连用4 d。

1.4 观察指标 1)中医证候积分包括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疲倦、舌淡紫及脉细涩[7]。 2)参照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日常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疼痛、活力、社会功能及情感职能。3)采用ELISA法对sICAM-1水平进行检测,试剂盒由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4)采用瑞士Roche公司生产Cobas C312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心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血浆脑钠肽(BNP)。 5)随访 6 个月,记录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恶性心律失常及再发心肌梗死发生例数,计算百分比。

1.5 疗效标准 依据《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7]拟定。显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70%。有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为≥40%,<70%。无效:未达上述标准。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x±s)

2.3 两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后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见表4。两组治疗后CK-MB和cTnI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CK-MB和cTn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

2.5 两组治疗前后sICAM-1和BNP水平比较 见表5。两组治疗后sICAM-1和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sICAM-1和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x±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功能指标水平比较(x±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sICAM-1和BNP水平比较(x±s)

2.6 两组随访MACE发生率比较 见表6。观察组随访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表6 两组随访MACE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大量临床报道显示,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冠状动脉血流灌注量,挽救缺血缺氧区域心肌细胞功能,进而保护心室舒缩功能[8];但PCI术后往往存在细胞钙内流紊乱、局部血流灌注不完全及氧自由基损伤等问题,远期心肌再灌注损伤和MACE发生风险居高不下[9];国外实验研究表明,sICAM具有白细胞趋化和内皮细胞诱导黏附等作用,在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进展多个环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其水平则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密切相关[10];CK-MB与cTnI均是急性心肌梗死预后评价重要指标之一,可敏感反映心肌坏死严重程度和预测远期死亡率[11];而降低BNP水平已被证实能够有效延缓左心室重构进程,保护心脏功能[12]。

以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多给予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药物方案治疗,但难以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黏附抑制效应;而糖蛋白Ⅱb/Ⅲa受体替罗非班则可弥补这一缺陷,避免心源性死亡发生;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单纯西医药物治疗PCI术后患者总体MACE 发生率仍可达 20%~35%[13]。

急性心肌梗死可归于中医学“胸痹”范畴,基本病机为气虚于内、血瘀痹阻;病者因气血运行失常,脉络瘀阻,血流停滞,湿浊内生,日久则易致心痛猝发[14];而PCI术后正气进一步耗损,血气瘀滞症状加重[15]。故中医对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治疗以扶正益气、祛湿活血为主。本观察所用通络护心方组分中,党参扶正益气,茯苓利水渗湿,黄芪健脾益气,桂枝温阳通脉,丹参活血化瘀,川芎通脉散结,瓜蒌皮祛痰行气,而地龙则破血逐瘀,诸药合用可共奏扶正气、活血脉及祛湿浊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黄芪水提物能够有效加快动脉内皮细胞功能修复,促进氧自由基清除,并有助于增强心肌收缩力[16];瓜蒌皮可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心肌代谢,保护受损心肌细胞功能[17];而地龙在刺激冠状动脉扩张、提高缺血心肌区域血流灌注量方面的作用已被广泛认证实可[18]。

本观察结果中,观察组近期疗效,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和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表明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有助于减轻相关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术后生存质量;观察组治疗后CKMB,cTnI,sICAM-1及 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与本组,表明中药方剂辅助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治疗在下调心功能指标和sICAM-1水平方面具有优势;而观察组随访MACE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则提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加用通络护心方治疗能够显著降低MACE发生风险,改善远期预后。

综上所述,通络护心方联合抗凝药物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日常生活质量,调节心功能和sICAM-1水平,且有助于降低远期MACE风险。

猜你喜欢

护心通络抗凝
谨记夏季护心法则
辛润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探析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护心三宝」如何用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收下这份护心秘籍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常怀“三心”,读懂心灵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