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6岁幼儿日常行为规范现状调查与思考

2018-10-29贾庆莉杜娟

文教资料 2018年17期
关键词:小班行为习惯幼儿园

贾庆莉 杜娟

摘 要: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学前教育担负着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重任,从小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才有可能在未来生根、发芽,才会将我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为此,在幼儿园开展《运用情景表演对幼儿实施传统文化影响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以《弟子规》为主要内容,通过情景体验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其意义,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日常行为规范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和指导,设计并展开了问卷调查。

关键词: 3—6岁幼儿 行为规范 调查思考

一、 问题的提出

行为规范是社会群体或个人在参与社会活动中所遵循的规则、准则的总称,是社会认可和人们接受的具有一般约束力的行为标准,包括行为规则、道德规范、行政规章、法律规定、团体章程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指出:幼儿阶段是人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学习怎样与人相处,怎样看待自己,怎样对待别人;逐步认识周围的社会环境,内化社会行为规范。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初具雏形的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对人、对事、对己的态度,逐渐发展出的个性品质和行为风格,不仅直接影响童年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感,影响其身心健康及知识、能力和智慧的形成,更可能影响其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1]。

当前社会由于独生子女较多,大多数孩子自理能力较弱,以自我为中心,感恩父母、感恩他人之心较差,对自己的事情缺乏责任心。《弟子规》恰恰是教育孩子从小做人、做事的规范。通过研究,我们将弟子规的内容分解为“六颗心”培养,分别是恭敬之心、感恩之心、心中有他人之心、责任心、大小先后之心、改过之心。为此,开展课题研究之初,我们对幼儿园3岁—6岁幼儿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调查,了解幼儿在“六颗心”方面的表现情况,以指导园所进一步开展教育工作。

二、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两所幼儿园小、中、大班各1个,163名幼儿。

(二)调查方法

为了保障调查的客观、真实、准确、有效,采取书面问卷的方式进行。尤其是家长调查表,为了保证家长能够真实填写,幼儿园通过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讲明调查意义,征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此次调查小班发放50份,中班发放58份,大班发入55份,共163份问卷,收回率100%,有效率100%。

(三)调查内容

“幼儿日常行为调查问卷”依据幼儿年龄特点,结合幼儿日常生活实际,以“六颗心”为主要内容,共设计30条具体内容,表现包括“会、有时会、不会”三个选项。主要了解目前幼儿在自我管理、照顾他人、文明礼仪、道德行为等方面的现状。

三、调查结果

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统计,以图表形式显示如下:

恭敬之心:小班幼儿在“爱惜物品和玩具”、“赞美别人”、“喜欢和品德好的孩子玩”三个方面表现较好,但在“主动问好”、“自己穿脱衣物”、“主动整理玩具”方面较弱;中、大班幼儿较小班幼儿比较多项行为越来越好,“主动问好”方面明显提高,但“赞美别人”方面越来越少;整体相对较弱的行为仍是“自己穿脱衣物”、“整理玩具”、“长辈说话立刻做”方面,表现一般。

感恩之心:此项列表问题中,幼儿普遍行为状况较好,小、中、大班共性较弱的是“主动帮助做家务”一项。

心中有他人之心: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小班幼儿在帮助照顾他人、与人分享方面较弱,随着年龄增长,中、大班幼儿各项内容均明显上升。

大小先后之心:可以看出,各年龄段幼儿在“遵守规则”方面表现较好。在“有好吃的先给长辈吃”和“吃饭时等长辈”方面,各年龄段幼儿相对做得不够。同时,小班幼儿在“早起自理”和“停止游戏上课”方面略差。

改过之心:可以看出,“在做错事主动承认”方面略有不足。

责任之心:该内容中,小班幼儿在“入离园自己换衣物”、“遇到困难时的情绪”、“在家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方面明显不足。到了中、大班,其他方面有所提升,但是“困难时的情绪”和“家中自己事情自己做”方面依然较弱。

四、几点思考

(一)幼儿期是社会性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3岁—6岁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萌发并逐步增强时期,正处于认识他人与社会,并建立关系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给幼儿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幼儿就会向着什么样的方向成长。反之,错过这个时期,当幼儿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时,再想纠正就极其困难。正是我国那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意义所在。而且幼儿阶段,孩子们天性向好,这个时期,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家中,成人的表扬和鼓励都能成为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动力,效果极其显著。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关键期,充分利用幼儿的年龄特点,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规范,懂得传统文化中基本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成人对幼儿的包办导致幼儿自理能力、照顾他人能力不足。从以上调查中可以看出幼儿自理能力、照顾他人的意识相对较弱,这些都是当前教育环境中成人包办的结果,既包括家庭教育環境,又包括幼儿园教育环境。相对来说,家庭教育包办现象更为严重。家长们打着“爱孩子”的名义,包办孩子的一切,从最简单的穿衣、吃饭、洗漱到整理自己的物品,到参与家务劳动,家长们怕孩子干不好,怕孩子受伤,怕孩子累,所以孩子们失去很多劳动的机会,失去体验劳动的辛苦、关心理解他人的机会,渐渐失去责任心。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家长们要放开手,大胆地让孩子们做事、干事,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开始,让孩子参与家务,照顾家人,这样才是好的教育。

(三)成人的言行举止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为重要。调查中,幼儿随着年龄增长,赞美别人越来越少,孝敬长辈,做错事主动承认、面对困难情绪等越来越少,一方面说明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越来越强,另一方面是成人的言行举止和态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一书中明确指出:幼儿社会学习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模仿,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的行为是幼儿社会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榜样就是幼儿通过观察模仿而学习的“行为模式”。(1)成人对待家人和他人的态度、行为是孩子直接学习的榜样。如果家长经常欣赏赞美他人,处处孝敬长辈,面对困难时情绪良好,心态积极,那么,孩子自然就会获得这些良好品质。

(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需要不断地体验和践行,并得到积极的肯定和认可。任何一种习惯和品质的形成都需要长期重复和践行。传统文化《弟子规》中倡导的行为规范更加需要幼儿体验才能理解,践行才能养成。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规范,可以从幼儿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着手,这就需要家园共同营造体验和行动的氛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教育建议中指出:结合具体情境,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2]。所以,我们可以在幼儿园通过情景表演的方式帮助幼儿体验,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让孩子们分角色扮演人物,并且通过小情景展现出来,幼儿就会直接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同时,幼儿园把教育内容以每周一个“小练习”的方式延伸到家庭中,并鼓励孩子在家庭场景中不断重复践行,才会真正将这种行为固化下来。当幼儿做出这样的行为后,能得到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的双重表扬、鼓励,那么,幼儿的积极性就会更加高涨,效果也会更好。

总之,幼儿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关键在于家园的有效配合,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努力,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使幼儿养成优秀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3]。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0.

[3]李帆.幼儿家庭常规和学习品质的关系研究[J].早期教育教科研,2015(03).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运用情景表演对幼儿实施传统文化影响的实践研究”(JJB1317014)。

猜你喜欢

小班行为习惯幼儿园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爱“上”幼儿园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