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内蒙古医科大学为例谈医学人文素质实践性教学模式

2018-10-29李峰邢文华

文教资料 2018年17期
关键词:创新理念

李峰 邢文华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扩大,医生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疾病诊断者和治疗者,还应充当促进全民健康的指导者。医生不仅要善于运用医学知识和方法,更要善于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技巧,这是医生人文素质的内在要求。本文以内蒙古医科大学为例,从理念传承、课程教学、实践载体等方面对医学人文素质培育提出有效的创新性模式。

关键词: 医学人文素质 实践性教学模式 创新理念

科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关注和解决的是医疗保健、健康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但与人的生物特性有关,更重要的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也就是说与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医学具有的科学和人文的双重属性,决定了高等医学教育一方面必须使医科大学生具有宽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必须重视人文精神的培育,使医科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

一、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成为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蒙古医科大学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内蒙古自治区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职业道德合格,基础理论扎实,综合素质高,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卫生人才为目标。秉承着“博学、尚行、精诚、至善”的校训精神,传承“艰苦创业、和衷共济、革故鼎新、洁己奉献”的“内医大精神”,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医学与人文融通、教学与科研并重。

一是进一步完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素质教育的调研工作,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条例、管理办法,从校级层面加强统筹协调。学校各职能处室和各学院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進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用科学的制度体系保障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二是拓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资源。加强医学人文素质课程团队建设,在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立项时给予政策倾斜、重点支持。

三是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对第二课堂建设的投入。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素质教育活动,启迪学生思维,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强化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培养,举办高水平医学人文素质专题讲座,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广泛开展校园阅读活动,打造校园文化精品,形成特色文化品牌,提升学生的哲学思辨、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四是强化教师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意识,注重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人文教育的实践能力,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有效地融入专业培养全过程。

五是以民族医药为特色,注重医学知识的普及和健康理念的传播。学校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将古老而传统的蒙医药学提升到现代医学高等教育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临床医学和蒙医药学、中医药学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并将这种发展成果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人文素质教育、理论实践教育教学等方面,真正培养出医德高尚、扎根大草原、服务农牧民的地方性医药卫生人才。

二、完善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体系建设

学校课程体系涵盖了思想道德、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职业素养等素质培养课程,形成了选修课与必修课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补、校内教育与校外实践辉映的培养方式。课程体系主要由必修课、选修课及集中性实践教学三大体系构成。其中,必修课由公共基础课平台、专业基础课平台和专业课平台组成,临床医学专业(教改班)由公共基础模块、人文社科模块、基础医学器官系统课程、技能模块、临床医学器官系统课程、自主学习模块组成;选修课由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组成;集中性实践教学由军事训练、入学教育及安全教育、毕业教育、毕业考试、毕业实习等组成。

学校注重将职业素质作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强调“以人为本、医者仁心”,注重把医德与医术的培养相结合,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意识。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为医学职业精神主线,对学生学习全程开展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教育,开设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等必修课程,同时从入学宣誓开始,从课内到课外,将专业课程与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双轨并行,为学生医学职业精神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三、实际效果显著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载体建设

(一)注重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我校学生在开学典礼上都要经历神圣的“入学第一课”,这是医科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第一课。每一位医科学子郑重做出庄严承诺。孜孜以学为的是精进本领、治病救人,着眼人文为的是恪守医德、救死扶伤。医学生新生入学宣誓让学生明确医师肩上的责任,同时迈向“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真善美圣之路。

我校党委宣传部、团委、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及学校相关部门和各二级学院积极邀请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为学生举办讲座。除医学领域的专业探讨外,更涉及各类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以及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学业交流和职业规划等内容。这些讲座极大地鼓励了学生将人文关怀融入日常的学习和实践,将医学精神与工作贴紧社会现实,为医学职业生涯构筑必要的文化底蕴,培育博大的人文精神,弘扬医学道德,从根本上塑造学生对生命的敬畏。

(二)注重营造人文教育的文化氛围

我校通过浓厚的文化氛围,发挥校园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生命之歌”雕塑群、苏荣扎布雕塑群、林巧稚雕塑等文化景观,都成为凝结内蒙古医科大学历史与现代的文化标志。学校的校训、“内医大精神”、“三风”——校风、教风、学风是学校的大学精神在文化传承和文化理念上的体现。

(三)渗透专业的人文教育阵地

学校通过刘其端教授纪念室、无偿遗体捐献纪念室、人体解剖陈列馆、校史博物馆、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博物馆等阵地积极进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内蒙古医科大学医学文化研究中心是学校党委宣传部打造的医学文化智库,研究领域涵盖医学文化、医院文化、医学心理、医学伦理等,于2014年正式成立,组织开展各类研究活动、依托专项课题进行研究,提升学校医学人文层次,营造良好的医学文化氛围。

(四)化育心灵的实践活动

在内蒙古医科大学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中,始终贯穿着医学人文教育,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心灵受到了洗礼,医学人文素质得到了提升。学生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社会调查、理论宣讲、医疗服务、志愿者活动、参观走访、爱心捐赠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中,始终不变的宗旨是提升医学人文素质。在此基础上各学院不断拓展,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基础和“温、良、恭、俭、让”的品德。在敬老院,在乡村卫生室,在献血站……学生在付出青春的热情的同时,也接受了生动的医学人文教育和熏陶。

团委、学生处及各二级学院通过党日活动、团日活动、主题活动、暑期社会实践等,组织广大师生到农村牧区开展送医送药、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近年来,学校团委组织社会实践团队、青年志愿者团队等,深入农村牧区、街道社区、革命圣地、医疗一线等基层地区,开展以基层宣讲、爱心医疗服务、教育帮扶、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为主题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300余次。

原创《生命之歌》话剧,将人文精神融入医学生心中。2014年,学校以本校建校教师刘其端教授为医学教育奉献一生,直到生命的最后把自己的骨骼捐献给学校的感人事迹改编成话剧《生命之歌》搬上保利剧院的舞台,让刘其端精神成为全社会学习的榜样。2016年,该剧列入第四届高校艺术节闭幕式演出节目,并获得“最具人气奖”;同年,被评为“自治区高校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在全区高校巡演7场。

参考文献:

[1]赵迎欢.医药伦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2]洪蕾.中医药文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王明旭.医学伦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4]曹志平.中国医学伦理思想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通讯作者:邢文华

猜你喜欢

创新理念
基于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如何创新建筑施工管理
基于创新理念的我国核电可持续发展思路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方法初探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探析
应培养学生独特的英语学习创新能力
论创新理念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